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被称为新一代的中老年“杀手”。
脑梗塞发生后,黄金抢救时间仅为6小时。
但许多人却因为不了解病情,以及脑梗死后抢救措施不到位,而落下了终生遗憾。
这3种食品,是脑梗死的帮凶!保护血管健康,尽量少碰食品一:高盐食品
食盐对于人体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但摄盐量过高,对身体的伤害也并非一星半点。
盐类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如果钠离子在血液中滞留太多,会引起血量增加,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引起血压升高。
而且动脉斑块在高压血流冲刷下发生损伤,一旦斑块破裂,可随血流堵塞住某个脑部血管的某个细小分支,从而诱发脑梗爆发。
除了食用盐要减少量之外,有些“高盐食品”也要少吃。例如:腌渍、加工肉类、果干、酱油等调味品。
在制作过程中,为了保证口味及货架期的延长,这些食物会添加大量的盐,最好少吃。
食品二:高脂食品
油腻的食物包括油条,炸鸡,汉堡等;
反式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物:蛋糕,奶油等。
这些食物都是造成脑血管阻塞的重要原因。若摄取量过多,人体脂代谢易出现异常,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含量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含量下降,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诱发脑梗。
食品三:酒精饮品
酒精饮品是中华文化变迁的见证。
曾有人认为适量饮酒能软化血管,降低脑梗死的危险。但当前的研究显示,少量饮酒可以降低缺血性中风(又称脑梗死)的风险,但会显著增加出血性卒中(脑溢血)的危险。
但是如果长期饮酒,酒精会强烈刺激血管壁上的内皮组织,促进脂类沉积,加速动脉硬化。
此外,酒精还能引起脑动脉平滑肌的异常收缩,减少脑血流量,增加脑梗的发生率。
脑梗塞多为“拖”出,餐后爱做3件事,警惕脑梗死第一条:饭后立即吸烟
“饭后一根烟,赛过活神仙”的说法,已不再适合现代人类的生活。
吸烟者可以显著增加ox-LD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因此可以显著加速粥样斑块的形成,并导致斑块不稳定。
人体餐后血液循环较快,此时吸烟,体内一氧化碳含量急剧上升,容易造成动脉皮内细胞肌球蛋白收缩。
第二件:饭后立即睡觉
睡午觉可以改善身体功能,但饭后立即睡觉反而会得不偿失。
吃完饭,全身的血液都会流到胃里,帮助肠胃消化,脑部供血相对减少,造成困倦。
而此时若立即睡觉,血流速度减慢,流向大脑的血量就会更少,造成大脑局部严重缺血,诱发脑梗。
第三:饭后立即洗个澡
餐后洗热水澡,会使人体体温迅速升高,此时心率加快,会引起血压升高。再者,浴室里空气流通不良,含氧量低,会加重脑缺氧缺血性的状况。
如果水温过低,内外温差大,血管也容易痉挛,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防治脑梗,保护血管健康,坚持“一查一补”一查:脑梗多自检
具有内疾,必形于外。脑梗死不是悄无声息的发作,它常有警示信号。如果出现以下四种症状,八成脑梗要来,最好自查。
四肢麻木:手脚麻木,面部单侧麻,舌根部硬,单侧肢体不协调。
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在休息充分的情况下依然哈欠连连,疲倦困倦,注意力不能集中,日常记忆不清。
呆滞,流口水:通常都是偶尔,单侧呆滞。
眩晕:眩晕,头痛,眩晕严重,甚至出现一次性眼部发黑。
一补:多摄入抗氧化剂
氧化应激是血管损伤的重要因素。
人体内有机物质在氧化过程中会产生自由的原子碎片(自由基),对血管有强烈的破坏作用。
而一旦血管受损,表面就会变得坑洼不平,更容易勾住胆固醇等脂质大分子,形成脂质斑块。
就好比是坑洼的路面容易积水一样。
在食物中,有一类物质是自由基的天敌,它们被统称为抗氧化剂,如花青素、黄酮类、多酚类等。
它们能与自由基优先反应,从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免遭损害,预防脑梗、心梗等心血管病。
如果你想预防各种心血管并发症,不妨喝些花草茶。民间早有喝茶有益心血管的说法,这正是花草茶中富含抗氧化剂的功劳。
科普:身边脑梗病人发作后,该如何抢救1、拨打:请保持冷静并尽快拨打。
2、不要擅自服用药物:在不确定具体病因的情况下,不要擅自给病人服用药物,以免加重病情。
3、保证病人的气道敞开
尽量让病人平躺或抬起脚,松开病人的衣领。
发生呕吐时,切记将病人头转向一边,避免误吸造成窒息;
发生痉挛时,可用筷子垫在口上,以免咬破舌头。不要用毛巾堵住嘴,会影响呼吸。
4、抚慰病人
脑梗塞患者大多神志清楚,应避免患者过度悲伤和焦虑。
5、治疗方面听医生安排
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并非全部都能进行血管开通术,对于一些大面积脑梗病患者,早期通畅反而可能会导致脑出血转化,治疗方案应听从神经内科医生的安排。
6、平时注重预防
如病人早期出现一过性黑朦、肢体无力等脑缺血症状,应尽早就诊,尽早服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
问上医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