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黑蒙治疗专科医院 >> 黑蒙护理 >> 死亡率首位的疾病,发病前6大征兆常被忽略

死亡率首位的疾病,发病前6大征兆常被忽略

 

据《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显示:40岁以上人群中有16.37%属于脑卒中高风险人群。

脑中风,又称脑卒中(stroke),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

脑中风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特点,所以医学界把它同冠心病(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癌症并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脑中风是非常危险的并发症。除了控制血压,了解一些中风相关的常识是非常必要的。

哪些人容易得脑中风

中风是在一定病理基础上发生的。因此,那些具备如下中风病理基础和中风危险因素的人,较容易患中风:

01

老年人

人体血管壁发生退行性改变,特别是动脉粥样硬化,是发生中风的潜在性病理基础。

02

具有下列慢性疾病之一者

(1)高血压;

(2)心脏病(主要是冠心病);

(3)糖尿病;

(4)高脂血症;

(5)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易发生中风;

(6)血液病。

03

有以下因素和嗜好者

(1)直系上代有中风病史者;

(2)肥胖者;

(3)脾气急躁者;

(4)嗜好肥腻、吸烟、过量饮酒者尤其是饮烈性酒者等。

中风常见的六大先兆

临床发现,中风先兆最常见的有六大症状,中风危险人群和家属应当牢牢切记,一旦发现应及时就医。

一、头晕目眩

突然出现头晕目眩,视物旋转,摇晃不定,站立不稳,甚至晕倒在地。这种情况往往与视物成双、脸麻、耳鸣合并出现,几秒钟至几分钟后便恢复常态,反复出现。其发生原因与大脑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有关,是常见的中风先兆,应引起高度重视。

二、短时黑蒙

眼前突然出现黑蒙,轻者视物模糊,数秒钟后恢复正常,不伴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这是颅内血流量减少或微小血栓通过视网膜动脉引起的。由于眼动脉对颈动脉硬化、狭窄、缺血最敏感,所以黑蒙可以看作是中风的最早警报信号。

三、吐字不清

突然说话不灵,甚至不会说话,一侧口角流口水,但持续时间短,最长不超过24小时,甚至与他人交谈时,突然出现短暂说话困难或听不懂别人说话的意思。其发生的原因与大脑中动脉供血不足有关,影响大脑皮层语言中枢的功能。

四、肢体麻木和(或)无力

一侧颜面或上下肢突然感到麻木、软弱无力、持物不稳、嘴角下垂、流口水,可伴有失语,但持续时间短,多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这与一侧大脑半球供血不足,影响大脑调节肢体活动功能有关。可视其为进展性或完全性脑卒中先兆。

五、频频呵欠

疲倦乏力,睡眠增多,精神萎靡,整日昏昏沉沉,好像睡不够似的。这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导致脑缺血缺氧,影响大脑皮层和网状激活系统的功能有关。据统计,在缺血性中风发作前5一10天内,频频打呵欠者可达80%。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一预警信号。

六、剧烈头痛

出现难以忍受的剧烈头痛,或头痛由全头痛变为局限性头痛,间歇性头痛变为持续性发作,或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发生原因与血压突然升高,颅内动脉瘤和其邻近的动脉扩张刺激三叉神经有关。

老年人血压波动剧烈或激增,导致头痛、头晕不断加重,常是出血性中风的先兆。

凡发现剧烈头痛并伴有以上一种或者多种情况者,需引起本人和家属的警惕,医院确认。

应对中风的3大原则

1.防患于未然

健康者要戒烟,避免过量饮酒,健康饮食。

积极防治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和高脂血症等。

了解中风,避免误区,重视预防。

2.小心「死灰复燃」

如果曾经发生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脑梗死患者,应提高紧惕,听从医生建议,规范、积极地处理,避免第二次发作。

重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复发。但也要擦亮眼睛,不要相信所谓「输液通血管」的说法。

3.一旦发作,尽早治疗

脑血管病发作,应建立「时间就是生命」的观念。如果出现异常情况,不要耽误,医院神经内科检查,包括血液流变检测、心血管和颈部血管彩超、脑血流量、眼底及头颅MRI(CT)检查等。

即使检查结果没有发现病变改变,也应在医生指导下,采取预防性治疗措施,即脑血管病二级预防。

参考文献:

1.《中风先兆及预防策略》——《家庭医学》.2宿长军

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

杏香园所有文章仅供健康科普,如有医院就诊


转载请注明:http://www.fdnqa.com/wazlyy/116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