新型冠状病毒突袭神州大地
由于今年疫情
不得归家的人
比比皆是
但是
你不孤单
纵使是陌生人
你我相伴
此份温情
依旧能暖人间
年前再更新一篇科普
把我的爱
都给你呀
当体检发现颈动脉斑块,心里“咯噔”一下,免不了有些紧张,这斑块会掉吗?会引起中风(也称脑卒中)吗?它是怎么长出来的?可以预防吗?能清除掉吗?……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困扰,现以我科收治患者的就医经历为素材,科普一下颈动脉“清淤排堵”。
赵大爷,65岁,4年前开始出现不明原因头晕、黑朦等症状,曾晕倒3次,数分钟后可自动恢复正常。曾看过眼科,医生说他眼睛没啥问题。近日症状日趋加重,同时还伴有视物不清、记忆力明显下降,经朋友介绍医院血管外科就诊,门诊CTA检查提示:右侧颈内动脉起始段管腔重度狭窄,左侧颈内动脉起始段管腔中度狭窄,双侧椎动脉硬化,双侧椎动脉起始段管腔均有狭窄,为进一步治疗遂入医院血管外科。入院后,给予完善各项检查,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诊断:1.右侧颈动脉重度狭窄;2.左侧颈动脉中度狭窄;3.双侧椎动脉狭窄。
图片1CTA检查:①狭窄的颈动脉,②③狭窄的椎动脉
赵大爷是否行手术治疗?该采取哪种手术方式?颈部4条大脑供血主要交通干道均有不同程度狭窄优先解决哪一条?为此,科室内开展详细周密术前讨论,仔细分析患者的影像资料,排除手术禁忌症,综合评估患者手术耐受情况,最后决定在全麻下行右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01-15医院血管外科科主任朱国献博士带领团队为患者行右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术中见颈内动脉管腔基本完全闭塞,管腔内充满粥样硬化斑块,采用外翻式剥脱法,完整剥离环形斑块增生内膜。手术过程顺利,术中仅出血约20ml,麻醉苏醒后患者即问话能答,四肢肌力正常,无声嘶,伸舌居中,口角无歪斜,眼睑无下垂。术后病理提示:右颈动脉内膜玻璃样变性伴粘液变性,见多量胆固醇结晶,局灶可见少量淋巴细胞浸润,符合粥样硬化表现。
图片2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
图片3颈动脉及粥样硬化硬化斑块
术后第1天,患者即开始自主下地活动,四肢活动良好,自诉大脑较前明显清晰,眼睛明亮很多,看啥都清楚了,带上老花镜读书报、玩手机毫无障碍。术后第3天,患者恢复良好,要求出院,经请示朱国献主任同意后,予办理出院。嘱出院后按时服药、控制血压、降脂治疗,不适随诊。
什么是颈动脉及其功能
颈动脉就是存在于脊椎动物颈部的动脉,由主动脉弓部分为左、右颈总动脉,左侧颈总动脉直接起自主动脉弓,右侧颈总动脉则起自头臂干动脉。颈总动脉又分为颈外动脉和,前者分布至头顶部和颜面部,后者进入颅内分布至脑和眼眶内。颈动脉和大脑的关系,可以比喻为树干和树冠的关系,也就是营养输送者和营养消耗者的关系,可以说颈动脉是大脑的“营养之河”。
颈动脉狭窄与脑卒中的关系
颈动脉狭窄最常的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最常发生颈总动脉分叉部位和颈内动脉起始段,其次为更远端的颈内动脉虹吸部、大脑中动脉等部位。一旦这条大脑“营养之河”发生淤堵,淤堵的斑块破裂产生碎屑,或斑块表面的微血栓脱落,这些碎屑或微血栓会被血流冲到颈动脉远端小分支,造成动脉痉挛或栓塞,这两种情况都会使大脑的血流灌注压下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严重时可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甚至缺血性脑梗死。临常表现常见为脑供血不足、认知能力下降、嗜睡、记忆力下降、头晕、视力减退、耳鸣、精神不能集中,严重者会导致肢体瘫痪,甚至失去意识,不能言语等。
颈动脉“斑块”是怎么形成的
人的动脉有内膜、中膜平滑肌层和外膜3层结构。在正常生理情况下,颈动脉内膜是光滑的,官腔是无阻塞的,但随着年龄增长,动脉壁上逐渐形成一种硬壳样的东西,我们称之为“斑块”,它是由胆固醇、钙盐及纤维组织形成的。随着斑块的形成,动脉变得僵硬、管腔变窄。这一病理过程称为动脉粥样硬化,或简称动脉硬化。斑块一般位于内膜下和中膜之间,也就是几乎位于血管腔内,斑块的逐渐增大或者越来越多,引起颈动脉狭窄甚至闭塞,导致颈动脉内血流受阻,大脑供血不足,就可能引发中风,这是一种严重影响健康的疾病。
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
搞明白“斑块”形成的原因之后,我们需要去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