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黑蒙治疗专科医院 >> 黑蒙治疗 >> 再不宣战,年癌症将杀死数百万中国

再不宣战,年癌症将杀死数百万中国

 

从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及东、中、西部医疗专家了解到的情况和部分临床统计看,由于人口老龄化等原因,当前中国癌症发病率、死亡率呈持续增长趋势。更为严峻的是,这种势头并未得到有效遏制。据国家癌症中心肿瘤流行病学研究员代敏介绍,今后20年,中国癌症的发病数和死亡数还将持续上升,根据国际癌症研究署预测,如不采取有效措施,中国癌症发病数和死亡数到年将上升至万人和万人;年将上升至万人和万人。

早在年,实现登月梦想后的美国就向癌症宣战——以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签署《国家癌症防治法案》的方式。

如今,中国对癌宣战的时刻也到了。

一、癌情凶猛

这是一个个曾经鲜活的生命:赵丽蓉、罗京、陈晓旭、姚贝娜……

这是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世界癌症报告估计,年中国癌症发病人数为.5万,约占全球发病人数的1/5;癌症死亡人数为.5万,约占全球癌症死亡人数的1/4。

1.死亡率高于世界水平

中国癌症发病率接近世界水平,但死亡率高于世界水平。

医院院长季加孚说,这首先有人种和癌谱等客观原因。欧美白种人最常见的是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等生存率超过80%以上的癌症,而我们国家常见的是肺癌、肝癌、消化道癌症这些生存率不到30%的癌症。

肿瘤防治专家认为,癌症死亡率居高不下,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国癌症发现较多处于中晚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程书钧说,美国近些年来癌症的发病率有所下降,其5年生存率大约在60%至70%,而中国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大约在30%。

“美国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高,因为他们早期发现癌症患者的比例较高。”程书钧说,中国肿瘤治疗的病人中晚期患者居多,早期病人比例较低,治疗效果当然就差。例如肺癌,北京市确诊的肺癌80%以上都是中晚期,而欧美早期肺癌患者约占一半。

医院院长时玉舫说,中国对肿瘤缺乏快速、特异早诊手段。目前癌症的诊断主要通过实验室免疫学酶学检测、影像学检测等,有些检查费用昂贵,在一般健康体检过程中无法普及。

2.“穷癌”“富癌”并存

生活条件改善了,为何癌症发病不减反增?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副主任陈万青说,与国外比,中国现在属于癌谱的转型期,发展中国家的“穷癌”依然高发,但逐渐往发达国家的“富癌”转变。

所谓“穷癌”,是过去一些贫穷地区的居民由于饮食、生活条件差等原因诱发的癌症,而现在由于高脂蛋白饮食、缺少运动等原因诱发的癌症被称为“富癌”。

第三次全国居民死亡原因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城乡居民的肿瘤死亡构成正在发生变化,与环境、生活方式有关的肺癌、肝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膀胱癌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全国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第一位的是肺癌,其次为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食管癌;死亡第一位的是肺癌,其次为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

癌症高发,增加的不仅仅是患者的伤痛,还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据相关资料估计,每年全国因肿瘤造成的门诊和住院花费数百亿元,远高于其他慢性病的医疗费用,是卫生总费用上涨的重要因素之一。

3.高发的肺癌

年中国第三次居民死亡原因抽样调查结果显示,30年来,乳腺癌死亡率上升了96%,而肺癌死亡率更是狂飙%。目前肺癌占全部癌症死亡的22.7%,已成为中国癌症死亡第一杀手。

医院采访,肿瘤一科张病床收治的都是肺癌患者。病人中甚至有21岁刚毕业的大学生。医院主任医师徐丽艳从事肺癌的诊断和治疗20多年了,她说:“在病房里经常能看得到30多岁到40岁的肺癌患者。”

“肺癌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升高,35岁开始人群肺癌发病率上升加速。”北京市肿瘤防治办公室副主任王宁说,10年间北京市肺癌的发病率约增长了43%。

据北京市肿瘤防治办公室统计,年北京市共报告肺癌新发病例8例,占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的20.39%,其中男性例,发病率为77.94/10万;女性例,发病率为49.59/10万;男女比例∶。

杨功焕说,肺癌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就成了中国第一位的癌症。现在肺癌死亡率中国是以每年4.45%的速度在上升。

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宣传部部长、医院胸外科主任支修益非常注重肺癌的健康知识宣传。他形象地比喻肺癌为被烟气、大气、油气、生气等“气”出来的病。

二、能省一元是一元,多活一天是一天

每天,在北京、医院,都有不少背着重重行囊的癌症患者和家属,冲着优质的医疗资源蜂拥而来。

被病痛和焦虑折磨的群体中,有许多人出于经济贫困、疗程漫长等种种原因,医院周边居民住宅中一个个被分割出来的狭小空间内……这些聚集着癌症患者的简易民居,被人们称为“癌症旅馆”。

1.“这里是我们最后的希望”

千里迢迢、辗转求医,对许多肿瘤病人来说,北京、医院是他们最后的希望,他们不得不来,加剧并亲身感受着“看病难”。

记者跟随在中医院做完检查的患者孙雨(化名)夫妇,来到他们住宿的旅馆。这里是一个杂乱的院子,一幢5层灰色旧楼房,房子都被隔成约10平方米的屋子。孙雨夫妇的房间没有窗户,衣服在一个塑料袋里装着,放在床上;桌上是早晨吃剩的一个馒头,再没有别的家具。这样的一个房间每天40元。

64岁的孙雨来自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农村,患有卵巢癌。“年2月先在蔚县看了后,又转到河北张家医院,当地说看不了,说已经晚期了,做不了手术了,也就是一两年的生存期。儿子说到北京看看吧,如果北京也看不了,就没有办法了,否则就不能死心。”她一边说着,一边就哭了起来。

医院一墙之隔的东安路某小区内,一幢居民楼的3层被改造成9个格子间,最小的一个房间原来是一个不足6平方米的阳台,每间每天在80元到元不等,共用1个厨房和2个卫生间。在其中的一个房间内,来自江西的鼻咽癌患者颜先生躺在床上,他和妻子已经在这里住了月余:“看病还得找大城市、大医院,在这里更好活命。”

2.“治疗又长又痛苦”

医院旁,随处可见租房广告和手拿名片的中介,一位自称资深的中介告诉记者:“在这租房的人中,大多数都是来放疗、化疗的,时间长,得反复来,还要家里人陪,住在我们这一片虽然房子又小又破,但还能烧烧弄弄、补充营养,不像宾馆,房钱贵,吃什么都得外面买。”

记者跟着他一路走着,不时碰到上来问价的,有些人听到价格就走开了。“天黑了他们还得回来找我,没别的地方可住,这是最便宜的了。”这位中介很有信心地说。

“我感觉喉咙里面都烂了,太难受了。”40岁出头的颜先生头发稀疏、面色潮红。“医院里面连开刀都要排队等床位,根本不可能让我们这么长时间住院化疗,隔壁住的那家也是这样,都得住在外面。”

从年在中医院接受化疗起,孙雨和老伴就不停地在老家和北京间奔波,有时是3个疗程,有时是6个疗程,每个疗程21天。

张清湘一家是来北京术后复查的,两天前做了CT,正在等待检查结果。年10月,她在中医院手术,之后也开始了漫长的化疗疗程,“我们两个人来回一趟,坐火车就要0多元,每次都是当天化疗完就回老家。”

3.“再借也不好借了”

异地就医,往往意味着更多的花费,更低的医保报销,对于住在癌症旅馆的患者而言,原本不宽裕的家境雪上加霜。

小颜夫妇已经是癌症旅馆的常客。“上海吃的住的都贵,第二天中午12点房东准时来收钱,多住一会也不行。我们第一次来上海化疗就花了元,到现在光医药费都用掉好几万了,不知道能报销多少,也不知道还要治多久。”

孙雨的丈夫孙先生拿着检查结果说,妻子的癌症又复发了,“还得接着看,到哪里借钱呢?花了20多万,说起来是报销60%,实际上报销30%,因为看病的大部分项目不在报销的范围内,报销了6万吧。借了亲戚朋友8万多元了,能借的人都借了,再借也不好借了。”

记者见到,桌子上扣着一口铁锅,可乐瓶里装着食用油、酱油和盐等,一可乐瓶油12元。两个人一天花50元,40元是住宿费,饭费两个人一天10元。早饭就是馒头就着水,每天吃的都是8毛钱一斤的白菜。

孙雨说:“我感到安慰的是,老家医生当时说我只能活一两年了,和我一起看病的,都走了好几个了,我还活着。”

三、抗癌十八年,我最终活了下来

当然,也有幸运的人。

1.生命,从8岁开始倒计时

8岁那年,王威被查出患上了甲状腺癌。当时医生判断:这孩子最多只能活3年。

王威出生在黑龙江一座小城的普通家庭。家境本不宽裕,后来父母又双双下岗,开始务农。但是,饭桌上总有她的“小灶”,有时是一个鸡蛋,有时是父亲从河沟里捉来的小鱼,爸妈和姐姐却只吃最便宜的菜。有一次,王威看到妈妈久久站在鱼摊前,手里的零钱都攥皱了,最后还是扭身走了……

9岁、10岁、11岁……所有人的心都悬着。没想到,一天天竟挨过了8年,眼看着小姑娘悄然长成了亭亭玉立的16岁少女。

或许,当年只是误诊?家人心中不由得生出一丝侥幸。爸妈带着王威到北京看病。希望幻灭了,诊断书白纸黑字地写着:甲状腺癌晚期,双肺弥漫性转移、淋巴转移、骨转移。

手术已经不能做了。紧急化疗后,王威的病情非但没有缓解,反而加重了。医生说,她的生命只剩下不到6个月……

“当时的我,每下咽一口菜,就觉得像吞下了刀子,火辣辣地疼,饭菜马上会吐出来。呼吸困难,就连睡觉都得坐着。夜间经常咯血,一次就是几百毫升……”回忆那段经历,王威说,“那滋味,是睁睁眼都会很累很累……”

那时,她总是盼着夜里灯熄了,父母睡去,就可以不再强忍病痛挤出笑容,就可以蒙上被子让眼泪尽情地流,淹没疼痛,淹没内心的孤独和恐惧。

父母更是每时每刻提心吊胆,怕她睡下了就永远不再醒来。夜深人静时,母亲时常小心翼翼地将手指放在王威鼻孔下,偷偷试看孩子是否还有呼吸。

“其实,那时我都还醒着。”王威说,“我是在装睡。我把眼睛闭得紧紧的,生怕泪水流出来……”

2.活着每一天都是赚来的

王威也曾想过放弃痛苦的生命,她心疼辛劳的父母,觉得自己是家庭的负担。

父母从没种过地,失业后承包了一块地,学着种起水稻来,每天天没亮就扛着铁锹出门。父亲手上被镰刀割出深深的口子,血哗地流了出来,他随手拽把草叶子一缠,算是止血了。母亲被蚊子叮了一身包,不敢挠,怕抓破化脓就不能下地干活了……

一天,有个亲戚来家里串门儿,王威在屋外无意中听到了这样一番对话:“这孩子生下来就是和你们要账的。你们做父母的这些年能做的都做了,孩子能活到今天已经是奇迹了。但这就是个无底洞啊,你们可别到时候人财两空!”

父亲的声音传来:“我知道你是为我们好,但这话你别再说了。我没什么大能耐,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决不放弃我女儿。说不定哪一天,治好癌症的药就出现了。她只要坚持好好活着,这就够了。”

那天夜里,王威蒙着被子大哭了一场,决定不再拖累这个家了……

第二天一早,父母照常扛着铁锹出门。走到门口时,母亲回头笑着问王威:“晚上想吃啥?妈回来给你做。”

王威鼻子一酸,心动了。她懂得,自己是爸妈还能笑着坚持下去的力量。为了爸妈,必须好好活着!

那些带着永远无法实现的梦想,像花儿一样凋零的年轻病友们,也让王威愈加懂得生命之可贵。

一个患肝癌的小妹妹病危时对王威说:“姐姐,我知道我要离开了但我还有好多地方没去过,好多东西没吃过。你一定要替我好好地走一走,尝一尝啊……”

小妹妹离去那天,王威含泪仰望天空,心里默念着:“我会替你好好活下去!”

3.回报,感悟重生的意义

年春节,王威觉得自己又“赚”了一年。也就在那时,她又接到了病危通知。

窗外是热闹的鞭炮声,她在卫生间里大口吐着血,胸膛如被烈火烧灼一般。她想,这恐怕是陪在家人身边的最后一个春节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能做些什么呢?

擦干眼泪,她提起笔给自己喜爱的电视节目《星光大道》写信,请栏目组帮助她完成今生最后的心愿——捐献遗体。她写道:也许,我捐献的角膜能让人重见光明;也许,我的器官可以用于医学研究,帮到更多的人……我可以把生的希望留给需要的人,让他们替我好好活下去。

王威如愿登上了圆梦的舞台,演唱了一首《阳光总在风雨后》。节目播出后,一位特殊的观众打来了电话,医院院长王明晓。不久,医院,开始接受治疗。

那场扣人心弦的手术足足进行了六个半小时。医生小心地剥离与肿瘤纠缠在一起十几年的血管和神经,从王威的颈部整整取出了10个肿瘤,最大的像个拳头。

“当我睁开眼睛,得知手术成功的那一刻,我傻笑着哭了……”王威回忆说,“当时我觉得连泪水都是甜的。”

有了“明天”的人生,终于可以从容规划。王威对院长说:“我也要像你们一样救死扶伤,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经王院长推荐,黑龙江鹤岗卫校破格录取了王威,并免除了她的学费。

怀着感恩之心,年12月19日,王威在家人陪同下,郑重地签下了遗体眼球捐献志愿书。她的父母也和她一起加入遗体捐献的公益事业中:“过去那么多人帮我们,现在是回报的时候了。”

年,医院,成为心脏中心的一名护士。她说:“我懂得患者的痛苦,因为我曾经像他们一样饱受病痛折磨。所以,每一次护理,我都让自己的动作再轻柔一点,笑容再温暖一些。”

年,医院进行了系统的复检。检查结果显示:肿瘤标志物没有了,健康状况良好。

来源:网络

点击标题查看

《检验临床面对面》案例征集

检验“视界杯”有奖征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dnqa.com/wadzz/1351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