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黑蒙治疗专科医院 >> 黑蒙治疗 >> 夏至已至

夏至已至

 

夏\至初入伏,百商熟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山亭夏日》[唐]高骈

夏至

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长、

夜晚最短的一天。

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

炎炎夏日

除了给人带来满身的汗水

也有浓荫绿树和七彩巧云

那些明亮、鲜艳、热烈的

总能给人一种积极、蓬勃的力量

古今中外

艺术家们都爱这夏日骄阳

都爱在这样火辣的日子里尽情挥洒

留下属于这个季节的美好

那么今天

小编就给大家整点

陈酿的

夏日的colourseesee

△普桑《夏》年巴黎卢浮宫藏

该画背景故事取自波阿斯答应路得在他田中捡拾稻穗,田野里庄稼成熟了,农民们在收割,贵族在指责着什么,武士在田头看守,画面呈暖色调,远处的蓝天、白云和城堡,更增加了画面的绚丽多彩。画面以饱含哲理的形象,表达了普桑对自然、土地和生命的无限深沉的情感。

△伊萨克·伊里奇·列维坦《深渊(又名:夏天的傍晚)》年莫斯科特列恰柯夫美术馆藏

该画取材于民间故事:故事讲的是一个磨坊主的女儿与一青年农民相爱,而女儿的父亲坚决反对。设法买通征兵局,结果青年给抓去当了兵。(旧时俄国的兵役制是终身的)姑娘闻讯深感绝望,便从该桥跳入水潭。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红磨坊的舞场》年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

这幅作品描绘出众多的人物,给人拥挤的感觉,人头攒动,色斑跳跃,热闹非凡,给人以愉快欢乐的强烈印象。画家把主要精力放在对近景一组人物的描绘上,生动地表现出人物脸上的光色效果及光影造成的迷离感,渲染了舞会的气氛。就总体看,他保留着印象派对外光与色斑的留恋,使画面的总体色调、气氛有一种颤动、闪烁的强烈效果。你是否也想加入这一场盛夏的宴会?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青蛙塘》年私人收藏

青蛙塘原本是一个法国的地名,即有青蛙的水塘。而该画是雷诺阿在莫奈的指导下完成的印象派油画。他以这一相同构图画了两幅,试着以清晰的小笔触来展现光色感受,着重表现水与倒影的关系。水面光彩闪动,色彩极易体现出来,视觉印象强烈。这幅画因而也成了雷诺阿印象主义的入门创作。

△安德斯·佐恩《仲夏之夜》7年斯德哥尔摩国家美术馆藏

这是一幅极其浪漫的写实作品。画面描绘在仲夏之夜里的人们,正在狂欢,正在翩翩起舞,沉醉在欢乐之中。落日的余辉,给人们的身上抹上一层温暖绚丽的色彩,更渲染了仲夏之夜的热烈气氛,使仲夏之夜不仅色彩典雅柔和,而且洋溢着诗一般的浪漫气息。表现了人们爱美的天性与淳朴的民风习俗。

△朱塞佩·阿尔钦博托《夏天》年私人收藏

朱塞佩·阿尔钦博托肖像油画作品《四季》是由四幅油画作品所组成,它们分别是《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朱塞佩·阿尔钦博托的肖像油画作品特点是用水果、蔬菜、花、书、鱼等各种物体来堆砌而成。

△克劳德·莫奈《睡莲》系列

《睡莲》开始创作时莫奈已经74岁高龄,持续1年直到莫奈86岁去世为止。是一部宏伟史诗,是莫奈一生中最辉煌灿烂的“第九交响乐”。0年,莫奈经济状况丰足,让他得以购置其自年在吉维尼租下的一所房子和大花园。他改建花园,加入了一个大池塘,从此这个花园给予莫奈无尽灵感,也成为他创作生涯最后三十年的核心题材。严格意义上来说,《睡莲》系列应当称作水上风景系列(Paysaged’eau)更为正确。

△克劳德·莫奈《夏日》年

丰富色彩与微妙光影,是印象派在写生作画时最大的特色,且着重突出画家在面对风景那一瞬间的主观印象,因而印象派大师的画作总能带给我们现实世界之外的感动。煦日微风,通透的光影下,莫奈画里的夏天如同薄荷糖般清甜。

△文森特·威廉·梵高《向日葵》系列

梵高一生画过很多向日葵,以收藏在阿姆斯特丹博物馆的这幅最为有名。法国南部的灿烂阳光,如燃烧的火焰一般的花朵,整个画布都被这火焰燃遍,表达着狂热的生命激情。这就像梵高一生都在渴望生命的热忱以及真挚的爱情,可是他最终仍旧一无所有,他只有在心底呐喊,用色彩来表达和倾诉对生命的渴望。

△约翰·辛格·萨金特《在柳树下的平底船上睡觉的女子》

这幅画是萨金特的代表作之一。夏日的湖风迎面吹,柳树枝条随风舞,看到这幅画面的你是不是也昏昏欲睡呢?

△乔治·修拉《大碗岛星期日的下午》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藏

该画描写了人们在塞纳河阿尼埃的大碗岛上休息度假的情景:阳光下的河滨树林间,人们在休憩、散步,垂钓,河面上隐约可见有人在划船,午后的阳光拉下人们长长的身影。这幅画主要采用了点彩画法,画面宁静而和谐。

△阿舍·布朗·杜兰德《一个夏天下午风景》

△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夏天》

以上是国外画家们的

“夏日特调”

亲爱的宝贝们

跟着小编搭乘“彩虹”号

以闪电的速度

再来看看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夏天”吧

今人不见古时夏

今夏曾经伴古人

……

△《槐荫消夏图》宋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一处槐荫下,一高士平卧踏上,上衣半解,闭目酣睡,显得十分悠闲自在。榻边一条案上摆着香炉、蜡台、书卷等物品,可能高士睡醒后在此读书赏画。但在这清幽的意境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俏皮的双脚,以及开心到微微弯曲的脚趾格外生动!

△《北齐校书图》南北朝波士顿美术馆藏

南北朝时期的《北齐校书图》,看着这个背影,透明的薄纱,性感的吊带……差点以为画中的都是小姐姐,结果是一群留着胡子的士大夫,真是衣服穿的好,大叔也销魂。画中的人正在校对史书,看他吃吃喝喝多开心,真是工作娱乐两不误哟~

△《燕寝怡情1帧清内府设色库绢本》清波士顿美术馆藏

描绘的是古代贵族的家居生活场景,人物开相饱满、神情生动。竹林底下好乘凉,大片的竹林,凉椅席竹,瞧他们云淡风轻、其乐融融的神情简直不要太惬意呢~

△仇英《竹梧消夏图》明武汉博物馆藏

整幅画面设色古雅,格调清新。此画近处绘亭台池塘,远处为隐隐青山,中间为葱翠竹林和梧桐,尽显山色空蒙的幽旷景象,让人心生一丝淡淡的凉意。疏竹之间,二位高士相对而坐,倾心交谈,神态洒脱,清逸淡定。竹林之畔,梧桐树下,一凉亭立于池塘之上,亭阁尖顶翘檐,三面为空,一面为山水画照壁;亭中几案上摆有书籍、细冰,颇为雅致。亭内人斜倚幽栏,轻摇羽扇,闲坐消暑,若有所思。此画布局疏朗、远山近景虚实相生,竹林梧桐间凉爽之风扑面而来,闲适之意足见消暑之趣。

△董邦达《乾隆皇帝松荫消夏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在这幅画作中,被山水环抱、苍松围绕的乾隆坐于石案旁,身后崇山峻岭、溪水潺潺。乾隆在画幅中心位置,似在思索,石案上摆放有古琴、古书,茶杯与童子烹茶相对。这幅构思巧妙、笔法精到的画作渲染出世外桃源的清幽雅境和皇帝消暑时的状态。

△金廷标《莲塘纳凉图》清上海博物馆藏

北宋时,六月曾往终南采冰,以供当朝之用;至南宋,改取河冰。刘克庄曾在《乍暑一首》中说:“南州四月气如蒸,却忆吴中始卖冰。”可见夏冰入盘取凉降温,冰凉鲜果解暑,实为古人纳凉消夏之美事。金廷标选取杜甫诗意入此画,“落日放船好,轻风生浪迟。竹深留客处,荷净纳凉时。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片云头上黑,应是雨催诗。”

△沈周《江亭避暑图》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扇画为金笺设色,扇页钤“启南”朱文印,内有沈周自题,以表画意。“池上一亭好,夕阳松影中。正无避暑地,认是水晶宫。”此图中,诗意与画意相偕,夕阳西下,一高士策杖至江亭避暑。以绿色为主的设色,尤显青翠明洁。夕阳松影,凉意浓浓,消除烦躁、清凉避暑的主题,与高士远离世俗、寻幽独行的淡雅心境相应和,尽显自然平淡之意。

△文徵明《纳凉图》明

“城中尘土三千丈,何似两翁麋鹿踪,隔浦碧山供一笑,离离自领晚凉风。”如此惬意,倒是当真让人想去那时的山林间乘乘凉了。

△苏汉臣《荷塘消夏图》宋

该画作画风工丽,笔墨柔润,两位仕女凭栏相望,塘中荷叶田田,岸边烟树迷离,清幽静谧,景色宜人,表现出湖边柳岸幽居的情趣。

△《水阁纳凉图》宋上海博物馆

图中描绘了宋人在水阁当中消暑纳凉的状态。该画作绘远山如黛,山水以单线勾勒、淡墨晕染,风格简淡。主景中的水阁以及水阁的重檐斗拱具有明显的界画精细风格。水阁前荷影绰绰,旁边柳荫如云,整体园林尤显清幽闲适。

(部分图文来自于网络)

第十六届本色东西桥市集

汝为茶道体验课相声大会下周爆笑开场,拯救你的不开森~分钟带你了解街画那些事儿,到底有多酷!非凡园区YE

圆融时代初夏YE集市,太火了!14位中国观念大咖在金鸡湖畔,联合构筑了一场当代艺术亦心的世界

限量慈善版画义卖,用爱点亮孩子的未来!艺·形

在6.18剁手前,不如先来种颗橡树吧骰子一掷——周啸虎谈《迷走花园》隐现的显现·自我的归宿——李可政创作谈

编辑:贾弘毅


转载请注明:http://www.fdnqa.com/wadzz/112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