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百岁老人更换心脏起搏器,手术难度和风险可想而知。
近日,百岁老人王奶奶的一家特意给我院心血管内科的医护团队送来锦旗,对我院9年来2次为王奶奶成功植入永久性起搏器表示感谢,而这也是我院起搏器植入术首次突破百岁高龄禁区。
回忆起9年来两次手术住院时的情景,王奶奶的儿子陆先生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妈妈在如此高龄获得新生,多亏了通大附院医护人员的及时救治和细心护理,医护人员就像的亲人一样。手术仅用了四十分钟的时间,非常成功。大家都很关心我母亲,医护人员按照规定的时间来测定体温,看血压心跳,很是细心认真。事先,我们也试图给景主任红包,她婉言拒绝,没有任何人知道的情况下,她都谢绝了,我都有点过意不去了。”
每分钟心跳只有40多次,病情危急年,家住市区段家坝的91岁退休教师王奶奶因突发心跳缓慢被家人送入通大附院。血管内科主任医师秦晓同和景宏美诊断其为病态窦房结综合症:心动过缓,每分钟心跳只有40多次,病情危急,随时可能出现心跳骤停导致猝死,需要立即治疗。
经过缜密的术前检查后,秦晓同、景宏美等医务人员认为要解决老人的问题,需要进行“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当时,心血管内科的起搏器植入术虽然操作技术已十分成熟,但由于老人属高龄,手术出现风险的几率较大。
顶住风险,尽快手术如果不做手术,老人随时可能病情反复,危及生命。凭借对起搏器植入技术的信心,经与王奶奶的家人商议,在认真讨论、权衡利弊后,由秦晓同、景宏美领衔的医疗团队决定顶住风险,为老人尽快手术。
“老人家当时心跳很慢,随时有生命危险,我们就得给她安装心脏起搏器。生命体征要有呼吸有心跳,平日里能感觉到呼吸,但心跳有时候病人是感觉不出来的。老人家经常出现头昏,但是往往昏一下人就好了,就很不容易忽视是心脏的问题。就是因为这种情况,很多病人意识不到心跳慢,导致太多悲剧的发生。”景宏美介绍说。
医护人员迅速做好应急抢救准备,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以确保安全。经过医护人员紧张的忙碌,手术十分顺利。
是家属的信任,给了我们强大的动力景宏美说,是家属对手术团队的信任给了他们强大的动力。
当植入的起搏器帮助心脏有力跳动后,王淑清老人的头晕、胸闷症状明显缓解,病情趋于稳定。术后,医护人员精心为老人护理伤口,预防感染,经过一周左右的住院治疗,老人的身体日渐好转。按照医生建议,王奶奶每6医院进行随访,在医生的指导下,起搏器工作情况一直完好。
多学科会诊,医患全面沟通然而,植入王奶奶体内的起搏器毕竟有使用寿命,其电池通常只能保证正常工作8到9年。年8月,王奶奶的家人发现老人的血压控制不佳,精神也有些异常,便陪老人再次来到我院心血管内科寻求帮助。
经检查发现,老人体内的起搏器电池电量几尽耗竭,必须重新更换。但不比9年前,此次术前检查发现老人家反复血尿,膀胱占位,如进行手术,百岁高龄风险极大。
为此,院部为老人进行了多学科会诊,并与患者家属做了细致全面的沟通,老人及家属最终决定先保守治疗一段时间后再行起搏器更换手术。
仅用40分钟,手术顺利完成10月25日,王奶奶再次入院,经过全面的准备工作,于29日正式实施了手术。当日,依旧是在秦晓同和景宏美两位主任医师的密切配合下,手术紧张有序地进行。
消毒铺巾,局麻下极其小心切开薄薄的皮肤,分离皮下组织,切开囊袋,取出原起搏器,迅速测试原电极参数更换起搏器,固定电极,逐层缝合,一连串的操作顺利地完成,短短半小时就成功更换了老人体内的起搏器。
术后,医护人员精心护理老人伤口,预防感染,经过10天左右的住院治疗,王奶奶恢复良好,并于11月5日康复出院。
专家友情提醒,中老年人得重视景宏美主任医师提醒广大中老年人,心脏疾病患者刚开始主要症状有胸闷胸痛、气促、心悸、头昏、眼黑朦、乏力等,此时患者及家属就应加以重视,及时就诊并接受治疗,否则会错失最佳治疗时间。
同时,随着心脏起搏器技术的日趋成熟,植入永久起搏器的人数也越来越多,起搏器的植入不仅能挽救病人生命,更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就诊如有难处,请看实用贴
*最新——11月1日起,附院楼宇新编号启用,诊室、病房一览表,请惠存!
*明天起,附院的这项检查有新流程!
*最新!附院急诊儿科,启用就诊流程新模式
*速看!通大附院就诊新规——
*头条
附院高级专家诊疗中心专家榜揭晓!都是大咖,等您来约——
*首选
附院12款“个性化”体检套餐,为您定制!
*42天-14岁,宝贝的健康,我们包了!附院健康管理中心儿童部启用!
*“性福”加油站——附院妇女健康部今日启用啦!
供稿
池亚光顾雨
专业审稿
吴翔
图片
部分来自网络
编辑
黄琳
责任编辑
施琳玲
邮箱
.中科白癜风名医会诊北京白癜风治疗费用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