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黑蒙治疗专科医院 >> 黑蒙医院 >> 漫话古城酒

漫话古城酒

 

常见的白癜风发病原因 http://m.39.net/pf/a_4579596.html

冬夜得暇,灯下研读《岑参边塞诗选》,却使我联想起了西域名醪——古城酒。这倒并不是出于“凡诗家都酷喜琼醪”之典故,而是著名边塞诗人的西域诗抄中分明多处写到过“酒”,浸着诗的酒香。特别是他于天宝十三、十四载任北庭节度判官和北庭支度副使时写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北庭作》等名作中,几乎篇篇少不得一个“酒”字。如:“饮酒对春草”、“醉里东楼月”、“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军中日无事,醉舞倾金罍”以及“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见夕阳海上落”等等。这里切不论这些诗句的精萃炼达与高超造诣,而使我感兴趣的是,令古人“对饮春草”“醉卧东楼”的佳酿,究竟出自何方呢?思之再三,怕总不会都是从数千里之遥的关内运来的吧。

唐时的北庭,就是现在的吉木萨尔县,而北庭古遗址相距蒲类(奇台)古城仅有一箭之地。据考,古城酒的鼎盛时期,是以吉木萨尔县的优质红高粱为主要原料,以吉木萨尔县三台庆阳湖独有的红皮空心柳条编织的笼子为主要酒器的。况且,当时的薄类本属北庭管辖。这就是我谈岑参诗发出那上面一段联想的原由。我想,至今还散发在岑参边塞诗中的酒香醉意,会不会就是古城酒的源头呢?再者,近几年来,座落在奇台古城北端的名胜古迹——唐朝墩,出土了大量的陶土小口瓮等珍贵文物,这显然是古来盛酒的大型酒器,这也许是古城酒发端于唐时的又一证明。追寻历史的踪迹,还可以推及到更远,穆天子西游到阴山之下,于西天瑶池大摆酒筵,宴请西王母,其樽中流质,是否流淌着最早古城酒的渊薮,还需史家考究,上面一席妄言,只不过是我的一些‘联想’罢了。

我走访过不少古城子的古稀老人,每每谈起古城酒,都如数家珍,言语之中少不了几分自豪。虽没见老窖陈酿下肚,却已诱发出几分醉意,好像古来名物总是伴随着不少神秘色彩而流传后世的。据传,古时候,有一游方道人来到古城,登上古城垛,向人们指点说:民谣有“想挣白银子,走趟古城子”,观天象,诊地脉,这里实属卧龙福祥之地,你们看,那环城十五里芨芨湖,盘来绕去,形如两条草龙,横卧草丛,将古城怀抱其中。城南,数千眼清泉,汇成一湾清溪,穿城而过,质洁凛冽,气蒸传香。这双龙千泉之地,若兴酿造酒业,必不在杏花村名醪之下------这人说罢,转忽飘失,不知去向。这话传出后,果然酒家四起,酒师云集,先后建起了“杏林泉”“协和泉”“天德泉”“永胜泉”“永新泉”“大醴泉”“万裕龙”等数十家大小酒坊(此地称烧坊)。其中大多数是山西人经营的,尤以仿山西汾酒酿造工艺的“杏林泉”酒质最好。不知是自许,还是别人推崇,当年“杏林泉”烧坊门口有一副对联是这样写的,上联:李学士门前醉倒;下联:毕翰林马上扶归;横额:太白遗风。这副对联虽嫌溢美,但也道出了古城酒在西域一带享有的声誉和古城酒曾一度兴隆发达的胜景。

古城酒誉盖天山,香飘丝路,独呈西域,行销远至数千里之外的大库兰、小库兰等地,特别受到蒙古族人民的喜爱。那时,交通运输不太方便,近处,由二饼车、槽子车(或叫六根棍)运载;远处,则由骆驼驮运。许多商家专事贩酒,发了大财。据说,有一次,酒商路过北草地,有一峰骆驼不慎摔倒,打破了酒笼,结果倒出了一大块积冰。这显然是贩运者在酒中掺了水的缘故,然而神奇的是,当商队离去后,一伙蒙古牧民的孩子敲冰吃,不想都醉倒在了路旁,人们惊叹古城酒的厉害------.

古城酒的出名,诚如那个游方道人所说的,与这里的水质好有很大关系。使“杏林泉”发迹的一眼井,至今还被奇台酒厂用着。当时的“烧坊”大都座落在奇台街的北斗宫巷一带,不离“杏林泉”左右。据说,有人化验过,北斗宫的地下水和山西杏花村的水质相仿。古城酒以质纯、清冽、味厚、劲大而著称。

古来验酒论酒,讲点数,即如现在讲度数。用数个酒盅,盛满酒,点火烧试,若三盅酒烧剩之物聚为一盅者,为三点一。若四盅酒烧剩之物聚为一盅者,为四点一。依此类推,点数越高者,酒质越好。那时的乌鲁木齐,有个有名的益盛昌大栈房,是全疆酒货集散之地。每当各路酒商聚集在一起的时候,便都打开各自的酒笼,进行比试选购。晚间,整个栈房,酒香弥漫,盅盏遍布,蓝光一片。然而,从来没有能够胜过古城酒的。特别是“杏林泉”出产的一种甘酒被视为珍罕之物,不可多得。古城酒一般分为高梁酒、青稞酒、糜子酒三种。糜子酒,绵,甜;青稞酒,冽,香;高梁酒,硬,冲。西域一带,人们大多喜欢喝高梁酒,大概是塞外地高天寒的缘故。这里,从古到今,每逢隹节喜庆,亲朋集聚,必以古城酒佐以隹馔,否则,便是最大的遗憾。

一次,我有机会到奇台酒厂作了一次参观,一进北斗宫,便闻酒香扑鼻,引人醉意朦胧。解放后,在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中,人民政府以“杏林泉”为基地,办起了奇台地方国营酒厂,规模的扩大,资金的扩充和工艺的改进,酒业有了很大地发展,为国家增加了不少收入。王恩茂同志于年亲自视察了酒厂,寄予了很大的关怀。可是,古城酒原粮短缺,质量跟不上,声誉下降,酒厂亏损。粉碎“四人帮”后,情况虽然有了好转,但酒的质量仍然上不去。王恩茂重新主持新疆工作后,曾三次打电话询问奇台酒厂的情况,嘱咐县委,一定要把古城酒搞上去。经过近一年的努力,酒厂面貌已有了很大改观,八个工房鳞次栉比,一座半机械化的大工房挺立在北斗宫中央,四十个地窖一溜摆开,偌大个天车在空中滑来运去,运料、下窖、入锅、出槽等工序基本实现了自动化。经过严格去浊处理的原料,在高温下蒸腾再冷却,为琼浆玉液般流向需要积存三年或更长时间的老窖,流向四面八方,去为人们新的逐渐丰裕的生活更增添一缕醇美的芬芳。眼下,酒的年产量已接近千吨,需二百五十辆解放牌汽车方能运走,远非昔日的二饼车、骆驼队所能承担得了的。为了恢复古城酒的本色和风味,县委已特意安排了近万亩的高粱作物的种植计划。新到任的尉文兴副厂长告诉我,他们已着手采取了几项有力措施,决心把古城酒的质量尽快搞上去,力攀西域酒林之冠。品尝了几杯新产的头淋酒,果然清冽甘醇味香渗脾。出得酒厂,已经日暮,踏月而归,淡淡醉意,我又忆起了岑参的边塞诗,“饮酒对春草”“醉里东楼月”。但愿古城酒以它炽热的情感去点燃更多的新边塞诗人的诗兴吧,我们的时代,正是充溢着酒香、诗香的时代,古城酒的醇美,就像我们的生活那样甘香、浓烈------

(曾载《喀什噶尔》年第3期)

作者简介

潘生栋(笔名潘湃,曾用笔名柳浪、霁月)、男、汉族、生于年7月、中共党员、

新疆作协会员,土生土长的新疆奇台人。曾任政协办公室主任职务,工作期间当过优秀党员,文史工作优秀编辑。退休后,一直义务担任奇台县政协《奇台文史》系列丛书主编。

有各类作品在《新疆日报》、《新疆经济报》、《昌吉日报》、《伊犁晚报》、《中国农民报》、《北京晚报》、《人民日报》、《新疆回族文学》、《西部》、《骏马》、《章回小说》、《新疆林业》、《新疆教育》、《文学月报》等报刊上发表散文、诗歌、文艺评论等。

年藉自治区文学创作“双译”和“东风”工程,分别出版了《西部传奇》及《黑走马》两部中篇小说集,约35万字,计有《老七和他的夠》、《酩酊敕勒川》、《雪里蹿传奇》、《哈熊沟纪事》、《大丈夫》、《今年是牛年》、《黑戈壁》、《黑山头》、《黑走马》、《红木匣子和一只猫》、《古道西风》、《二十年》、《涝坝》等中篇小说。

其中的《黑戈壁》被《新疆新世纪汉语中篇小说精品选》收录;《今年是牛年》被《新疆新世纪汉语短篇小说选》收录;《今年是牛年》同时被新疆青少年出版社汇编的《新疆60年名家名作.小说卷》收录。

文字//潘拜

编辑//张立红

审核//李晓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dnqa.com/wazz/1338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