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患儿,11岁,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睡眠过多。每天睡12小时以上,尤其是白天出现不可抗拒的睡眠,每次持续时间10min-2h,3-4次/天。情绪激动时双下肢乏力,站立不稳,有摔倒。大笑时出现面部表情异常,表现为眼睑下垂、下颌松弛,张口,持续几秒钟后停止,无头晕头疼,神志清楚。发病后3医院就诊,予“B族维生素类”治疗,患儿嗜睡无好转,家长未再予诊治。之后患儿嗜睡加重,上课、写作业时出现不可抗拒的睡意,成绩下降,体重增加。情绪激动时仍有面部表情异常,无双下肢乏力及摔倒。睡觉前可幻听老师讲课的声音,入睡后多动,睡眠质量一般。发病以来,脾气急躁,容易发怒。年2月23日因“嗜睡3年余”第一次入住我科。
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
入院体查T36.7℃P88次/分R21次/分Ht1.4mWt48Kg
神志清楚,精神可,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扁桃体无肿大,颈软无抵抗;心、肺、腹未见异常;
神经专科体检阴性。
入院诊断1、嗜睡查因:发作性睡病
2、肥胖(BMI24.5kg/m2)
实验室检查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电解质、血沉、免疫全套、甲状腺功能、狼疮全套正常、ACTH、皮质醇节律、生长激素均正常;
心电图、胸片、心脏彩超、腹部B超正常;
头颅+垂体MRI:头颅未见异常,鼻窦炎,垂体柄增粗;
脑电图:界限性儿童脑电图,背景活动慢,未见痫样放电;
多导睡眠监测(PSG):睡眠潜伏期4.5分钟,睡眠效率81%,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未见明显异常病理波及异常波形改变;
多次小睡潜伏试验(MSLT):4次试验中有3次在短时间内进入2期和3期睡眠阶段,故小睡实验阳性。
出院诊断1、发作性睡病
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3、鼻窦炎
4、肥胖
出院医嘱1、良好的睡眠卫生,规律的作息时间,适当增加体育锻炼;
2、出院带药:哌甲酯18mg早上口服1次
3、一月后来我院神经专科复诊;定期复查头颅+垂体核磁及生长激素等水平;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睡前避免服用咖啡因、浓茶等,避免游泳、驾驶、高空作业等危险活动;不适随诊。
文献复习概述
发作性睡病,又称发作性嗜睡症,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睡眠障碍。我国的患病率在0.02%-0.%;
病理生理改变是下丘脑背侧分泌下丘脑分泌素(Hcrt)神经元特异性丧失;
临床表现以经典的四联征为特点:日间过度睡眠伴有不可抗拒的睡意;猝倒(突发性肌张力丧失);入睡性幻觉;睡瘫症。
病因
临床表现
白天过度睡眠最为常见即突发的、无法控制的睡眠欲望和持续性困倦感。睡眠欲望的出现与常人相比,出现在不恰当的时间,例如运动,与人交谈和完成重要任务时,而在做单调的工作时,困倦更加强烈。
大多数患者认为打盹有助于他们恢复精力,但是能维持的清醒时间通常很短。
有趣的是,这些患者的总睡眠需求并不大于常人,是因为他们的夜间睡眠质量非常低,反复觉醒造成的。
猝倒是在强烈情绪诱导下出现的骨骼肌肌张力消失表现。
肌张力消失可表现为面部局部肌肉张力消失而致眼睑下垂、下颚下垂、视物模糊,也可表现为膝关节突然屈曲,甚至全身肌张力消失导致的摔倒。大笑为最常见的诱发因素,但其他情绪表现如受惊、生气、悲伤等也可诱发猝倒发作。
60%~70%发作性睡病患者有猝倒发作。猝倒很少为发作性睡病的首发症状。
猝倒发作可能被误解为肌阵挛或失张力发作。
发作之前有情绪诱因,发作时患者意识清醒,发作后对发作表现仍有记忆,此为与癫痫发作最明显的鉴别点。
觉醒-睡眠移行期幻觉目前并不清楚幻觉发生的原因。发作性睡病幻觉多在入睡或睡瘫症发作时发生,而且以视幻觉为主。
发作经常是视幻觉,为一些简单的固定图像,可动物或人,且多数情况下幻觉为彩色的。
幻听也较常见,可为一些简单声音的集合,也可为美妙的乐曲,患者有时还会听到恐吓话语或粗鲁的谩骂。
睡眠瘫痪发作性睡病的患者下丘脑睡眠调节中枢紊乱,类似快速动眼睡眠的表现可出现在患者睡眠或者觉醒的任何时刻,这即是睡瘫症,就是传说中的“鬼压床”。
睡瘫症发作时,患者无法活动四肢,无法睁眼,无法说话,但仍处于意识清楚,常有濒死感,同时伴有幻觉。
辅助检查
多导睡眠监测(PSG)多次小睡潜伏试验(MSLT)在多导睡眠监测次日白天进行4-5次小睡检查;
确保夜间睡眠时间大于7小时;
具体测试方法:
在日间每隔2h安排患者20min的睡眠,测量患者的入睡时间和SOREMS(入睡出现快速动眼睡眠)。若入睡时间短于8分钟,或SOREMS大于两次,则有诊断价值。
脑脊液下丘脑分泌素水平诊断标准
治疗
总体治疗目标发作性睡病将持续终身,不能完全治愈。治疗目标为控制症状及改善生活质量。
1、通过心理行为疗法和药物治疗减少白天过度睡眠、控制猝倒发作、改善夜间睡眠;
2、调适心理行为,帮助患者尽可能恢复Et常生活和社会功能;
3、尽可能减少发作性睡病伴随的症状或疾病;
4、减少和避免药物干预带来的不良反应。虽然心理行为干预缺少循证研究证据,但临床经验提示,心理行为干预与药物治疗同等重要,值得推荐。
治疗方案改善生活方式
1、患儿及家庭的健康教育
2、建立良好的规律日间小睡睡眠习惯
药物治疗
1、精神振奋剂治疗日间嗜睡(如莫达菲尼、哌甲酯)
2、抗抑郁剂改善猝倒症状(米帕明、文拉法辛等)
作者谭梦林(级儿科硕士研究生)
审校儿科刘利群老师
编辑莞尔医笑
雅二住医学习经验分享
疑难病例讨论
临床实践总结
医路成长体会
只要是你的原创,统统欢迎投稿至ywb
.北京治疗白癜风疼不疼中医白癜风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