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病例患儿,男,5岁。母亲代诉厌食半个多月。就诊时患儿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肌肤干燥、头发稀黄,精神不振。查体无器质性疾病或全身性疾病,诊断为疳积。遂对其进行捏脊治疗,反复捏6次,并摩腹5分钟,针刺四缝穴挤出少量黄白液体。当天回去后进食就有所增加,连续推拿治疗半个月病愈,小儿现在食量大增,身体健康。
疳积是儿科极为常见的病证,以神萎、面黄肌瘦、毛发焦枯、肚大筋露、纳呆便溏为主要表现,好发于1-5岁儿童。多数由喂养不当,损伤脾胃,耗伤气血津液,或因慢性腹泻、痢疾及肠道寄生虫等引起。该病起病缓慢,病程愈长,若迁延失治,脾胃功能受损严重,可造成血气化生不足、营养失调、免疫力下降等后果,可严重影响儿童正常生长发育,并导致出现营养障碍的慢性疾病。
主要病理特点为“疳证”和“积滞”
疳证是指其起病因于过食甘味,发病表现为消瘦、干瘪;积滞由于乳食内积,脾胃受损而引起的肠胃疾病,临床以腹泻、便秘、腹胀、呕吐为主要表现,自古就有“无积不成疳”、“积为疳之母”之说。患儿染病后常出现以下两种症状:
①积滞伤脾:患儿主要以形体消瘦、不思乳食、腹部胀满、精神不振为临床表现,常伴有夜寐不安,大便不调,舌苔厚腻。
②气血两亏:患儿面色萎黄或苍白,毛发枯黄稀疏,骨瘦如柴,精神萎靡,哭声低弱,四肢不温,腹部凹陷,大便溏泄,舌淡苔薄,指纹淡。
推拿手法以健脾开胃为准则
补脾经
①位置:在拇指末节罗纹面,具有健脾开胃,消食和中的作用。
②推拿方法:小儿取坐位或仰卧位。操作者左手持住小儿手掌,右手以拇指指端置于小儿拇指罗纹面上,作旋转推法,称为补脾经。反复50-次。见图1。图1补脾经
运内八卦
①位置:内八卦在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到中指指根横纹的2/3为半径所做的圆。属面状穴,具有健脾和胃,行滞消食的作用。
②推拿方法:操作者左手持住小儿手掌,使掌心向上,右手用拇指螺纹面置于小儿掌心,顺时针方向运50次,掐5次。见图2。图2运内八卦
掐揉四横纹
①位置:位于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第一个横纹(之间关节间的横纹)中。属点状穴位,掐之具有调理脾胃气机,健运脾胃的作用,是治疗疳积的特效穴位。
②推拿方法:操作者先从食指横纹处开始,逐一掐揉四指的横纹,一般先掐1下,再揉3下,称为掐揉1次,每个穴位掐揉7-10次。四横纹的位置见图3。图3四横纹
摩腹
①位置:在腹部。属面状穴,该手法具有温补中焦,培补元气,消食导致的作用。
②推拿方法:小儿取仰卧位。操作者立于其一侧,用全手掌面在小儿腹部先顺时针方向摩动2分钟,再逆时针方向摩动半分钟。摩动频率每分钟50-80次。见图4。图4摩腹
揉中脘
①位置:在胸骨剑突下端与肚脐之间连线的中点处。属点状穴位,捏之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和中的作用。
②推拿方法:患儿取仰卧位,医者以示指、中指指腹或掌跟按揉,力度不宜过重,操作50次。见图5。图5按揉中脘
捏脊
①位置:大椎至长强连成的一条直线。属线状穴位,捏之具有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增进饮食的作用。
②推拿方法:使患儿取俯卧位,术者拇指在后,示、中二指在前,三指指腹相对用力提拿起脊柱两旁的皮肉,操作时,指腹与皮肤的接触面需稍大,以免小儿产生疼痛,自下而上,双手交替向前捻动,捻三下向上提一下,从尾骨端直捻动至脖颈处,由下自上为一遍,共操作6遍。见图6。图6捏脊
按揉足三里
①位置:在小腿膝关节外下方,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缘1横指处。属点状穴位,捏之具有调和气血,消食导滞,增进饮食,强壮身体的作用。
②推拿方法:小儿取仰卧位或者坐位,操作者可两手同时握住小儿双腿,以大拇指指端置于穴位上,按揉50次,频率在80-次/分钟,力度适中力求渗透。见图7。图7按揉足三里
根据不同证型辨证加减
①以脾胃积滞为主者,加揉板门、分推腹阴阳、按揉双侧天枢;
②以气血虚弱为主者,加揉外劳宫、推三关;
③有五心烦热,盗汗,舌红无苔者,宜去推三关、揉外劳宫,加清肝经、补肾经、运内劳宫;
④伴有烦躁不安,目赤,流泪者加清肝经;
⑤兼有腹部胀满便秘者加清大肠、推下七节骨,有便溏症状者应加补大肠。日常调护喂养方面一定要定时、定量,保证饮食营养均衡,添加辅食要遵循先稀后干,先素后荤,先软后硬的原则。病情严重时,特别是伴有原发病或消耗性疾病,应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积极消除致病因素。尽量对小儿进行母乳喂养,延长哺乳期,断乳后给予易消化、丰富蛋白饮食。使小儿多进行户外活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作者: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推拿系姜玉莹林彩霞
村医之家哪里的医院治白癜风好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办法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