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黑蒙治疗专科医院 >> 黑蒙预防 >> 病例分享新生儿出生后发绀1例

病例分享新生儿出生后发绀1例

 

作者:呼斯乐,刘春丽,梅花,张艳波,刘春枝。

内医院

摘自《临床儿科杂志》年第1期

病史

患儿,女,蒙古族,因出生后发绀入院。

患儿系G1P1,37周剖宫产娩出。出生体质量g,单脐动脉,1分钟和5分钟Apgar评分均为9分。

父母体健,均为蒙古族,否认近亲结婚,无家族遗传病史。母孕期胎心偏慢(具体不详)。

入院查体

反应差,四肢肌张力低下,全身皮肤发绀,下颌小,眼距窄,有颈蹼,双手指(最长3cm)及双足趾(最长2cm)长,双手拇指喜内收,前臂及大腿皮肤松弛、皱褶多,肌肉组织偏少,呼吸困难明显,呼吸急促,心率波动在90~次/min,心音低钝,原始反射未引出,腹部查体无异常。住院期间患儿吸吮反射及觅食反射弱。

辅助检查

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不齐。

心脏彩超示动脉导管未闭、卵圆孔未闭。

泌尿系B超示左肾肾盂轻度扩张。

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eonatalbehavioralassessmentscale,NBNA):25分(35分预后不良和智能低下概率高)。

眼底检查示虹膜发育不良,晶体发育异常,双眼视乳头色淡,左侧视盘血管外翻状,如“牵牛花”样,右侧视乳头竖长椭圆形。

双耳耳声发射均未通过。

甲状腺功能测定,T3、T4、FT3、FT4均低于正常范围,TSH高。

基因诊断

完善高通量DNA测序结果:22号染色体q13.2-q13.33处缺失,大小约6.04Mb区域。

患儿家属要求自动出院。2月龄时死亡(原因不明)。

最终诊断

22q13缺失综合征

讨论

多数情况下22q13缺失综合征22q13末端缺失是由于简单的缺失、非平衡易位或环状染色体等所致。缺失的片段大小由kb至9Mb不等,1Mb的缺少比较少见(3%),其他的末端缺失可影响30~个基因的缺失。其中研究最多的基因为SHANK3及IB2。很多学者认为,SHANK3基因为关键基因,发现几乎所有病例中SHANK3基因缺失,研究发现SHANK3与孤独症和精神分裂症等神经系统表现有关;IB2基因大小约70kb,可能在突触传递和神经传输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该片段可编码蛋白质的基因有个,比如NUP50、CERK、C22orf9、KIAA、PHF21B、ATXN10、FBLN1和CELSR1等。22号染色体长臂末端(从22q13.3-末端)多种缺失均可导致该病。本例新生儿基因缺失片段较大,由22q13.2-q13.33之间6.04Mb大小区域缺失。

因22q13缺失综合征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多样,实验室技术的限制等原因暂未形成统一的诊断标准,缺乏明确发病率的统计。目前未发现男女发病率的区别。22q13缺失综合征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为新生儿肌张力低下、正常生长、语言发育迟缓、发育落后和轻度的特殊外观等。

特征性临床表现如下:①新生儿肌张力低下是出现的第一个临床表现,可能合并出现喂养困难、语言障碍、原始反射减弱等。肌张力低下可能一直持续至成年期,导致全身乏力、步态不稳、肌无力。新生儿期肌张力低下和喂养困难主要与22q13.31至22q13.32段基因缺陷导致,本例患儿基因缺失片段正覆盖该部分。②相比于其他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22q13缺失综合征生长发育速度在正常范围内,甚至有些患儿生长速度过快。③运动发育迟缓,翻身和坐的平均年龄约18个月,平均年龄27个月时开始行走且步态不稳;还可出现社会交流障碍、眼神交流少、焦虑、刻板行为、咀嚼样动作、攻击性行为等。④颅面部畸形包括长脸、宽额、尖下巴、眼睑下垂、眼内眦赘皮等;肢体的其他畸形包括大耳、长头型、大而肥厚的手掌、脚趾发育异常。⑤心脏异常,最多见的为三尖瓣反流、房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⑥泌尿系统先天畸形,约38%的儿童有肾盂积水、肾缺如、多囊肾等畸形。⑦胃肠道症状,胃食管反流、便秘、腹泻、反复呕吐等。⑧其他异常有蛛网膜囊肿、蜂窝组织炎、甲状腺功能减低和听力缺损等。

22q13缺失综合征通过遗传学检查可明确。染色体核型分析可发现22号染色体长臂末端有无大型缺失,但是不能查出很多小型末端缺失或中端缺失。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microarrayanalysis,CMA)能够检出50Kb的基因拷贝数变异,而且特异性高、灵敏度强、操作简单快速。国内曾报道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和单核甘酸多态性微阵列检测发现22号环状染色体所致的22q13缺失综合征。对高度疑似患儿可直接完善全外显子测序。

已往病例报道多为1~2岁儿童因语言发育迟缓或肌张力低下等原因就诊时而发现,很多被误诊为孤独症谱系疾病。有些患儿因有肌张力减退、喂养困难、动作不协调而诊断为肌张力低下型脑瘫。年国外报道第1例新生儿病例,为男性,以全身发育迟缓、肌张力低下、轻微外观特征为主要表现。国内曾报道1例1岁5个月时发现的22q13缺失综合征,其主要表现为肌张力低下伴生长过度、发育迟缓、智力语言障碍。多数病例为无家族遗传病史,且多为足月儿。本例患儿在新生儿期即表现为长手指、长脚趾、下颌小、眼距窄、肌张力低下、喂养困难、先天性心脏病、先天眼底异常、先天肾盂扩张等,经完善心脏彩超、泌尿系统B超、头颅磁共振检查、神经系统评估及遗传学检查后确诊。本例患儿父母未同意完善全基因芯片及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查,故不能提供父母遗传学信息。

综上,22q13缺失综合症罕见,临床表现多样,国内外报道的病例多为婴儿期儿童,早期发现进行干预治疗可能改善预后。通过该病例可知新生儿期若有轻度特异性外表、肌张力低下、喂养困难、喂养不耐受、甲状腺功能减低、听力缺损、先天性心脏病、先天眼底异常、先天肾盂扩张等表现,尽早行相关遗传学检查。


转载请注明:http://www.fdnqa.com/ways/119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