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
#幼儿园转行卖烧烤#事件
刷屏朋友圈
▽
很多人都感叹
??
这年头想“混口饭吃”
不怕熬,不怕借
就怕有人玩跨界
其实
我们的社康医生们
又何尝不是.......
一场疫情
“逼”得他们摇身一变
愣是成为了
社区健康服务站的“站长”
隔离酒店的“店长”
学校里的健康“校长”
.....
▽
恍惚中
仿佛还听到他们在说
▽
01
孙风芹
深圳市福田区侨香村社康中心主任医师
我解锁的“新技能”,是疫情期间,让福田区香蜜湖街道,拿了3个“0鸡蛋”——
0社区感染、0医护人员感染、0死亡。
连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冠肺炎联合专家考察组来考察,都给我们点赞!
这都得多得一个方法——“ACT”防控模式。
A——Administration,是指社区党委,通过他们,让病毒源头“切得断”;
C——CommunityHealthServiceCenter,指社康中心;
T——TrinityMechanism,指包括社区工作者、社康医务人员、社区民警在内的“三人小组”。
我作为社康中心主任,承担的就是“C”的作用。
当时是怎么做的?
首先,我们第一时间设立了预检分诊台,发现发热病人和疑似患者后,可以及时做好隔离和转诊。
除此之外,我们也继续做好家庭医生服务,送医送药、线上咨询、视频指导等。
一句话,什么活都干。直到现在,我们还在奋斗ing。
只要听到辖区居民一句:
“孙医生,您上哪去?”
我就觉得很开心,因为这句简单问候的背后,是对我工作的认可,这让我觉得很亲切,我们更像是朋友,而不是医患。
02
叶睿
深圳市罗湖区南湖街道社康中心
中心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我“解锁”的新技能,是一发现癌症的蛛丝马迹,就立马重拳出击!
年10月起,医院集团就自费,为社区65岁以上签约家庭医生的户籍长者,在年度户籍老人体检中增加了一个专门筛查肺癌的项目——低剂量螺旋CT。
而我则负责给4个辖区里、符合条件的老人做这个检查。结果发现了好几例肺部有结节,甚至是早期肺癌的。
杨阿姨是其中一个,她被筛查出肺部肿瘤。
图片来源:腾讯医典
记得她平时身体特别好,性格也很开朗,如果不是这个筛查,她根本不知道自己肺部长了肿瘤。
CT筛查出来后,她很及时地去做了手术。手术医生说,如果再晚一点来,可能就会由临界变成恶性。杨阿姨特别感激我们,觉得我们救了她一命。
现在,我还在负责杨阿姨的术后随访,得知她和爱人已退休,因手术费用支出大,经济目前比较困难。我向上级申请,免费给杨阿姨做术后的复查。在疫情期间,我们也还在联系,为她送去口罩,告诉她如何做好防护。她和家人一直和我保持着很好的关系。
我觉得在社康做一名全科医生很有价值,因为真的可以帮到身边的居民!
03
李天昊
深圳市福田区学苑社区健康服务站
住院医师
我“解锁”的新技能,在给人看病的同时,最快拉响防疫警报。
今年1月,我在社康出诊时,遇到一名女患者,自称腰背部肌肉酸痛、乏力。
给她量体温,发现38.5度,高烧。考虑到当时是流感高发季节,我就给了她一个口罩,并亲自教她怎么戴。
后来,在询问病史时,我得知她跟武汉返深的家人接触过。当时,我马上提高了警惕,医院看病,告诉医生自己有武汉接触史。
同时,我也填报了传染病报告卡,医院预防保健科医生,让他们及时追踪。他们了解情况后,医院和福田区疾控中心。
后来,我才知道,这名患者和她的家人,是广东省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全省第一个“人传人”病例,全省第一个儿童病例,全省第一期家庭聚集性病例。
因为有接触史,我也被隔离了。当时老婆怀孕六个月,非常担心我。说实话,去做核酸检测时,我也挺紧张的,还好结果是阴性。
还有几天,我就要当爸爸了。这次疫情,我抽到了一个上上签,我对孩子没什么别的期望,只希望他平安健康。
04
尹朝霞
深圳市家庭医生协会会长
深圳市罗湖区东门社康中心
中心主任、主任医师
我“解锁”的新技能,是让大家的健康问题,在家庭医生那里都能“一呼”百应。
这得追溯到疫情最严重的时候,那时大家都有点恐慌、焦虑,医院,生怕被传染。
我知道这个情况后,第一时间启动了深圳市家庭医生呼叫平台,让市民可以打电话咨询健康、疫情等问题。两个多月的时间,我们服务了12万人次。
曾经有一准妈妈打来问:“我现在怀孕18周了,预约明天做唐氏筛查,现在是疫情期间,不想去做这项检查了,是否可以?”
我们告诉她,唐氏筛查的目的是筛查胎儿是否有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和开放性神经管畸形等先天畸形的,为了宝宝的健康,这项检查一定要做的。
重点是做好防护,去医院还是很安全的。
她听完我们的解释,医院检查。
还有很多老年人,他们腿脚不便,如果在社康之间奔波,非常耗时。但家庭医生呼叫平台,可以解决这个烦恼——
它能同时连线不同社康,让医生和居民在线上联系,一次解决所有问题,省去来回奔波的辛苦。
05
谢艺明
深圳市宝安区甲岸社康中心
中心主任、主任医师
我“解锁”的新技能,是“跑腿代购”,也要把药送到手。
记得在2月初,疫情最严重的时候,辖区隔离酒店有个70多岁的老大爷,因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急需外出买药。
但根据规定,他不能外出。我知道后,答应帮他解决这个难题。
忙活了一天后,我来到大爷指定的药店,可惜药店没有开门。
药单上,还有几种比较稀缺的中成药,为了买到它们,我跑了大半个新安街道的药店。
终于,晚上8点,把所有药交到了大爷手中。
虽然还没吃晚饭,但看到大爷拿到药的开心模样,我心里很高兴。
我还加入了很多社区居民的社区群。明显感觉到,我们在居民心中的位置提高不少。很多签约家庭医生居民,现在都愿意第一时间来社康看病,医院挤了。
这也让我前所未有地感受到,我们是离居民最近的守护人。全科医生的优势在疫情中得到了凸显,是专科医生替代不了的。
06
叶修文
深圳市龙岗区华侨新村社康中心主治医师
我“解锁”的新技能,是在社康工作,医院一样。
毫不夸张,有时一天我要看个号。
2年前,68岁的叶阿婆就开始找我看病,她早上6点钟来社康排队,但没想到4点就有人来。
后来竞争越来越激烈,有人凌晨1点就过来排队了。
这让我更坚定了当初来基层当医生的决心——基层医疗薄弱,希望在那里帮助更多的人。
工作几年,也遇到过不少让我印象深刻的患者。
有一次,我给一个患者把脉,我感觉他肝有问题,虽然他说从来没觉得肝不舒服,但我还是医院检查。
后来,他真的查出是肝硬化。因为这事,他还很感激我,让他尽早发现治疗。
还有一次,我给一位患者把脉,发现他胃有问题,就建议他去做个胃镜。
结果,胃镜查出是早期胃癌,他的手术医生说,从来没有做过这么早期的胃癌。这位患者做完手术后,恢复很好,还回来特别感谢我。
就是这些患者,让我感受到做全科医生的成就感。更让我觉得,全科医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可以让很多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07
吕永晨
深圳市坪山区碧岭社康中心主治医师
我“解锁”的新技能,是医人更医心。
在社康做久了,慢慢也和患者成了朋友,他们有需求,我们在能帮助的范围内尽量解决,这是我最大的成就感所在。
疫情期间,我曾经接到居家隔离人员杨小姐的求助。
因为工作原因,她要从疫区返深。之前已经在疫区隔离7天,自驾回来后,被告知又要重新隔离14天。
没想到,她居家隔离几天,皮肤开始发红、发痒,情绪很低落。
我得知情况后,去上门给她看诊。
看到她的情绪波动,我决定先跟她谈谈心。和她解释为什么要重新隔离的同时,我也找到了她皮肤发痒的症结所在。之后,我一直在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