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观念里,当人们谈起中风、糖尿病、老年痴呆症等疾病时,想到的都是满头白发的老人,但现在,我们惊讶的发现,10多岁的小男生患糖尿病、20多岁的小女孩患乳腺癌、30多岁的青年中风、40岁的中年老年痴呆症……
在“浓油赤酱”“久坐不动”“黑白颠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的团团围攻下,年轻人已“不再年轻”,这种大众眼里的“老年病”已将魔爪伸向了年轻人。
中风
6人中就有1个90后
提起中风,人们都普遍认为这是一种老年病,对于年轻力壮的自己,相距甚远而不予以重视,其实不然。
7月的一天清晨,28岁的小王和往常一样掀开被子,低头穿衣服,突然感觉头昏欲倒,他勉强出了房门,没走几步路,左脚麻木失去了方向,想喊人,可是讲话口齿不清,家人医院。
经过检查,医生诊断小王是急性脑梗,颈内动脉等血管几乎全部堵塞。幸运的是,由于家人及时送医,医院迅速确诊,医生采取溶栓及取栓等脑卒中治疗新技术对小王进行救治,通过注入溶栓药物及介入取栓,小王淤堵的脑血管终于得到疏通。
次日,恢复清晰意识的小王说,医生将他从死神手里夺回来,以后一定好好珍惜自己,多锻炼,多喝水,少熬夜,少抽烟。
据统计,我国脑卒中患病人数高达-/10万,每年死亡人数大于万人,也就是说每6.2秒就有一个人患病,每16秒就有一人因脑卒中死亡。
此外,据《中国中青年心脑血管健康白皮书》显示,20岁-29岁人的患病/高风险人群占比已经达到15.3%,这也意味着,大约每六个心脑血管患病/高风险人中就有一个是90后。
据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罗华介绍,医院每年收治中风患者0多例,每个月收治多名脑卒中患者,脑出血患者占1/3,其中,年轻人约30名,青年大军正陆续加入脑卒中行列。
“90后青年为何会中风?附小宣问到。
“不重视脑中风危险因素的控制、不良的生活方式如缺乏锻炼、抽烟喝酒、久坐、熬夜、易怒等是最主要的原因。”罗华说,出现口吃流涎、一过黑蒙、视物模糊、持物落地、偏侧麻木无力等征兆就要警惕,这些都是中风的信号。一旦发现脑中风的迹象,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因为脑血流每中断一分钟,就大概有万个脑神经元细胞死亡,所以,一刻也不容耽搁。
过去发病年龄:65岁
现在可能发病年龄:20多岁
原因:吸烟、高血压、肥胖、熬夜
对策:如果你吸烟,是时候戒掉了;饮食上还应减盐、减少反式脂肪摄入。同时加强锻炼及预防相关危险因素。
糖尿病
“小胖墩”加入糖尿病大军
前几年,说起谁患糖尿病,你想到的可能都是些爷爷奶奶。但现在,你可能会说还有“那谁家的孩子”。
根据最新的《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目前全球2型糖尿病患者已超过5亿,每年约有万新增病例。更严峻的是,2型糖尿病正在呈年轻化、低龄化、几何级化发展,相当一部分的“小胖墩”成为糖尿病大军的一员。
小明自打一出生,父母就喜欢往孩子胃里“塞”各种食物,小小年纪就成了“小胖墩”,再长大点,孩子又对“肯德基”“麦当劳”等高热量的食品情有独钟,还整天抱着汽水喝,于是,体重就像发豆牙一样,噌噌往上长。
近段时间,小明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人也越来越消瘦,于是,医院就诊,这才发现原来小明患上了糖尿病。
比起这些“小胖墩”来,一些应酬多、大吃大喝、坐得多、动得少的中青年也成为糖尿病的主要人群,他们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容易导致营养过剩,促使胰岛每天都在过度工作,久而久之,胰岛β细胞负担过重,导致胰岛素分泌下降,血糖不能正常控制。
25岁的周先生,是一家知名外企的白领,表面“光鲜亮丽”的他由于长期处于高压力的工作环境中,使他患上了轻度抑郁症,同时应酬较多,逐渐出现体重减轻,三多一少症状,目前他除了接受抗抑郁治疗外,还同时应用降糖药物控制血糖。
“其实,类似张先生这样的病例并不鲜见。”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黄炜介绍到,科室每年住院人数近人,其中,一半为糖尿病患者,令人触目惊心的是,近年来,40岁以下的糖尿病患者明显增多,约占糖尿病患者人数的1/5。
“以前多为60岁的中老年,但目前临床上有了新趋势,至今科室收治的最年轻的2型糖尿病患者仅12岁。”黄炜说,“吃得多”“吃得好”“吃得精”是造成糖尿病在青少年中“流行”的原因,预防糖尿病,要多学,少吃,勤动。
过去发病年龄:40岁以上
现在可能发病年龄:10多岁
原因:年轻人患上2型糖尿病,主要是源于不良的饮食习惯以及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儿童与青少年患病则与不良生活方式及家长的“溺爱”密切相关。
对策:对糖尿病患者来说,食物就相当于药物,需要特别控制。
罗华神经内科教授
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办公室副主任
从事神经内科医疗、教学、研究工作20余年,擅长对脑中风、头痛、头晕等脑血管病,癫痫、周围神经病、痴呆、帕金森病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等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黄炜博士
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从事内科(内分泌)临床、科研、教学工作6年,擅长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骨质疏松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下期预告
你想知道有哪些好发于年轻女性的“老年病”吗?为什么年纪轻轻却总是忘记事情,或者总是重复说一件事是怎么回事呢?别急下期通通都告诉你!
文/汪瑶、任诗雨
图/来源于网络
编辑:任诗雨
校对:汪帆
主审:王伊
新闻-
▼
直接点击关键词查看以往的精彩~二三级教授坐诊时间名老专家坐诊时间
看病不排队
脑卒中上篇
脑卒中下篇
幽门螺旋杆菌
狂犬病
妇科病
女性“尿失禁”
不孕症
待产包
心梗
心肺复苏术
小儿肺炎
儿童疫苗
如何判断孩子病情轻重
母乳喂养和宝宝哭泣
儿童腹泻
艾滋病
胆囊结石
糖尿病
肾脏疾病
前列腺炎
骨质疏松
超声检查
被鱼刺卡住
人工耳蜗
颈椎病
常见慢性病
蛇咬伤
乙肝
癌症预防
宣传部投稿邮箱:xcb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