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情介绍:
1、基本资料:58床姓名:吴洪海性别:男年龄:84岁
2、中医诊断:胸痹
证属:气滞血瘀
西医诊断:冠心病
高血压
3、简要病情:患者男,84岁,因“反复胸闷两年,加重伴心慌头晕三天”以“冠心病”收住入院。刻下:神志清,精神差,胸闷不适,时有心慌,纳可,二便调。查体:T36.5,P92次/分,R16次/分,BP/90mmhg。既往有高血压史,未用药,有房颤病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舌质紫暗,有瘀斑,苔薄,脉玄涩。心电图示:心房颤动,部分stt改变。入院后于改善循环,脑保护,抗血小板凝聚,活血化瘀等支持对症治疗。中医治宜健脾和胃,予以血府逐淤汤加减。
主要护理诊断/问题:
1、疼痛——与胸闷胸痛有关
2、气体交换受损——与心悸气短有关
3、便秘
4、焦虑
5、潜在并发症——心梗
二、护理措施:
(一)胸闷、胸痛
1.密切观察胸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遵医嘱监测心率、心律、脉搏、血压等变化。出现异常或胸痛加剧,汗出肢冷时,立即汇报医师。
2.发作时绝对卧床休息,必要时给予氧气。
3.遵医嘱舌下含服麝香保心丸或速效救心丸,必要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并观察疗效。
4.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取穴心、神门、交感、内分泌、肾等穴位。
(二)心悸、气短
1.观察心率、心律、血压、脉搏、呼吸频率、节律,面唇色泽及有无头晕、黑蒙等伴随症状。
2.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选取心、肺、肾、神门、皮质下等穴位,伴失眠者配伍交感、内分泌等穴位。
(三)便秘
1.腹部按摩:顺时针按摩,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
2.晨起饮温水一杯约~ml(消渴患者除外),15分钟内分次频饮;
3.虚秘者服用苁蓉通便口服液;热秘者口服黄连上清丸或麻仁丸;热毒血瘀者遵医嘱大黄煎剂ml灌肠。
三、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环境安静,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2.避免劳累、饱餐、情绪激动、寒冷、便秘、感染等诱发因素,戒烟限酒。
3.起居有常,发作时休息,缓解期适当锻炼,如快步走、打太极拳等,以不感疲劳为度。
(二)饮食指导
气滞血瘀者,宜食行气活血之品,如山药、山楂、桃仁、木耳、白萝卜等;少食红薯、豆浆等壅阻气机之品。食疗方:陈皮桃仁粥等。
(三)情志调理
1.保持情绪稳定,避免不良刺激。
2.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感受,针对性给予心理支持。
3.指导患者掌握自我排解不良情绪的方法,如音乐疗法、谈心释放法、转移法。
本文来自百度文库
加入按科室分类的护士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