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眼科学十大进展”专场,上海交通大医院赵培泉教授介绍了中国小儿视网膜疾病的防治历程、诊治现状及未来趋势。
赵培泉教授见证了中国早产儿视网膜疾病(ROP)的防治历程。上海、北京和深圳是国内率先开展ROP规范化筛查和治疗的几个城市。
年,开展早期ROP筛查,参照美国标准,采取中心定期会诊和筛查+外围定期巡查,推动开展了我国早期ROP教育。年底,邀请日本专家来沪进行ROP讲座。年,在沪召开第一届国际ROP研讨会,对国内ROP筛查的开展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年,复旦大医院浦东分院成立了国内第一个ROP筛查培训中心,为国内培养了一大批ROP防治队伍。年,卫生部制定了ROP筛查标准,标志着我国ROP防治工作进入了有据可依、规范正规阶段。年,《中华眼底病杂志》陆续发行ROP专刊,极大推动了ROP防治知识在中国眼科的普及。年,发展中国家为ROP防治发起了第一届世界ROP大会,我国陈宜医师参加了此次会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成立了ROP及小儿眼病诊治中心,为国内培养了一大批ROP防治队伍。年起,医院定期举办全国小儿眼病学习班。年,制定了新版ROP筛查标准。随后,从ROP筛查扩展到新生儿眼病普筛和整个小儿视网膜疾病的诊治,逐步弄清每一个小儿视网膜疾病,诊疗方法也不断创新进步。同时,婴幼儿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综合治疗、眼弓蛔虫病房水和血清抗体检测、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EVR)和先天性黑蒙症(LCA)等小儿视网膜疾病的基因诊断、婴幼儿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等工作相继开展,建立了从重症监护、围术期处理、外科手术治疗到术后康复训练的整体救治体系。
ROP诊疗规范的推广和普及有效提高了患儿的生存质量,减少了由此造成的家庭和社会负担。应该通过举办继续教育学习班、主办和承办国内外学术会议等,将小儿视网膜疾病诊疗规范推广至全国。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