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老中医》是弘扬中医文化的正能量、主旋律,看了十集,原来骨子里竟然是中医黑,还很不高级。
翁泉海是剧中主角,一开场就惹了一场官司,作为孟河派名医,他理当以精深的中医理法、严密的辨证逻辑为自己辩解,这绝对是让中医出彩的地方。可是,他除了像祥林嫂一样单调重复着“我没错”外,毫无作为。所以,你看完这一场官司,完全是一头雾水。不知道秦仲山究竟死于什么病,也不知道翁泉海辨的什么证。而在回放镜头里,翁泉海亲自说,他开的是“安慰方”。须知,中医自古就没有“安慰方”一说,“安慰剂”是中医黑们用来“诋毁”中医的,中医自己怎么会称经典名方“补中益气汤”是“安慰方”呢?就算真的是“安慰方”,按照中医“四诊合参”的严格要求,翁泉海真的“无错”么?绝对不是!按照剧中最后结论,病人实际上是死于“中药相克”,也就是说,翁泉海开的安慰方本身虽然没有毒,但是和别的中药混合服用,就产生了毒。翁泉海作为中医老司机,为什么开方前不进行详细的问诊呢?为什么不问既往用药史呢?这是不可原谅的过错!如在今日,医生未问出头孢过敏史,给病人用了头孢,导致过敏死亡,医生能被原谅吗?亏他最后被糊涂法官判无罪后还为病人的死喊冤,他不知道,若真正的追责,赵闽堂吴雪初乃至秦太太,都没有未问出用药史的他本人责任大。
若是弘扬中医文化,铃医应当以“简便验廉”“民间绝技”等面目出现。但是,剧中铃医高小朴唯一的正面形象就是在街上做势用尿做药治疗赵太太的假晕厥,而这算什么绝技吗?其他整个的就是一坑蒙拐骗的江湖术士,他以“乌龟探病”、卖“神龟”敛财、设计窃取秘方、和洋人做投机倒把的生意、卖假药…所以,看了《老中医》,你不可能对铃医这一特殊群体有任何好的印象,这不是“黑”是什么?
“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是中医的诊断法则,剧中中医也一再强调这一点。但是,从情节看,没有一个中医是依靠四诊来看病的。无论是翁泉海、赵闽堂、吴雪初等名医,还是菜鸟褒秀,铃医高小朴,全是望一下,最多再切一下,就神乎其神地搞定诊断。看了《老中医》后必然得出这一结论:“四诊合参”就是中医的口号而已,实际没人遵守,这么“黑”中医真的好吗?对比一下韩剧《大长今》吧,大长今为了搞清楚皇帝的“风寒症”,先是冒死偷出皇帝的病历日志详细研究病史,然后在皇后的支持下,建了一个特殊病舍进行临床病例研究,最后又到皇帝的特供水井、温泉和养牛场去做现场调查,把这一切和望闻问切相结合,最后才诊断出皇帝的真正病症。这才是博大精深的“四诊合参”啊!《老中医》和《神医喜来乐》等剧离韩剧对中医的理解差得太远,总以为闭着眼睛一搭脉就诊断出疑难杂症才是最牛的,不知这其实是骗子的伎俩而已。
第八集剧中几个中医给温家人看病的表现,把中医完全小丑化了,令人目不忍睹。
第一个吴雪初,他先是摆架子不出诊,来人亮出银票,他才见钱眼开。看病时切下脉望一下舌苔,就诊断病人腰椎不好、鼻腔不好、睡眠不好、胃脘痛等症。完全胡说八道嘛!他被病人扣押是罪有应得,而最后被放出后居然有脸要和病人拍照留念。好歹也是沪上一名医,就比翁泉海差点,也不至于如此不堪吧?
第二个是赵闽堂和高小朴联手出诊。师傅赵闽堂也只两招,切脉、望舌苔,切脉时还手发抖,名医风范尽失。然后就说出诊断,也是四个诊断,只把吴雪初的腰椎换成颈椎。这给人的感觉,中医诊病就全靠蒙嘛,因为这颈椎腰椎、鼻腔、睡眠和胃病本是最常见的问题,总能蒙对一两个。沪上中医名医是这副德行,铃医高小朴则几乎就是白痴的表现。他在赵闽堂看诊后自告奋勇,也要说两句。注意,他是说两句,他没有进行任何重新的望闻问切,直接开口就背大段内经原文:“黄帝内经素问中云:色味当五脏。白当肺,辛;赤当心,苦;青当肝,酸;黄当脾,甘;黑当肾,咸。故白当皮,赤当脉,青当筋,黄当肉,黑当骨。”“凡相五色之奇脉,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青目赤者皆死也。”病人听到“死也”二字,忍无可忍,拍桌子问道“吗玩意儿?怎么着,咒我死啊?”高小朴说:“不是不是,我,我还没有说完呢!”接着说:“凡面黄目青,面黄目赤,面黄目白,面黄目黑者皆不死也,您属于不死之相!”赵闽堂在旁帮腔:“死不了”。病人说:“别死死的,不吉利啊。”高小朴接着说:“既然是不死,那就有救,您可以放心。”病人说:“你说了半天了啊,我得的是吗病啊?”高小朴说:“要说您这个病呢,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用药准了药到病除,可是要是药用错了,也有性命之忧。”病人不耐烦再问:“我得的吗病啊?”高小朴说:“这个病这个东西,它是怎么染上的呢?温先生,我们中医,把人当成一个整体,讲的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啊。正气咱就不讲了,咱讲讲邪气。什么是邪气呢?邪气就是病气,是妖气,是疫疠之气。所以,我们明知道您体内藏着邪气,可是没有办法跟您明说,因为让您听清楚了,您心里就会产生负担。这样的话,就会使邪气深陷,您这个病啊,就更难祛除了。”赵闽堂在旁又说:“他完全讲出了我心里想讲的。”这时病人说了:“邪气怕讲出来吗?”两位中医一个说怕一个说不怕,病人说“玩我呢?”掏出了枪,说:“你们俩呀,装腔作势,讲了半天,全是皮毛呀……庸医害人啊,留下来必是祸患”这一大段对白,三人中唯一的明白人是病人。赵闽堂固然糊涂至极,高小朴则近乎白痴,他大段背黄帝内经,可是,背的东西和病人实际情况完全不相干。好比语文老师问,朱自清的《背影》中心思想是什么?他回答一大段诗经“关关雎鸠”。再问,《背影》中心思想是什么?他继续回答“思之不得,寤寐思服”。再问,《背影》《背影》?他还回答“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拽古文把老师当老外蒙呢?我从未见到有中医黑把中医鄙到这种程度,除了东扯西拉迂腐背诵经典,完全彻底的没有临床思维。凡我正宗中医看到这里,必然面红耳赤愧与同行吧?
最后一个上场的是剧中唯一“好中医”翁泉海。他不切脉不望舌苔,说“跟前面几个中医比一点也不比他们高明”。但实际上,他简直“高明”太多了,他仅仅从病人脖子的姿势就判断他脖子后面有一个大肉瘤。他又一次践踏了“四诊合参”的法则。现实中,有哪一个中医这么牛?仅仅脖子姿势异常,有很多可能吧,比如颈椎病、肩周炎、侵犯颈椎的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淋巴结核等等等等,怎么也得掀开衣领看一看摸一摸吧?这病人又不是女人,难道会坚持不让你看?在编著看来,中医全是如此这般爱装神弄鬼的吗?
《老中医》借中医之名,行污蔑之实,很清楚了。中医哪有这么不堪嘛!哼!
余向东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