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脑病科林佳明/文年05月25日
脑中风是一组以脑部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又称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主要分为出血性脑中风(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脑中风(脑梗塞、脑血栓形成)两大类,以脑梗塞最为常见。脑中风发病急,病死率高,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
中风的死亡率也有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由于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目前认为预防是最好的措施,因此,加强对全民普及脑中风的危险因素及先兆症状的教育,才会真正获得有效的防治效果。
中风前的信号
1.哈欠连绵:当脑动脉硬化逐渐加重,管腔愈来愈窄,脑缺血缺氧加重,特别是呼吸中枢缺氧时,会引起哈欠反射。多在缺血性中风发作前5至10天内,频频打哈欠者可达80%左右,是重要的报警信号。
2.口吃:流涎症状是说话不利索、流口水,有中风迹象,可能会突然发病。
3.一过黑蒙:即突然出现眼前发黑,看不见东西,数秒钟或数分钟即恢复,还伴有恶心、呕吐、头晕及意识障碍。
4.视物模糊:即表现为短暂性视力障碍或视野缺损,多在1小时内自行恢复。
5.剃刀落地:是指自己持刀刮胡子时,头转向一侧,突然感觉手臂无力,剃刀落地,1至2分钟后完全恢复。这是由于转头扭颈时,引起已经硬化的颈动脉扭曲,加重了狭窄,导致了颅脑供血不足所致。
6.偏侧麻瘫: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严格说来,这已是最轻型中风。据追访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3至5年,约有半数以上的人发生缺血性中风。
凡出现以上征兆之一者,都应及早检查,明确诊断后,进行系统治疗,才有可能避免中风的发生。
目前,国内外指南均推荐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病3小时或4.5小时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越早治疗效果越好,风险越小。
有鉴于此,医院在总结既往溶栓经验的基础上,组建了多学科溶栓团队,开通了静脉溶栓绿色通道,对挽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命筑起了一道坚牢的保护墙。
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
在中国,脑卒中是一类具有高发生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复发率的疾病,给患者、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令人遗憾的是,很多患者是由于院前的延误,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
在急性卒中救治过程中,病人及家属、医疗急救中心()、医院已成为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的三大关键环节。对于患者及家属来说,最重要的是,一旦发现疑似脑卒中,马上拨打电话,就近送医院。
“时间等于大脑,时间就是生命。”这句话对于脑卒中病人而言是至理名言。
脑卒中,可防可治。
医院脑病科研究所所长,副主任医师韦羡萍给我们介绍中风病预防等知识。
(1)中风病是什么:
中风一般指脑中风,也就是急性脑血管病。因其发病大多数比较急骤,故又称“脑血管意外”,还常叫作“脑卒中”。多因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所致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蹇不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等为主要表现的脑神疾病。
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之特点的疾病。中风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不论是缺血性中风还是出血性中风,都会造成不同范围、不同程度的脑组织损害,因而产生多种多样的神经--精神症状,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治愈后很多病人留有后遗症。
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及经济负担重的特点。已成为居民的第一位死亡原因。年全国脑卒中工作会议上提出近5年来,全国人口脑卒中标化发病率年增长率为13.19%,高危人群的发病率为14.01%,估算全国40岁以上人群中有万人患过脑卒中。且近年来,脑卒中趋年轻化。已经把每年的10月29日定为世界脑卒中日。
(2)中风病危险因素及预防:
脑中风看起来是一瞬间的事,不可预料,实际上同许多疾病一样,脑中风也有一个明确的各种病理损害不断累积,逐渐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研究显示,脑中风发生是吸烟、饮酒、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肥胖、遗传以及年龄增长等多种因素有关。
防控措施应主要针对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房颤、不健康生活方式等进行积极干预。其中纠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治疗、控制一些危险因素是远离脑卒中的关键。特别是控制高血压是预防中风的重点。
高血压病人要遵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物,有条件者最好每日测1次血压,特别是在调整降压药物阶段,以保持血压稳定。要保持情绪平稳,少做或不做易引起情绪激动的事,饮食须清淡有节制,戒烟酒,保持大便通畅;适量活动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防治高脂血症和肥胖。
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脂肪高的食物如肥肉和动物内脏等;适量运动增加热量消耗;服用降血脂药物。控制糖尿病与其他疾病如心脏病、脉管炎等。
另外应注意中风的先兆征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中风的先兆。其表现常为眼前一过性黑蒙、雾视、视野中有黑点、眼前有阴影摇晃,短暂性的一侧面部或肢体出现无力、麻木,短暂性的说话不流利,有时也会表现出头晕、偏头痛、行走不稳、视物成双等症状。医院就诊,以防脑中风的发生及进展。
(3)发生中风怎么办:
中风患者在发病后,抢救是否及时,处理是否得当,对预后至关重要。一旦发生卒中征兆,要迅速恢复冷静,拨打。
牢记“时间就是大脑”,千万不要有“休息一下可能就好了”的想法,后者只会耽误诊治,失去最好的治疗时机。发现病人可能中风后,切忌慌乱紧张。
判断中风前兆。突发的头晕、头疼,嘴歪眼斜,流口水,想说话但是已经说不清楚,一边手脚不听使唤,这样就极可能得了中风。
第一时间呼叫救护车,或就近送医。运送过程中病人如果神志清楚,可以平卧休息。神志不清的病人,用侧卧位,头稍稍后仰的姿势比较好,有利于病人呼吸。带假牙的要取出来,发生呕吐的也要清理口腔,以免呛到肺里。时刻观察病人的情况。不喝水、吃东西。
(4)中风病患者的饮食:
中风患者的饮食一般是以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高纤维素为原则。特别是伴有高血压患者每日食盐在6克以下为宜,人体摄入过多食盐,可增加血容量和心脏负担,增加血液粘稠度,使血压升高。
限制动物脂肪,如猪油、奶油、蛋黄、鱼子、动物内脏、肥肉等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中所含饱和脂肪酸可使血胆固醇浓度升高,促进动脉硬化;可食用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等,因其中所含不饱和脂肪可降低血中胆固醇含量,推迟和减轻动脉硬化。
补充蛋白质,常吃些蛋清、瘦肉、鱼类和各种豆类及豆制品,以供给身体所需要的氨其酸。多吃含碘丰富的食物,如海带、紫菜等,碘可减少胆固醇在动脉壁沉积,防止动脉硬化的发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因其中含维生素C和钾、镁等。维生素C可降低胆固醇,增强血管的致密性,防止出血,钾、镁对血管有保护作用。
(5)中风的康复治疗:
中风后的康复治疗有个“时间窗”,越早介入,患者康复的效果越好。一般主张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稳定,病情不再发展48小时后就介入,脑出血患者可适当延长。
康复的内容包括:正确的体位摆放,关节度的维持训练,并发症的预防。并针对运动障碍、言语障碍、感觉障碍、认知等障碍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应用的方法除了可以通过康复治疗师应用康复技术及应用康复仪器进行康复训练外,还可以结合针刺、推拿等中医药等传统疗法对病人进行整体康复。“早期、正规、全面的康复治疗,不仅能够最大程度的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语言功能,而且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减轻家人护理负担。”
但注意中风病人的康复训练就像教小孩子一样,要从翻身、坐、站、走练起,循序渐进,切忌急于求成。并且需要患者的主动参与及家属陪护的积极配合。
总之,这类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及高致残率!这就是脑梗和脑出血这个魔鬼的真面目!这些一生不得中风的方法,值得每个人收藏一份!从现在开始做起,只要在生活中坚持做到了,一生不得这要命的病,千万收好!
让我们一起努力,我相信我们会做的更好!
医院脑病科主要收治中风病(脑梗塞、脑出血)、反复发作性眩晕、头痛、帕金森病、癫痫、痴呆、脑膜脑炎、脊髓炎、多发性硬化等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顽固性失眠、焦虑症、抑郁症等各种心理疾病。对中风病的救治、康复和失眠的治疗具有独特的疗效。
一旦发生中风,请拨打一下
医院急诊出诊
就诊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