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冬天,气温骤降,大家要特别警惕这个病:中风!
中风又称“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由于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导致的脑损伤。中风已经成为我国首位的致死因素,也是最常见的致残原因。在我国,每12秒,就有1人发生中风,每21秒,就有1人死于中风。
冬季是中风的高发季节,且中风常起病急骤,看似防不胜防。但如果能做到早预防、早发现和早治疗,那么中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能够有效降低。
这4种危险因素,易诱发中风
1年龄因素
中老年是中风的高发人群。
2
行为因素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如喜爱高盐、多肉、高动物油、浓咖啡、浓茶等;吸烟、酗酒;缺乏锻炼。
3
药物因素
经常服用避孕药也是易发生中风的危险因素。
4
疾病因素
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特别是伴有房颤、高脂血症),以及有缺血性心、脑、肢体血管疾病的患者;脑动脉狭窄以及有家族中风史的人,都是中风易发患者群。
除了无法干预的年龄、基因、遗传等因素外,大部分因素还是可以调控的。
预防中风,要做到这7件事
1
平时多喝水
在生活中,缺水是发生中风的重要诱因。因为缺水会使人体的血容量减少,血液浓缩(黏稠)就容易形成血栓,继而发生中风。
因此,中年人应强化随时饮水的概念,老年人和中风高危人群则要养成“不渴也适量饮水”的习惯。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每天的饮水量以尿量保持在毫升以上为宜,这样可减少中风的发生概率。
2
防治原发病
高血压患者应每日测量血压、按医嘱服药,尽可能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患者,要注意监测病情、按时服药。
3
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早晨外出前先吃些食物垫肚子,可以预防低血糖及脑血栓形成;保证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饮食原则;少食多餐。
Tips: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要摄入足够的食物纤维及润肠食物,如番薯、香蕉等;少吃精制糖、蜂蜜、水果糖、糕点等;不要吃肥肉及动物内脏;食盐量限制在每天4克以内。
4
注意保暖
天气变化明显,特别是突然变冷时会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应多加衣服保暖。
北方的朋友们家里有暖气,小编更要提醒一下,室内外温差过大也容易引发血管破裂,在出门前先穿上厚衣服在室外适应一下冷空气~
5
适度做锻炼
体育锻炼可选择打太极拳、散步、气功等项目;不可整日卧床,久卧床会使血流减慢,引发缺血性中风。
6
戒烟忌酒
吸烟酗酒会进一步损害心脏功能,增加血液黏稠度及血脂,极易诱发中风。
7
劳逸结合,保持愉快的心情
不要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平时可以通过听轻音乐、与身边的人交谈来调节情绪;平时尽量避免情绪激动。
牢记这5个先兆,关键时刻能救命
发生中风时,常见有这5种先兆:
1
一侧面部或上、下肢突然感到麻木、无力、口角歪斜、流口水。
2
突然说话困难,或听不懂别人的讲话。
3
短暂性视力障碍,一过性黑朦。
4
突然眩晕,站立不能或晕厥,数秒至数分钟后好转。
5
出现难以忍受的头痛,症状逐渐加重呈持续性或伴恶心、呕吐。
以上症状一般只持续半小时左右即好转,易被忽视。凡出现以上征兆之一者,都应及早就医检查。
等待救援,身边的人应该怎么做
一旦判断是中风或者疑似中风,在拨打急救电话后,身边的人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处理:
1.让患者平卧,松开其衣领;2.若有呕吐,把头面部侧向一边;3.不要过多搬动患者;4.不要给患者服用任何药物;5.没必要给患者按摩穴位;6.不鼓励医院,应等待救护人员到场。
编辑:覃连秀
大家都在看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点击蓝字,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