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俗称脑中风,是由向大脑输送血液的血管发生病变引起的一种急性疾病。在全球,每45秒就发生1个卒中新发或复发病例,每3分钟就有1人死于卒中。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脑卒中发生率正以每年8.7%的速率上升,脑血管病已成为中国居民第一位的死亡原因。
今天是世界青年日,在这个向青年传播希望的日子里,我们却在说脑卒中的问题是不是有点不合时宜呢?其实并不,今年青年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座谈会上嘱托青年人:要励志,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而实现这一切的根基莫过于青年都能有一个好的身体。
事实上:脑卒中已经不是一种老年病了,千万不要说和你没有关系,因为脑卒中越来越年轻化。
来自《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的一组数据:
?我国有10%~15%的中青年患者在45岁之前就发病了
?我国的脑卒中平均发病年龄为63岁,比美国的平均发病年龄早10年
?在我国,脑卒中患者中近六成面临高复发风险,中青年患者复发风险更高
?血压知晓率越低的国家,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
秋冬季节尤其是脑卒中高发季,所以无论是对于老年朋友还是年轻朋友,关于脑卒中的那些事,小编有话说。
1脑中风的四大防治误区
三高、糖尿病、心脏病等都是脑中风易发的高危因素,对于年轻人来说:吸烟、饮酒、频繁熬夜都是高危因素,如果还伴有以下防治误区,无疑是“雪上加霜”。
1多运动就能预防脑中风?运动好处很多,如:改善身体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等。但是不科学的运动反而有很大风险。
过早晨练秋冬季节早上气温相对较低。研究发现:气温下降1℃,收缩压升高1.3毫米汞柱,舒张压升高0.6毫米汞柱。气温降低,血压更易升高,且温差较大,还会引起血压波动幅度增加,对于一些老年人及高血压患者来说,更易发生脑卒中。
而且剧烈的运动会使血液流向四肢,可能引起脑部供血不足,增加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建议:把锻炼时间安排在下午4点左右,选择适宜自身的运动方式,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中老年人撞大树撞大树虽然和脑卒中没有太大的关系,但可能会增加胸腔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颅压。对于有动脉斑块硬化、不稳定斑块等症状的高危人群,可能会因为压力的变化而诱发脑卒中。
专家建议:撞击可引起血压波动,最好不要撞大树。如果一定要,也要很轻的撞击,类似于摩擦即可。
大幅度旋转头部旋转、屈曲的幅度过大,血管会受到很大的张力,血管内膜容易发生破裂,甚至出现血管夹层,诱发卒中风险。
提示:旋转、屈曲的幅度每个人是不同的,但回头时不要太快,旋转、屈曲的幅度不要太大,一般来说50度以内比较安全。
2只要吃阿司匹林就能预防卒中?阿司匹林被当做“救命三宝”之一,很多人都拿它来预防心肌梗塞和脑卒中,甚至认为一旦出现卒中等危急情况,一口气吃三片能急救!它真的那么神奇吗?
阿司匹林≠保险箱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药物,能防止血小板聚集,有预防动脉血栓的作用。
适宜患有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患者、冠心病人群、中风或短暂脑缺血发作人群、心源性卒中等人群,且要在医生指导下小剂量长期服用。
但凡事都有两面性。阿司匹林在健康人群中不能显著降低脑血管病的风险,反而会增加出血的危险性。
注意:
①如果写了阿司匹林“肠溶片”,建议是饭前半小时吃;如果只写了阿司匹林,为了避免伤害到肠胃,建议饭后吃。
②高血压患者服用阿司匹林需等待血压降低(/90mmHg)稳定后再开始服药。
③消化道疾病患者、哮喘及过敏人群、血小板过低人群、肝肾功能减退、痛风患者、需进行手术或在服用有其他药物人群,服用前需咨询医生。
3按摩活血=预防中风?人体有很多穴位,通过按摩能疏通经络,缓解疲劳,还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但不专业的按摩,反而可能增加卒中风险。
一个真实的案例:27岁的小张和同事在洗浴中心请技师做了颈部按摩,结束没多久,小张就感到身体不适,医院,第二天因抢救无效死亡。经鉴定小张系因按摩导致颈部错位,引发脑梗塞死亡。
颈部按摩力量过分大或屈曲旋转幅度过分大,会增加血管破裂,甚至中风的危险,特别是颈动脉。
建议:医院做,且尽量避免按摩颈动脉窦。
2脑卒中的10个预警信号
大多数脑卒中在发作之前都有一些预警信号提醒,医院进行确认,及早治疗。
脑血管崩溃前的10个信号1.剧烈头痛或疼痛加重,可能还伴有恶心、耳鸣;
2.眩晕难受,甚至摔倒在地;
3.一侧麻木,尤其是肢体无力,情况更危急;
4.眼前蒙黑,突然一过性的眼前蒙黑,或一只眼睛视物不清,甚至有重影;
5.舌根发硬,说不清话或吞咽困难;
6.喝水、进食等过程中,经常莫名的出现呛咳;
7.哈欠连天,是大脑缺氧的征兆;
8.握力下降,如东西明显拿住时却掉在地上;
9.常流鼻血,如果高血压患者经常流鼻血,半年内很有可能出现脑溢血;
10.白天嗜睡,非常疲惫、睡不够。
如果出现3个以上症状,并伴有高血压等疾病就要小心了。
3保护血管的三大营养素
秋冬季是脑中风的高发季,对部分群体来说,适当补充三大营养素,可以辅助保护血管,预防中风的发生。
叶酸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高血压患者有一条特征颇为突出:叶酸水平整体偏低,而致体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而同型半胱氨酸与以中风和冠心病为代表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有密切关系。
《美国医学会杂志》曾报道过:一天一两片叶酸(0.8毫克),能使中风风险下降21%。而北京大学一项后续研究结果显示:血小板低的高血压患者才是叶酸受益最明显的人群,补充叶酸后其风险下降程度可以达到73%。
因此,科学的补充叶酸可以达到保护血管的功效。高血压患者在注重降压药的同时,平时科学补充叶酸,也可以辅助降低卒中风险。
比如:适当多吃富含叶酸的食物,如绿叶菜,动物的肝、肾等;多采用凉拌的烹饪方式,少用炒煎炸的烹饪方式。
若有需要,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添加叶酸补充剂。
精氨酸一氧化氮直接对血管健康起作用,可帮助保持血管弹性,防止血管破裂。
但人在30岁以后,血管内皮细胞分泌一氧化氮的水平就在下降;五六十岁后,会下降得非常厉害,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是引发高血压、心脏病、脑血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摄入富含精氨酸的食物,在体内产生一氧化氮并发挥其生理功能,从而扩张动脉血管,使得血压降低,改善血流,达到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目的。
人每天需要的精氨酸在10~20克,饮食中可以多摄取花生、杏仁、核桃等坚果;也可以选择蚕豆、黄豆等豆类分早中晚三次食用,多咀嚼以更好吸收精氨酸。
虾青素血管疾病常与低密度脂蛋白(坏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偏高有关。
而天然虾青素能通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并增高高密度脂蛋白(好胆固醇),来帮助改善血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虾青素还可以显著提高血管的抵抗力,恢复血管内外渗透压失去的平衡;其强大的抗氧化性对大脑和神经中枢也能起到保护作用。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富含虾青素的食物有紫菜、海带等藻类;沙丁鱼、金枪鱼等深海洋鱼类;北极贝、海蚌等贝类。
4脑卒中年轻化的预防
对于老年人来说,导致脑卒中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心脏病(包括心房颤动)和糖尿病。而对于中青年,排名前三的危险因素是吸烟,血脂异常和高血压。另外,熬夜及高钠饮食也是我国中青年中风的危险因素。
控制血压是预防核心研究显示,青年脑卒中患者中高血压占59.6%,说明高血压与青年脑卒中关系密切。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众多原因中最危险的因素,其中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早发性动脉粥样硬化约占青年脑梗死病因的20%-30%。
近年来,我国已开始重视对高血压的防治,但自我知晓率、合理服药率、血压控制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应倡导人们重视高血压的预防与治疗。血压越高,发生脑卒中的几率就越大,特别是有家族遗传性高血压史的,要定期检测血压。不要以为你年轻,血压高点就能hold得住。
戒烟戒酒青年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中吸烟显得尤为突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率为不吸烟者的2.4倍。吸烟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危险性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可见吸烟对青年的危险性更大。吸烟量与吸烟持续时间也与脑卒中的患病风险相关。
另外,长期被动吸烟,也可增加脑卒中的患病风险。酗酒人群的脑血管病发病率是一般人群的4-5倍,可增加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性。长期过度饮酒,当血液中的乙醇含量升高时,导致红细胞压积迅速增加,引起血小板功能障碍,降低红细胞的柔韧性和脑血流量,促使血流变得缓慢,引发脑梗死。
拒绝熬夜很多年轻人因工作需要,熬夜成了家常便饭的事情,而因熬夜引发的青年猝死屡见不鲜,但熬夜作为一个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常常被人们忽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通宵熬夜,玩手机,打游戏、上网、加班等不良生活习惯层出不穷,长期熬夜导致过度疲劳,身体透支。
预防糖尿病糖尿病作为青年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其特点不受年龄、性别的限制。糖尿病与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有关。青少年要适量摄入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不要贪吃,记得要定期去检测下血糖与血脂。
早发现,早治疗一旦发现头晕、肢体麻木、吐字不清、肢体无力或无法活动等症状医院。脑卒中发生的3小时内是治疗的黄金期,越早治疗预后越好,千万别拖,指望它自己痊愈那是天方夜谭。
远离脑卒中,
从预防做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