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中,好多家长会问我,为什么我家宝宝比别人家的小孩长得慢?宝妈们,你们也有这样的疑惑么?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疳积是疳症和积滞的总称。疳症是指由喂养不当,脾胃受伤,影响生长发育的病症,相当于营养障碍的慢性疾病。积滞是由乳食内积,脾胃受损而引起的肠胃疾病,临床以腹泻或便秘、呕吐、腹胀为主要症状。古人有“无积不成疳”、“积为疳之母”的说法。
对于疳证的“疳”的两种解释:其一为“疳”就是“甘”,这是因为本病起先多是由于过食甘而致。这是从某个侧面,对本病的起始原因加以概括。其二“疳”有“干”的含义,这是因为本病会出现消瘦、干瘪、气血津液不足等临床表现。1.乳食不节,伤及脾胃:乳食不节,过食肥甘生冷,伤及脾胃,脾胃失司,受纳运化失职,升降不调,及成积滞。积滞日久,脾胃更伤,转化为疳。2.脾胃虚寒薄弱:脾胃虚寒薄弱,则乳食难于腐熟,而使乳食停积,壅聚中州,阻碍气机,时日渐久,致使营养失调,患儿赢瘦,气液虚衰,发育障碍。乳食不节与脾胃虚弱互为因果,积滞可伤及脾胃,脾胃虚弱又能产生积滞,临床上多互相兼杂为病。3.某些慢性疾病和感染虫症也常为本病的原因。1.积滞伤脾:形体消瘦,体重不增,腹部胀满,纳食不香,精神不振,夜眠不安,大便不调,常
有恶臭,舌苔厚腻。2.气血两亏:面色萎黄或苍白,毛发枯黄稀疏,骨瘦如柴,精神萎靡或烦躁,睡卧不宁,啼声低小,四肢不温,发育障碍,腹部凹陷,大便溏泄,舌淡苔薄,指纹色淡。
1.疳症(1)饮食异常,大便干稀不调,或脘腹膨胀等明显脾胃功能失调者。(2)形体消瘦,体重低于正常平均值的15~40%,面色不华,毛发稀疏枯黄,严重者干枯赢瘦。(3)兼有精神不振,或好发脾气,烦躁易怒,或喜揉眉擦眼,或吮指磨牙等症。(4)有喂养不当或病后饮食失调及长期消瘦史。(5)因蛔虫引起者,谓之“蛔疳”,大便镜检可查见蛔虫卵。(6)贫血者,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减少。(7)出现肢体浮肿,属于营养性水肿者,血清总蛋白量大多在45g/L以下,血清白蛋白约在20g/L以下。2.积滞(1)以不思饮食,食而不化,腹部胀满,大便溏泄或便秘为特征。(2)可伴有烦躁不安,夜间哭闹或呕吐等症。(3)有伤乳食史。(4)大便化验检查可见不消化食物残渣及脂肪滴。
治疗】1.积滞伤脾(1)治则:消积导滞,调理脾胃。(2)处方:揉板门,推四横纹,运内八卦,补脾经,分推腹阴阳,揉中脘,揉天枢,按揉足三里。(3)方义:揉板门、揉中脘、分推腹阴阳、揉天枢消食导滞,疏调肠胃积滞;推四横纹、运内八卦加强以上作用,并能理气调中;补脾经、按揉足三里以健脾开胃,消食和中。2.气血两亏(1)治则:温中健脾,补益气血。(2)处方:补脾经,运内八卦,掐揉四横纹,揉外劳宫,推三关,揉中脘,按揉足三里,捏脊。(3)方义:补脾经、推三关、揉中脘、捏脊温中健脾,补益气血,增进饮食;运内八卦、揉外劳温阳助运,理气和血,并加强前四法的作用;掐揉四横纹主治疳积,配按揉足三里调和气血,消导积滞。此外: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光剥,阴液不足者,宜推三关、揉外劳,加清肝经,补肾经,运内劳宫;烦燥不安,目赤多泪加清肝经;若有咳嗽痰喘,加推肺经,推揉膻中、肺俞;便溏者加补大肠;便秘者加清大肠,推下七节骨。另外可单用捏脊配合针刺四横纹治疗。也有用板门割治的效果也十分明显。
1.注意调养:在喂养方面,应注意遵循先稀后干,先素后荤,先少后多,先软后硬的原则。2.注意营养搭配。3.必要时应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别是对原发病、消耗性疾病的治疗。
北京有没有治疗白癜风的医院云南治疗儿童白癜风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