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雅
第2期(年3月)
爱德华·蒙克《生命之舞》
目录
变雅手记
蒙晦语言对应历史
诗歌作品
宋琳峳峳
凌越愤怒驱使我走上前台
开往辛亥年的火车
哑石对句
一块红布
“总是,黑暗包裹住孤独……”
雪迪土地
尊敬
回地诗,与公共生活
多年前一次失败的对话
阿翔将进酒计划
反雾霾写作计划
古多玛雅日
丁成论“我要被整死了”
大型历史事故的小型玻璃钢材质翻模现场
秀实翻身路
渔港
刘振周人类的眼泪
雪的启示
世宾飞行
两个士兵
罗霄山黑暗观察员
机械时代
陈家农等待雾气散去
给一位声称要为时代的光明欢呼的小说家
砍树记
昆鸟枪和钱
家的岁末
紧张
廖伟棠一个中国人在戊戌年
雨中车出南京南站赴合肥
乌鸟鸟恐龙小学毕业三十周年纪念杂志
凌晨三点二十四分的滂沱雨声杂志
曾纪虎一个世纪的傍晚在河流中穿行
嘎代才让为黑暗致敬
被隐去的梦
黑女游龙梅
赵雪松伏生见
李不嫁巨鲸
审判乔森潘
李浩芭提雅的普罗米修斯一日
空山
陈家坪永恒的树
爱德华·蒙克《傍晚的卡尔约翰街上》
变雅手记
语言对应历史
●蒙晦
任何一首诗都包含着诗如何自立(形式)与自处(立场)的主题,它如何面对它所要述说的自身和世界。某种意义上,它也反映了一个诗人如何在现实中自处的问题。我常常想到同龄一代的诗人,在大学时代激情充沛地写作并参与各种诗歌活动,但许多人在大学毕业之后就不再写作,从此销声匿迹。这正是自处与自立的失衡所导致的,他们完全坠向了现实的一边。由于这些原因,诗很难远离道德性的评判——作为诗以及诗人本身品质的一种简单而通俗的判断——但这毕竟不是最紧要的。我们还是要回到诗的本体意义上来,回到它的形式之中。
人们常常提及谢默斯·希尼关于诗不能抵挡坦克的名言。我想这是出于一种感情,而不是一种理智。因为当代汉语诗人一旦目睹“坦克”的意象可能就会天然地迸发出应有的历史感和道德感,从而积极地赞成其正确。但我们应该知道的是,诗生来就不是为了去抵挡坦克的,我们完全不必为了这样一句著名的论断而纠结不舍。诗的作用,永远不会是社会学的,更不会是政治性的,而仅仅是语言的,作为事物和整个世界的影子,它只对语言的历史性也即语言与世界的关系负责。但它的结果却很有可能由于解读和传播的因素而转变为外部的现实性作用,比如某位诗人被外界认为是政治性诗人或者某种公共知识分子,需要厘清的是,传播和解读的社会性需要并不是诗的必然需要。这一点是纯粹诗人无需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