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为北京大学第十七届支教团新疆分团成员马丽娟)
经过三周疯狂的备课上课补课,终于迎来了古尔邦节、中秋节、国庆节15天长假,我们决定趁此机会好好感(旅)受(游)一下新疆,报团去看最负盛名的喀纳斯湖。
喀纳斯湖在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距离乌鲁木齐多公里。自从喀纳斯景区开发后,带动了沿路一整条的景点开发和餐饮住宿。新疆地域广阔,大部分时间都在路上。车从南向北开,短短几天之内领略了风格完全不同的地貌,高中地理背诵的知识终于见到“活物”了。早上八点出发,经过克拉玛依大油田,中午一点钟到达第一站:五彩滩。五彩滩和额尔齐斯河五彩滩上的风车
五彩滩在布尔津县境内,中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额尔齐斯河从中穿过。由于长期干燥地带,盛行大风,风力侵蚀和水流切割形成沟槽深浅不一的小山丘,维族称之为“雅尔当”或者“雅丹”。望着缓慢流动的额尔齐斯河,我很激动,开学后讲“文化地理学”又有新素材了。晚上住在布尔津县,回来听说喀纳斯暴雪封路,山上的游客困住了,上山的游客被交警劝返。导游决定先去哈巴河县,参观第二站,“西北边境第一连”——一八五兵团。早上六点半从布尔津出发,快到哈巴河县时,排队安检,冻得来回换脚,日出都显得特别冷。父母朋友听说我要去新疆支教,第一反应都是:“安全吗?”问的我也有点忐忑。但出来这趟,最深刻的印象其实是安检。每个公交车站都有拿着警棍的人执勤,大小商场、酒店、餐厅等都有开包安检。在新疆不带身份证简直寸步难行,每进一个地区,所有车辆乘客都要带着个人物品重新过检。刷身份证的机器有摄像头,可以面部识别,与身份证吻合才能通过。经过边防站,有名武警上车抽查,全副武装,缓慢地扫视每个人的脸,车厢里顿时安静下来,不知为何气氛有点紧张。我在想,不法分子眼神会更特殊么?布尔津的日出农十师团一连,地处中哈边境线,苏联还没解体时,这里是中苏边境线。年中苏关系比较紧张,为守卫边防,组建了这支连队。有情况了打击入侵者,安定时种庄稼。但因为纬度高气候寒冷,能种植的作物不多。他们不能随便外出,必须报告上级。连队有个家喻户晓的顺口溜:“我家住在路尽头,界碑就在房后头,界河边上种庄稼,边境线旁牧羊牛。”
我站在沙丘上,看到白桦林后面的黑山,那已经是哈萨克斯坦国境,从没有这么真切地感受到“中国”这两个字,对自己“中国人”的身份产生一种强烈的认同感。同行的人告诉我,白桦树的象征意义是“生与死的考验”。一八五团的定位中哈边境管理区的标示白桦林那边是哈萨克斯坦一天的太阳晒化了公路上的雪,前往喀纳斯的路上,经过第三站:白沙湖。白沙湖的构造很奇特,是这里沙漠中的一池深水,湖四周长着高高的芦苇、菖蒲,岸边是高大的白桦、白杨林,50米开外又是干涸的沙漠。听说一到夏天,湖中心荷花盛开,野鸭畅游其中。现在是秋天,天朗气清,阳光干爽,湖面清透如镜,白桦树的树干银白,沙丘亮金,这样的景色真是平心静气。白沙湖白桦林湖边的白桦树白桦林湖边的白桦树
走了两天,看到的都是一条公路笔直地插入平坦开阔的戈壁滩,前往喀纳斯的路上,两边风景慢慢变成起伏的草原、盘山公路、皑皑白雪和成群的牛羊。这里是哈萨克族和蒙古族游牧的地区,他们骑马放羊,住在毡房里。从乌鲁木齐出发前一天,刚好是古尔邦节,许多哈萨克家族都宰了羊。古尔邦节相当于穆斯林的“年”,我们来的这两天,正是走亲串户“拜年”的时间。我带了三个汉语班一个民族班,民族班学生的主体是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都能歌善舞,上课气氛非常活泼,时常有唱歌跳舞的强烈意愿,站在讲台上,非常考验我对课堂的把控力。有个哈萨克族男同学,曾在课堂上表演过本民族最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黑走马”。他们是马背上的民族,爱马,学生告诉我,他们都会骑马。伴着欢快的节奏,他们模仿黑走马的姿态舞动,一张一弛,刚劲有力。等真正看到游牧民族生长的这片土地,我似乎也能理解那动作中的豪迈来自哪里。突然也有了《天龙八部》里乔峰和阿朱的梦想,撇下中原繁尘,去塞外牧马。情绪高涨时,想来两嗓子就高歌一曲,何等潇洒。路遇哈萨克族汉子骑马牧羊贾登峪冻死人的小别墅
眼前出现大片整齐的云杉和冷杉时,已经快天黑,贾登峪到了。这里是喀纳斯景区唯一的游客集散中心,都是小别墅,但是冷啊。房间里没有暖气,只有一床薄被子,床冰的像钢板,我套上了背包里所有的衣服,深吸一口气,颤颤巍巍地躺了上去。嗯。冻得想找妈。这一晚,多少人蜷缩在被窝里,脚冷得彻夜难眠,就为了第二天七点到景区门口排两个小时队,赶第一拨早早领略喀纳斯风光。事实证明,要看到最美的风景总要付出一些代价。喀纳斯雪峰登观渔亭半山腰望友谊峰和喀纳斯河喀纳斯河喀纳斯湖喀纳斯第四纪冰川作用形成的高山淡水湖,在蒙古语中是“神秘而美丽的湖”。蒙古族图瓦人,生活在喀纳斯湖周边,他们信仰藏传佛教。在中国,两千多图瓦人,都生活在喀纳斯。他们声称是成吉思汗西征时留下的后代,世世代代守着“可汗的湖”。好几年前,传出喀纳斯有湖怪出没,引来很多科学家考察,目前认定是一种巨型哲罗鲑。但对图瓦人而言,那是成吉思汗派来守护他们的蛟龙,是湖圣。为了看喀纳斯湖全景,我们爬了一千多个台阶到达观渔亭,只拍了几张照片,手机还有60%的电就冻得自动关机,我也冻得不能自持。站在山顶视野开阔,山峦湖泊都像在画中,下午又要变天,山头聚集的乌云多了起来,投在山坡上生成暗斑。光线打穿云层,出现丁达尔效应,信佛的人说这是“佛光”。后来再去天山天池,只觉得“除却巫山不是云”。蒙古族图瓦人表演《鸿雁》图瓦人在湖边建造木屋,进屋要脱鞋,为表尊敬右脚先迈进。墙壁上挂着成吉思汗的画像,还有打猎收获的山羊头、狼皮、狐狸皮等。男主人表演了蒙古族神奇的歌唱艺术——呼麦,弹奏马头琴,吹响像笛子一样的乐器“苏尔”,跳一曲“鸿雁”来迎接客人。同行的刘庆龙还被拉去互动,一起跳欢腾的赛马舞,两匹马对战,因为动作太快,拍下来的照片都是虚的,只能录视频。这些乐器、歌曲和舞蹈,全部都来自他们生存的这片美丽的土地喀纳斯,也是图瓦人与神秘的大自然交流的方式。让我很受触动的是,游牧民族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城市中已经被人工智能包围,很少能感受到人类是自然界其中一个环节。退回到这里,还保留着与“天”与“地”的联系,人能顶天,能扎根。新疆太大,只是北疆的阿勒泰地区,已经让我感受到太多惊喜。放假前给汉语班的学生上“唐诗宋词鉴赏”课,古代文人墨客入仕前,都有一段“壮游期”。李白25岁进长安求职之前,在蜀中四处访山问水。杜甫更晚,35岁之前几度游历吴越之地。我试着猜想李白杜甫的心情,面对那些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象,他们胸中一定涌起热浪,有什么不吐不快,想喟叹的不只是祖国的大好河山啊。(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