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您能了解到
房颤有哪些症状?
一站式手术如何打通“心”路?
房颤治疗要注意什么?
心跳加速、心悸、胸闷乏力、头晕目眩……
当这些情况不时的出现
影响着您的工作和生活的时候
很可能您已患上心律失常疾病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
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之一
让我们看一组数据
房颤有哪些症状?
房颤的心室率异常是产生症状的重要原因。心悸、乏力、胸闷、运动耐量下降是房颤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房颤引起心室停搏可导致脑供血不足,从而发生黑矇、晕厥。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
增加卒中风险
卒中是房颤最为严重的后果之一。房颤使卒中风险增加5倍,这种风险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由房颤导致的卒中,1年致残率和1年致死率均超过50%,1年内卒中复发的患者超过1/3。
增加心衰发病率
心衰和房颤常同时存在并形成恶性循环,二者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脏瓣膜病等。房颤使心衰患病率增加3倍,且加重心衰的症状。
增加死亡率
Framingham研究显示,房颤患者病死率约为健康人群的2倍。目前抗凝治疗被证实可降低房颤相关的死亡率。
增加痴呆风险
房颤患者的痴呆风险较无房颤人群增加2倍。
看到这里
不少小伙伴一定不淡定了
一个没听过的名词居然有那么大杀伤力
可遇到事情就要想办法解决
今天,瑞哥说的这事就是跟“通心”有关
看一站式手术如何打通“心”路
故事的主人翁朱伯伯今年68岁了,在3年前发现阵发性心房颤动,而且还有冠心病、充血性心衰、脑梗塞等病史,栓塞风险评估CHA2SD2-VASC评分为4分(CHADS2评分的一个重要理念是根据评分的高低进行危险分层,即0分为低危,1分为中危,≥2分为高危)。
近日,为了更好的缓解病症,朱伯伯在家人陪伴下来到广西中医院心血病内科寻求治疗。经过心血管内科陈广琴博士团队经术前讨论,决定选择“房颤导管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治疗策略。
▲术前准备封堵器
▲手术过程中
之所以选择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是因为这项技术可最大限度地使患者恢复窦性心律(正常心律),同时利用目前全球预防房颤患者卒中的治疗新趋势“左心耳封堵术”,能有效减少病人的病死率、致残率,同时减少出血的发生。
▲术中左心耳造影及测量
▲封堵器释放后
整个手术在专家指导及麻醉科、介入室的协助下,由陈广琴博士率心血管内科心电生理介入团队完成,在为朱伯伯进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同时,完成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手术用时约3小时,术程顺利。手术后,朱伯伯回到心血管内科一区病房做后续治疗及护理,在护理团队的精心照料下,朱伯伯目前恢复顺利。
▲陈广琴博士率领团队在手术
▲房颤射频消融后
房颤治疗这些要了解
房颤的治疗策略方面,恢复正常窦性心律及预防血栓栓塞事件是非常重要的。房颤导管消融术可使房颤患者的心律转为正常的窦性心律,显著降低房颤脑栓塞的发病率。
然而,对于高龄、持续性房颤、心房结构改变很大、存在高栓塞风险的患者,无论在房颤导管消融的围手术期还是术后,均不能完全避免血栓栓塞发生的可能,房颤患者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是正常人的5~17倍。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不抗凝状态下的年卒中发生率为5.3%,至少35%的患者在其一生中至少发生过一次脑卒中。
并且,这些房颤患者导管消融后房颤复发的比例较高,复发后血栓栓塞的风险进一步增加。而左心耳封堵术则能够成功堵闭房颤患者血栓来源,避免房颤卒中等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
人的心脏有一个袋子样的结构,位于左心房的左前上方,称为“左心耳”。研究表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90%血栓来源于左心耳。当这些血栓脱落后,随着血液流动行走,会堵塞脑血管,导致患者脑组织缺血坏死,从而发生脑中风。
左心耳封堵术就是通过特殊的封堵伞封闭左心耳开口,使左心耳完全闭合,从而消除了左心耳形成血栓的隐患,达到预防脑中风的目的。
▲左心耳封堵术示意图
划重点
左心耳封堵术是一种微创、安全的手术。整个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封堵术后,房颤患者仅需要服用抗凝药数月,待封堵器被心内组织完全覆盖后,即可告别长期服用抗凝药的烦恼。
注意
“一般情况下患者可自我判断,除了有心慌、心悸、胸闷等症状外,还可摸一摸自己的脉搏,如果脉搏跳动很不规则,医院看医生、做心电图检查,来看一看是否为房颤。
——陈广琴副主任
”今日指导
陈广琴
心血管内科一区副主任
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出诊时间:周一、二全天,五上午
温馨提示:每周二下午为房颤、心律失常专科门诊
免费在线问诊点击以下
广西中医院
心血管内科一区
-
——END——
文稿:黎 燕(心血管内科一区)
编辑:邓承志
审核:陆 畅
分享给你最在乎的人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