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黑蒙治疗专科医院 >> 黑蒙治疗 >> 40岁男子突发脑出血,出现这些症状一定要

40岁男子突发脑出血,出现这些症状一定要

 

解放医院

全力救治中部战区某部脑出血干部

5月24日凌晨,一辆救护车急速驶至解放医院,车上的患者是40岁的中部战区某部干部,他突发脑出血,病情危急。

(网络配图)

迅速制定抢救措施

接诊后,患者被直接送至神经外科监护病房,值班医护人员立即对患者进行心电、血压、脉搏氧监护,并迅速建立液路,边询问病史,边向科室领导和医务部值班员报告。

不到10分钟,神经外科乔民主任便带领张卫宁副主任医师和医务部值班员等人赶到病房,对患者进行详细查体后,迅速制定抢救措施。

急查血常规发现,患者血小板只有22G/L,考虑当天出血量在20-30毫升之间,且意识基本清楚,稳妥起见,暂时给予保守治疗,同时向患者家属和单位领导进行病情沟通。

院内多学科专家会诊

医院领导接到医疗科报告后,迅速前往病房进行抢救指导,并指示:要不惜一切代价挽救患者生命!

经过详细诊断和检查发现,患者不仅仅只有左侧基底节区出血这一种疾病,伴随着的还有血小板减少症、肝硬化、脾大、门静脉高压等多种危及生命的疾病。

医疗科立即组织血液科、肝病科、消化科、输血科、普通外科、麻醉科等科室专家进行会诊,针对患者实际病情,在治疗脑出血、补充营养、预防消化道出血、补充血小板、加强护理观察等方面给予综合建议,同时做好了随时手术的准备。

患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和机关积极协调后,焦急的心情稍稍得到平复。

院外专家紧急会诊

为更好的完善治疗方案,结合家属意见,26日上午,医院神经外科、消化内科和河北医大二院专家提出会诊邀请。当天,医院对治疗情况给予指导。

专家们一致认为,医院治疗思路正确,抢救措施得当,但因病情复杂,为患者实施手术风险巨大。

在充分考虑患者病情及转送风险的基础上,神经外科邀请医院神经外科专家进行远程会诊。了解病情后,专家认为患者病情复杂棘手,处理起来困难,风险巨大,医院能否转送。

转运医疗组一路护送

经过5个小时的等候,医疗科接到医院同意接受转诊的答复,医院领导进行汇报。

医院领导立即给予指示:挑选骨干组成转运医疗组,备足必要抢救器材和药品,挑选车况好的救护车和优秀驾驶员立即转送伤病员!

经过周密细致的准备,由6人组成转运医医院出发,经过4个多小时的不间断行驶,晚上10点,患者被安全送至医院神经外科监护室。

4天的精心治疗和转送,患者病情得以控制,医院救治工作给予高度赞扬。

科普时刻脑血管崩溃前的10个信号!1剧烈头痛

这种头痛没有明显诱因,很多人开始都是断断续续头痛,但后来转化为持续性头痛。根据每个人的病情不同,症状持续的时间可能不一。

2眩晕难受

专家介绍,很多人在发生脑溢血前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晕眩,突然感到天旋地转,站立不稳,抬脚费力,甚至摔倒在地上。

3一侧麻木

很多脑溢血发生前都会出现面部、胳膊、手指的麻木,特别是无名指!如果常常感觉左右半身麻木,应该考虑脑内小血管是不是出现了问题。如果麻木的同时,出现上肢或者下肢的乏力,情况就更加危急了。

4眼前蒙黑

突然一过性的眼前蒙黑,或者一只眼睛出现识物不清,看东西模糊,甚至出现重影。这些都可能是脑溢血的前兆,千万不能大意。

5舌根发硬

突然感觉舌头根部僵硬,舌头膨大,说话说不清楚,甚至舌头痛、吞咽困难。

6经常呛咳

在喝水或者进食的过程中莫名出现呛咳,这也是很多人脑溢血的先兆。

7哈欠连天

一些病人还介绍,他们会不分时间、地点而情不禁自地打哈欠。其实,这正是大脑缺氧的征兆。

8握力下降

手臂突然失去握力,比如拿一个东西明显感觉拿住了,却掉在地上。有时还伴有讲话说不清楚。

9常流鼻血

如果正常流鼻血并不可怕,但是如果伴有高血压,还经常会出现流鼻血的症状就要小心了。专家介绍,高血压患者经常鼻出血,半年内很有可能出现脑溢血。

10白天嗜睡

一些人在脑溢血发病前都会出现嗜睡的症状,即便是在精神很好的白天也睡意明显,有非常疲惫、睡不够的感觉。

10个症状有3个就要小心了!

  专家介绍,如果出现3个以上症状,并伴有高血压等疾病就要小心了。如果症状较轻,医院进行系统检查,千万大意不得。一旦错过治疗就可能落下终身残疾。

预防脑出血,记住这4点!控制好高血压

高血压是导致脑溢血的主要诱因,因此,预防脑溢血主要是要控制好血压。控制血压主要是要平稳,使24小时内血压的“波峰”和“波谷”接近,这样即可避免血压波动对血管壁的损害。

保持情绪稳定

高血压的发生与精神状态有明显的关系,情绪突变、精神冲突等都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管收缩及其他自主神经反应。

防止身体劳累

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不要过于劳累,超负荷工作可能诱发脑出血。

注意季节保护

寒冷的冬季正是脑中风多发季节,血管收缩,血压容易上升,要注意保暖,使身体适应气候变化,还要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进行一些适宜的体育锻炼。

作者:医疗科李佳

科普:人民日报(ID:rmrbwx)

图文:张彬楠

版面:胡有志

推荐阅读(点下方标题)

世界杯来了,营养师教你健康点外卖!球迷必看!

世界献血日丨他们撸起袖子传递爱!

摸不到的脂肪才可怕!三高、心脏病、脑梗都和它有关…

熬夜真的会早死吗?近50万人样本的研究结果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dnqa.com/wadzz/135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