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下午,吉林省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对疫情防控相关情况进行通报。截至17日14时,吉林省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4例,无症状感染者80例。例感染者为同一输入病例林某传播。
1传,吓死人哦。
这个都不说了,今天要谈的是农村新冠防控,四大杀手助魔焰。
一,2万人大转移,谁想到农村竟成重灾区
一直以来,一旦封城,大家就想到往外地跑、农村跑。农村嘛,天高地阔,地广人稀,山风习习,新冠远离。殊不料,此次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农村,农村,农村成了重灾区。
1月11日,处于疫情爆发核心区域的石家庄藁城区增村镇,共12个村庄超2万人被紧急转移,执行异地单独隔离政策。这是自去年武汉疫情爆发以来,国内首次出现大规模异地转移隔离人群。等村民全面转移完毕后,这些村庄都将进行强力消毒。一天时间,就从几辈人生活的村里,全部搬走了。若不是局势所迫,谁愿?
不仅是石家庄。最近其他地方,也都出现了集中爆发的案例。
12小时内,黑龙江省绥化市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6例,均为望奎县惠七镇惠七村居民。一天时间,绥化封城,小县城的老百姓们被堵在了家里;在外求学的学子,一夜之间也变成了无家可归的可怜人。微博上有很多大学生哭诉:“眼前一黑,家乡检测出疫情,如今封城,回家彻底无望。”1月12日晚,黑龙江宣布全省进入紧急状态。
不同往日的是,国内病毒传播长期被控制,也没有发生大的变异,传染性和致死率远远低于国外,而今引发河北和黑龙江疫情爆发的根源,好像是来自欧洲变异后的病毒。如果这样,杀伤力数倍于国内病毒,如果不在一开始就全力打上补丁,几天后这个漏洞就可能演化为窟窿,再去控制后果更加难以预料。
二、河北异乎寻常的疫情爆发,暴露了中国防疫最薄弱的环节——农村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四大杀手来了。
(一)人情杀手——无畏新冠
农村的红白喜事,向来都是整个村、全家人出动。
一位54岁大爷是如何从普通的农民,成为危在旦夕的患者?来看他的魔幻18天。他靠捡废品为生,村头废品站是他赚钱的地方。12月24日,他拾了一沓废品,赚了点小钱,揣进兜里,美滋滋回家,宅了几天。28日,隔壁村有人请吃喜宴,他骑上电动车,乐呵呵去了。吃完喜酒,可恶的病毒也许已经传播,但他被蒙在鼓里,没察觉,30号开心地接小孙子放学。几天后,另一家人请吃喜宴,他没拒绝,花间一壶酒,推杯换盏,又是一顿大快朵颐。但这次他回去就病了,胸腔苦涩难忍,去村里诊所买了药,打算应付一下,结果吃完还是不舒服。第二天,确诊新冠。
东北望奎51岁的中年男性,他的行踪轨迹也看的人心惊肉跳。
12月29日他在下庙子屯参加了一场婚礼,人很多,飞沫传染,想想就危险。但让他置入危险境地也将别人拉入硝烟的,是第一场婚礼结束后,这位大哥和前段时间长春无症状感染者同乘一车,没隔离,12月30日又参加了一场婚礼。几天后,不消停,又跑去和朋友聚餐,四处溜达。
其实,如果你打开石家庄,以及东北绥化望奎确诊案例的所有流调信息,你会发现,类似的情况不绝如缕。高频词——“宴席”。
而就在一次次婚礼、赶集、聚餐中,狡猾的病毒如火苗般逐渐蔓延大小村庄。一个村影响一个县,一个县影响一座城,一座城影响一个省,最后整个国家疫情陷入危机状态。
(二)聚集杀手——病毒肆虐
衣锦还乡,荣归故里;打工归来,走亲访友。大舅家1天,二叔家1天,三姨家1天......无知者无畏。只要亲朋相聚,只要大家知道“胡汉三又回来了”,莫管他新冠疫情洪水滔天——这就是农村“莽娃”的“莽”,“我就要请客”!
很多村里的传统习俗,就是大聚餐。凳子一搬,往院子里一坐,一摆桌就是几十几百人,乱哄哄的。
北京顺义区赵全营镇,一家7口集体感染,包含两个1岁,还有3岁的小朋友。更惊人的是,这家人经营着一家幼儿托管所。在确诊前,每天和大量的孩子近距离接触,一起吃饭、学习、午休,密切接触者高达人。不敢想,这些孩子的家长们,如今有多煎熬。
又说石家庄。
上面展示的6个患者,5个闲不住,村里活动不缺席,串门、打牌、办酒席。
高频词——“聚集”。
(三)诊所杀手——重症小治
仅仅1月9日公布的46名病例中,石家庄就有7名患者去“买药”。他们当中,有人咽痛、发热,骑车去药房买药,最终一家五口集体感染;有人曾在不适后,去赶集、商场购物、饭店聚餐,回到家,跑去村里诊所买感冒药,最后和村医一起确诊了新冠。
刘家佐村一个爷爷。一开始,他以为自己只是感冒了,在村里连续输液4天。直到一周后,撑不住了,医院就诊。结果一查,重症新冠肺炎。
上述行为轨迹,都隐藏着一条极其危险的病毒传播链:患者出现症状,怕麻烦,医院,去药店购药,那么购药行为就存在传播风险。或去村诊所,村医生自以为是,感冒症状,输液吃药,大病小治。自行服药后症状暂时消失,又会使他们潜藏在普通人群中,难以被发现。
农村这样的人很多。但凡有个头疼脑热,家里有药就医院,实在不行先去诊所拿药,医院,这样下来,至少一个礼拜都过去了。
而基层诊所呢?“我们就是个村诊所,哪有什么发热门诊。”石家庄市疫情风暴眼的小果庄村,村医说。他在的诊所平,只有一间诊室,连基本的血常规和尿常规都做不了,日常主要是问诊和开药。这里更没有专门的发热隔离区。病患来了,基本上都说自己是感冒,随便抓点药就走了。但,他就敢就诊发热病人!
结果就是,一人感染,全家阳性,再到一个村庄沦陷,亲戚朋友家、他们的村庄再被波及……
(四)基干杀手——处疫不惊
河北疫情爆发后,大部分患者都在一个靠近机场、不足60平方千米的村镇。确诊病例最多的小果庄村和刘家佐村,直线距离不足5公里的地方,便是机场。
离机场近,防控意识薄弱,对境外输入的防控不够严格,也许是病毒从境外传至境内的原因。
去年,武汉,在疫情最紧要的关头,百步亭社区大办“万家宴”。因为这一场百家宴,百步亭共87人确诊。
基层村社干部这样想的,乡里乡亲的,不好意思劝阻,还得随份子钱。更有春节期间“大赌伤身小赌怡情”的,几个十几个几十个聚集,不戴口罩,乌烟瘴气,我是本地小霸王,谁也把我没办法。
村干部想,不至于吧,不会有新冠吧,管他的哦,等他办吧。等等等,等来了新冠,都来了疫情大爆发。
因为大意,农村成了病毒的突破口。
让一座城市陷入停摆,只需要点燃一座小村庄的疫情。病毒在本土引发燎原之势,也只需要一次不重视,一次聚餐,一次乱跑。
疫情防控最薄弱的地方就在农村,农村疫情防控隐患层出不穷。
三、农村防控,怎么办?
返乡潮来了,各级文件也来了。《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关于印发四川省年春节期间农村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的通知》、《泸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规范发热患者诊疗秩序的通知》、纳溪区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做到“六规范”,各种规范,言出必行。
央视新闻发出倡议:
这个冬天,能不回家就请在当地过年。
这个冬天,城市不许摆宴席,农村也得老老实实待在家。
这个冬天,在疫苗还未满足民众的需求下,记得出门戴口罩、家里常通风、日日勤洗手,天天讲卫生。
这个冬天,感冒发热记得必须去发热门诊。
这个冬天,响应倡议不出门、少扎堆。
做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做一个文明爱国、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好爷爷、好奶奶、好父亲、好母亲、好儿子、好女儿、好朋友、好邻居。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