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篇
冷空气杀到,添衣保暖是首要
每当气温骤降,医院里就诊的病人比往日多起来,其中不少人是因脑血管疾病突发所致。进入秋冬后,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明显攀升,气温越低从头部“跑掉”的热量就越高,所以,头部保暖很重要,尤其是对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
头部最易受寒
有一些中老年人,不管天气有多冷,他们从来不戴帽子,以示自己身体非常健康。其实,老年人尤其是患有心血管病,呼吸、消化道等慢性病的老年人,天冷时候还是非常需要保暖的。
人的头部是神经中枢的所在地。头部的皮肤虽然薄,但血管及毛发既多且粗,所以,体内热量常从头部大量往外蒸发。寒冷可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毛细血管也可能发生硬化,甚至造成小动脉持续痉挛,中风发病率明显增高,与寒冷刺激有一定关系。特别到秋冬时节,寒流频繁,气压多变,受冷空气刺激,血管收缩,心肌缺血,猝死也有发生。有关研究资料表明,气温在l5℃左右时人体约1/3的热量从头部散发;气温在4℃左右时,人体约1/2热量从头部散发;而气温在零下l0℃左右时,竟会有3/4人体热量从头部“跑掉”。所以,寒冷时候戴帽子不仅能保暖,而且还可避免发生感冒、咳嗽、头痛、面神经麻痹等疾病发生。
脑血管疾病“不敌”冷空气
冷空气是寒冷季节的“帮凶”,往往脑血管疾病“不敌”冷空气。统计资料显示,脑血管疾病多在冷空气过境后的一天和五天各出现一个死亡率高峰。对那些年老体弱者以及患有上述疾病的人来说,容易引发疾病,导致病情恶化,甚至死亡。
中风虽然发病快,但发病前也有一个过程,出现一些早期的信号。过性黑蒙(即突然眼前发黑,几秒钟或者1-2分钟可以缓解)、偏侧性视野范围缩小、复视(视物成双)、偏身或单侧肢体无力或笨拙、偏身或单侧肢体麻木、偏身或单侧肢体感觉异常、失语(或语言不利)、语言理解不能、人或物体的命名不能、记忆丧失、眩晕或头晕、走路平衡不能、面部麻痹、饮食、水呛咳、构音不清(讲话含糊不清)等。该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并发症多的“四高一多”特点。如果能了解这些并采取措施治疗会大大减少危害,甚至能将中风有效地控制住。
脑血管“保暖”有招数
避免发生脑血管疾病发生,可从日常生活上做好预防,平时应摄取均衡的饮食,尽量少盐、少糖、少油,定时定量、多吃蔬果、少吃动物性油脂及动物内脏,常常保持愉快的心情,让情绪稳定;烟与酒尽量不喝,并安排每周三次,每次三十分钟的规律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增加肌肉与血管弹性。
此外,天气寒冷会促使脑血管疾病发生,所以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每天多喝水、多吃蔬果,适量的运动;而定期量血压、测血糖、血脂肪,并记得按时服药。
幼儿篇
气温骤降如何给宝宝做好防寒
气温骤降,平时就总担心宝宝着凉的妈妈们,更是严阵以待。不同年龄段宝宝的体质也不一样,所以给宝宝选择锻炼方法也要因年龄而异。
八九个月的宝宝:冷水洗脸
八九个月时,宝宝的体质较弱,首先要保证充足的营养,然后才是尝试用多种方法增强他的体质。在气温不太低、风力又不大时,打开室内窗户,开窗次数一天2-4次,每次10-20分钟。还可用冷水洗脸,但要有慢慢降低的过程,水温从35℃到28℃左右为宜。
1周岁的宝宝:冷毛巾擦身
1周岁的宝宝身体免疫力有所提高,家长可适当增加到户外的次数和时间,但不要超过50分钟。在室内时,可尝试用冷毛巾擦身,水温从35-36℃逐渐下调至20℃。擦拭时,先双手和双脚,再脸部、颈部、臀部、腹部,最后擦胸背。每个部位反复擦一两分钟,直到皮肤发红。
2-3岁的宝宝:尝试冷水淋浴
2-3岁的宝宝,免疫力越来越强,可尝试冷水淋浴。水温从27-28℃逐渐降低,最低不超过13℃。时间一般掌握在5-10分钟。注意不要让冷水一下子冲下来,而应先手脚,再腹背;头发不要用冷水,否则容易感冒。
女人篇
女性需做好腰部保暖缓解手脚冰凉
美丽女人是暖出来的,女性由于生理构造不同,相对于男性而言更需要暖。冬天手脚冰凉是女性当中常见的现象。
其实,热量本来可以随着血液被输送到手脚,但是由于手脚处于肢体末端,在热量送达之前就冷却下来了,而且在全身都感觉寒冷的时候,如果向手脚输送过多的血液,相应地,也就有过多的血液被冷却以后流回心脏,因此心脏就不会发出指令向手脚输送大量的血液,于是手脚的毛细血管就会收缩变细。这样,身体中心所产生的热量就更难输送到手脚,手脚也因此始终处于冰冷状态。
要解决手脚冰凉这个问题,首先要好好给对寒冷反应敏锐的腰部保暖,这样有助于保持全身的温度,有助于心脏发出指令向手脚输送更多的血液和热量。这样手脚温度也就高起来了。特别是在经期,血液都集中在腹部,手脚更容易感觉冰冷。让腰部充分保暖既可以温暖手脚,又可以预防痛经,可谓一举两得。
在寒冬的户外,手脚冰冷的时候,可以将两臂从后向前摆动。这样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可以使血液和热量大量输送到手脚。手冷的时候,可以通过温暖上臂的后方部位来获得热量。
除去夏天的柏油路,其他季节的地面温度都要低于脚部的温度。所以要预防脚底寒冷,要在鞋子上下点工夫。正确选择鞋子的质地和袜子的材料都可以有效温暖你的足部。容易脚冷的人,要注意不能让膝盖后面着凉。血液是通过大腿、膝关节、小腿抵达脚尖的。在这条“线路”中,膝关节后方的脚弯皮下脂肪最少,而且血管距离体表最近,血液容易冷却。
因此选择保温性能好的内衣、护膝等,可以预防脚冷。与寒冷时候不自觉双手抱臂相同,我们在寒冷的时候习惯屈膝蹲下来,这是因为我们的身体自然地想要避免热量在通过膝盖时冷却下来。
这里还要告诫各位女同胞,洗澡虽然是件舒服的事,但是洗完以后体温马上下降,也不能大意。最好的方法是洗澡的时候,把水温调至微暖,泡久一点就可以了。这是因为,如果水温高于42℃,出浴以后可能会感觉体温比入浴前的体温还要低。所以40℃以下的水温是最适宜的。
使用入浴剂也能让手脚保温。能够保温的入浴剂是一些入水就溶化的颗粒,它的成分会在皮肤表面形成薄薄的一个保护层,防止体内热量散发出去,所以人就会感觉温暖,而且能够持续较长的时间。很多人都有这种体验,泡温泉以后,身体很长时间都不会感觉发冷。这就是温泉中的某些成分在起作用。入浴剂的成分与温泉水的成分相似,所以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入浴剂除了粉末状的,还有颗粒状的。颗粒状的入浴剂遇水会形成二氧化碳的泡沫。这些二氧化碳会刺激皮肤,促进血液循环,所以很适合在疲劳的时候使用。
洗完澡睡觉的时候,要穿上可以使脖子和腰部保暖的睡衣。为了防止热量从脖子和肩膀逸出,高领睡衣等都是很好的选择。
还有,如果腰部着了凉,全身就会感觉寒冷,输送到手脚的血液也会减少,脚就会变凉,脚部觉得凉就睡不好。所以可以穿上袜子,在腰部贴上暖宝宝,或者多穿衣服,睡觉时身体温度升高,就可以保证睡眠质量了。
节目下期更精彩!不见不散!
怎样治疗白癜风北京中科医院曝光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