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黑蒙治疗专科医院 >> 黑蒙治疗 >> 鸭细菌性疾病的防治二

鸭细菌性疾病的防治二

 

1、主持人:听众朋友、农民朋友们,大家好!鸭业作为传统养殖业,目前已成为中国畜牧业发展中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养鸭业的发展,影响鸭群健康生长繁殖的疾病种类也在不断增多。细菌性疾病是危害养禽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疾病。在上一集节目中,给大家介绍了鸭大肠杆菌病和鸭霍乱的防治。可以肯定的是,光靠防治鸭大肠杆菌病和鸭霍乱这两种疾病,还是远远不够的。还有哪些重要的鸭细菌性疾病要防治?具体怎么去操作?今天的节目就为大家进行一个具体的介绍。做客我们节目的专家是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的郭广富老师。

好,现在郭老师已经来到了我们的演播室,欢迎您,郭老师!

专家:主持人你好,听众朋友们,农民朋友们,大家好!

2、主持人:郭老师,今天准备给大家介绍哪些鸭细菌性疾病呢?

专家:今天和大家聊聊沙门氏菌引起的鸭副伤寒,以及鸭疫里氏杆菌引起的鸭传染性浆膜炎,这两种鸭细菌性疾病。

3、主持人:您刚才提到了沙门氏菌,让我想起了:大概是年的7月份,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发布报告,说是美国11个州爆发了人的沙门氏菌感染,造成62人患病,而元凶可能是人们喜爱的金枪鱼寿司。另外,据说,我国由沙门氏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居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首位。我还没想到,沙门氏菌还能够引起鸭副伤寒。郭老师,请您介绍介绍沙门氏菌,这种细菌有什么特点?还有,什么是鸭沙门氏菌病?

专家:沙门氏菌是一类革兰氏阴性、兼性厌氧,无芽孢的肠科短杆菌。大多具有周身鞭毛、能运动。沙门氏菌的分布极为广泛,几乎可以从所有的脊椎动物乃至昆虫体内分离得到,多寄居在动物的肠道内,也广泛存在于土壤、污水中。该细菌的生存能力,在外部环境当中较强,在水、肉类以及牛奶等食品中可以生存数月,在自然环境的粪便中可存活1-2个月,该菌对热抵抗力不强,在60℃水中加热15min可被杀死。对化学消毒剂的抵抗力不强,一般常用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均能达到消毒的目的,5%石炭酸、3%来苏尔10~20分钟即被杀死。

鸭沙门氏菌病一般是指鸭副伤寒,是雏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该病是由一种或多种沙门氏菌引起的,其中鼠伤寒沙门氏菌是引起鸭副伤寒病的主要菌种。由于该病可通过垂直传播,孵出的病雏鸭还可致同群的健康鸭发病;耐过的病鸭长期带菌,其所产蛋也带菌,若作为种蛋则可代代相传,从而贯穿于养鸭业的各个阶段。

4、主持人:郭老师,那么鸭子是怎么感染沙门氏菌的?多少日龄的鸭子容易感染发病?还有,这个疾病的发生有没有季节性啊?

专家:该病各品种鸭均可感染,在自然条件下,主要危害雏鸭,3周龄之内的雏鸭更易感,对种鸭也有一定的危害,能够导致种鸭淘汰率提高,死亡率增加。常在孵化后2周之内感染发病,6-10d为感染高峰。该病呈地方流行性,病死率从很低到10%-20%不等,严重者可高达80%以上。1月龄以上的鸭有较强的抵抗力,一般不引起死亡。成年鸭往往不表现临床症状。在产蛋过程中蛋壳被粪便污染或在产出后被污染,对该病的传播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成年鸭感染后其肠道内、蛋外壳、种蛋内均长期带菌。病鸭和带菌鸭是主要的传染源。

该病可通过种蛋垂直传播,又可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等直接感染,还能经垫料、用具、人员、鼠类等媒介传播,常常能够引起雏鸭大量死亡,耐过鸭生长缓慢。鸭舍的卫生状况和饲养管理不良、饲养密度过大、种鸭带菌往往是引发疾病的诱因。该病在鸭细菌病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能够占鸭细菌病的10%以上。

5、主持人:那么怎么判断鸭子是不是感染了鸭副伤寒病呢?或者说发生鸭副伤寒病的鸭子都有哪些表现呢?

专家:病鸭食欲减退,颤抖、气喘、眼睑水肿,眼和鼻中流出清水样分泌物,身体衰弱,动作迟钝和不协调。下痢,肛门常有粪便沾污,口渴增加。步态不稳,常常突然跌倒死亡,所以过去把它称作“猝倒病”。倒地做划船动作。死亡前呈角弓反张。病程较长的患鸭,腿部关节肿胀,有痛感,跛行。

青年鸭、成年鸭感染后,部分鸭表现下痢,消瘦,跛行。

6、主持人:好的,谢谢郭老师,那么如果我们解剖感染了鸭副伤寒病的鸭子,能够看到什么病理变化呢?

专家:病鸭肝脏肿大,呈红色或古铜色,表面常散布有灰白色小坏死点。回肠内有干酪样物质形成的栓子,直肠扩张增大,充满秘结的内容物。心包炎和心肌炎,心包内有较清朗积液。脾脏肿大,有针头大的坏死点。肾脏色泽苍白,有出血斑。肺淤血、出血。气囊膜混浊不透明常附着黄色纤维素性渗出物。脑壳充血、出血。

青年、成年鸭肝脏肿大,淡黄色,有弥漫性针头到粟粒大灰白色坏死点。

7、主持人:郭老师,我们通过您讲的病鸭表现症状和剖检所观察到的病理变化,是否能够做出正确的诊断呢?

专家:诊断该病,可依据该病:流行特点,3周龄感染雏鸭死亡率较高;临床症状如雏鸭拉稀,肛门周围有粪便沾污;病理变化,肝脏肿大,呈红色或古铜色,表面常散布有灰白色坏死点等,一般可在现场做出初步诊断,而确诊鸭副伤寒则需要实验室检查,可以分离、鉴定该细菌。

8、主持人:好的,鸭副伤寒是鸭重要的细菌性疾病,危害较大,而且影响到人类的食品安全,我们一定要做好该病的防治!那么郭老师,请问如何防治鸭副伤寒?有哪些措施,还请您给大家介绍介绍。

专家:(1)预防措施:首先要加强鸭群环境和炕坊卫生消毒工作,防止沾污饲料和饮水。雏鸭和成年鸭要分开饲养,防治间接或直接接触。孵化器和育雏器每次用过后必须彻底消毒。

(2)治疗方法:由于沙门氏菌的种类很多,不同的沙门氏菌对各种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因此疗效不一致,特别是抗药性的菌株日益增多。在有条件的地方,应将分离到的病菌做药敏试验,选用有效的药物。

9、主持人:刚才郭老师给我们介绍了鸭副伤寒的防治,下面我们再来谈谈鸭传染性浆膜炎。郭老师,请问什么是鸭传染性浆膜炎?鸭传染性浆膜炎对养鸭业有什么危害?

专家: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1-8周龄的雏鸭。鸭传染性浆膜炎于年首次报道于纽约长岛3个鸭场之后,英国、加拿大、挪威、前苏联、澳大利亚、丹麦、德国等国家和地区都相继有报道,并且在野鸭、火鸡、雉鸡、鸡、珍珠鸡、澳洲长尾雉和其他水禽中也分离到鸭疫里氏杆菌,至今呈世界范围分布。我国郭玉璞等在年首次报道,随后全国许多省区相继有本病的报道。鸭传染性浆膜炎死亡率一般在10%-30%。个别病情严重的鸭场鸭子死亡率可高达75%,这与饲养管理不当,环境温度湿度波动大和慢性感染有关。由于本病感染死亡率高,淘汰率高,给养殖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是目前严重危害养鸭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10、主持人:那么鸭传染性浆膜炎是什么细菌引起的?这种细菌有什么特点呢?

专家: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病原是鸭疫里氏杆菌。该细菌有多种血清型,到目前为止,鸭疫里氏杆菌至少发现有21个血清型,各血清型之间缺乏交叉保护。我国大部分省市常见的血清型有1、2、6、10型等。同一地区的不同鸭场,其流行的血清型也有所不同,并且呈现动态变化;即使在同一地区的各个流行期,其流行的血清型也多不相同;而且常存在多种血清型同时混合感染同一鸭场的现象。

11、主持人:好的,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鸭传染性浆膜炎的危害和病原菌的特点,接下来再请郭老师为大家介绍一下鸭传染性浆膜炎的流行特点吧。

专家:鸭疫里氏杆菌主要感染鸭,还可感染鹅、火鸡和其他鸟类。多品种的鸭都易感染鸭疫里氏杆菌,但主要感染雏鸭,在自然情况下,1-8周龄雏鸭易感,其中以2-3周龄鸭最易感。5周龄以下雏鸭一般在出现症状后1-2d死亡,但随着日龄增加,对该病抵抗力逐渐增加,7周龄以上者此病发生率大大下降。感染率可高达90%以上,死亡率一般在10%-30%,个别可高达75%。

该病无明显季节性,四季均可发生。本病可能的传播途径有多种,例如污染的饮水、饲料、飞沬、尘埃等,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及损伤的皮肤(尤其是鸭子的脚撲皮肤)等。育雏舍鸭群密度过大、空气流通不畅、地面潮湿、卫生条件不好、饲养管理粗放、饲料中蛋白质水平过低、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等,都是该病发生和流行的诱因。

12、主持人:好的,谢谢郭老师,那么鸭子如果发生了鸭传染性浆膜炎,我们能看到哪些临床表现呢?

专家:根据患鸭在临床上表现和病程的发展,可将此病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最急性型:患鸭常常没有任何明显症状便突然发生死亡,使畜主多误认为是中毒病或误认为是一般情况下的意外死亡。

急性型:在临床上表现出典型症状,初期发病突然、迅速,全群采食量减少,患鸭主要症状表现为缩颈或伸颈嘴抵(触)地面,两腿软弱无力,不愿走动,两翅下垂独处,精神沉郁,共济失调,不食或少食。有的眼有浆液或黏液性分泌物,鼻孔流出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使眼圈周围羽毛粘连,故有“眼睛鸭”之称,分泌物变干则堵塞鼻孔,导致呼吸困难。患鸭粪便稀薄呈黄白色或混有绿色,气味恶臭,肛门周围羽毛多被粪便污染。随着病情的发展,患鸭可出现神经症状,如运动失调,头颈颤抖或头向后勾于背上,有的可见歪头斜颈,原地打转,不久则出现阵发性痉挛,经几次发作后死亡。病情根据鸭龄大小而不同,一般2-3d。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雏鸭死亡率最高可达85%。

慢性型:多见于50日龄以上鸭或由急性病例转化而来。患鸭以头颈歪向一侧最为常见,一般不影响采食,但生长缓慢。有的患鸭还可见长期的拉稀,明显的消化不良,消瘦。

13、主持人:原来如此,所以还是应该牢记这些发病特征,这样才能及时对病鸭做出正确的诊断。好的,郭老师,如果解剖发生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病鸭,我们能够见到哪些病理变化呢?

专家:最急性型病例常无典型的病理变化,仅见心包积液增多并浑浊。

急性型病变最明显,早期死亡的雏鸭可见心包膜增厚。随着病程发展,由于渗出物机化,在浆膜表面覆盖一层纤维素薄膜,形成典型的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即“三炎”明显,有的还有关节炎(关节肿大触之有波动感)。严重病例可见整个气囊与胸腹壁粘连。

心脏病变:病程较急的病例,可见心包液增量,心冠脂肪有少量出血点或表面多有纤维素性分泌物;病程较慢者,心包有淡黄色纤维充填,使心包膜与心外膜粘连,渗出物干燥,病程较久者,出现纤维性渗出物和干酪样。

肝脏病变:肝表面包有一层灰白色或淡黄色纤维素性粘膜,较易剥离;肝呈土黄色或棕红色,急性死亡者常为橙红色,肝脏多肿大,肝实质较脆,有的肝如水煮样,色淡质脆易碎;病程较久的病例肝表面渗出物呈淡黄色干酪样团块,已被从肝被膜生长出的肉芽组织所机化,但急性死亡者仅见肝肿胀;部分肝表面有针尖大灰白色坏死点。

气囊浑浊,有纤维素性渗出物被覆。个别病例见有肺炎变化、肺瘀血、稍水肿。脾多肿大或肿胀不明显,表面常有白色针尖大的斑点,呈斑驳状或纤维素性膜。肠道黏膜肿胀、出血,其中以十二脂肠最为严重,泄殖腔有条纹状出血,肠管内一般无食物,内有黄绿色液体。有神经症状的病例,可见有脑实质及脑膜的血管充血、水肿或小出血点。

14、主持人:好的,谢谢郭老师的耐心介绍。那么我们如何诊断鸭子发生了鸭传染性浆膜炎呢?

专家:在临床中,根据该病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典型病理变化是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可以做出初步诊断。而确诊鸭传染性浆膜炎需要实验室检查,可进行分离、鉴定鸭疫里氏杆菌。

15、主持人:好的,在节目的最后,再请您给大家介绍一下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防治方法吧。

专家: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防治方法:

(1)加强饲养管理改善鸭舍的环境卫生条件,勤换垫料,保持鸭舍环境干燥,应注意通风、防寒、保暖,避免各种应激因素的影响。卫生条件差,易引起该病的发生和传播。地面育雏也可因垫料潮湿不洁、细菌滋生,反复使用,一旦小鸭脚掌有伤口亦可感染。同时适当改变饲养密度,采用“全进全出”制饲养,也是控制该病发生的有效手段之一。确保饲料质量,注意营养平衡,在饲料中阶段性适当添加禽用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提高饲料中蛋白质水平,以增强鸭的抗病能力和调节体液平衡,饮水要清洁卫生。做好鸭子转群、换料、气候聚变时的饲养管理,防止饲料霉变,减少各种应激反应。

(2)做好消毒工作可采用漂白粉12kg/亩投洒水池,每15d消毒一次;对污染严重的水域,可先用新鲜生石灰50kg/亩投洒水面消毒一次。平时要注意粪便和废弃物的清理,每3-5d用消毒药交替带鸭消毒一次;鸭舍空栏时可用1%-3%氢氧化钠溶液对饲养用具、地面、墙壁、排水沟等进行消毒冲洗;进雏前可用福尔马林对鸭舍进行密闭熏蒸消毒。

(3)药物治疗恩诺沙星、氟苯尼考、盐酸多西环素等对本病都有一定的疗效;在高发区的易感年龄阶段可用其中的一种药拌料喂鸭,连喂2d,可有效降低发病率。药物治疗时,要注意细菌的耐药性是否产生。

(4)疫苗免疫对于已经感染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鸭群,药物治疗是主要的措施。然而,反复多次投药易出现耐药菌株,增加了治疗难度,因此,疫苗免疫被视为防控鸭传染性浆膜炎感染最有效的措施。应用疫苗时,一定要查明本地区主要流行菌株的血清型,选用同型菌株的疫苗或多价灭活苗,才能确保免疫效果。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呈全球性流行,是造成养鸭业经济损失的最主要传染病之一。其血清型多,地域分布广,用药治疗易产生耐药性,所以该病的防制工作有一定的难度。越来越多的血清型在我国出现,加强血清型的监测工作,是解决该病的关键,也有利于研制合适的单价或多价疫苗及制定有效的免疫程序。

16、主持人:由于时间的关系,关于鸭细菌性疾病的防治的相关内容,今天就为您介绍到这里。更多精彩内容我们将在下期节目中为您详细介绍,敬请期待。好,感谢郭老师做客我们的节目,带来精彩的讲解。谢谢!

专家:不客气,但愿今天的讲解能够给大家提供帮助!听众朋友、农民朋友们,再见!

17.主持人:欢迎大家持续







































北京看白癜风效果好专科医院
北京看白癜风哪个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fdnqa.com/wadzz/730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