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X奎事件对于科研界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这次解螺旋老谈采访到了中科院的杨辉老师,请他谈谈一线科研人员对于此事的看法。
昨天解螺旋发表了老谈对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的杨辉老师的采访。杨辉老师作为CRISPR方面的权威学者,从技术角度分析了贺X奎的研究,有理有据的指出了他的一系列问题,认为贺X奎的整个实验都是完全失败的;而从伦理法规角度,虽然现行的法规对其个人没什么办法,但他的科研生涯已经结束了。(欲知详情请点文末链接)。
今天给放出的是杨辉老师对于事件后续影响的看法,以及他对基因编辑技术未来的展望。
技术是无罪的老谈:那我们现在已经对现有的很多事情做了评论了,包括技术评估、现有的法律法规缺失、一些野心家可能出于个人的利益/私利,而置整个学术界和民众的健康于不顾。那么我比较担心的是,如果以后技术成熟了,推广开来了,会不会对整个人类社会造成一个巨大的伦理规范冲击呢?
我设想了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富人根据自己的需要编辑出更强更理性更聪明更优质的后代,而穷人是没有能力编辑后代的,这会不会导致我们的社会更加的不平等?所以由此引出的一个问题是,技术到底是让人类变得更美好,还是让人类变得更糟糕呢?从您的角度,您是怎么看的?
杨辉:我个人来说,这其实是具有两面性的。技术本身没有罪,就是看你怎么用了。追求技术的进步和完善,是每个科学家一直以来的梦想。所以科学家去做研究这件事本身,是不应该被谴责的。但是所有的事情,都必须在伦理的框架之下去进行。
在未来技术应用的过程中,涉及到哪些技术能用;哪些技术不能用,又或者是穷人/富人之间的差别,这些都要经过整个社会伦理道德去讨论。就像原子弹的使用要接受伦理的审判,基因编辑技术也一样。
老谈:我设想的第二种状况。如果未来的社会,技术发展成熟了。可能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大部分人都编辑了自己的基因,而少部分人不愿意编辑自己的基因。不愿意编辑基因的人群,反而成了少数,成了异端。这会不会带来新的歧视?
杨辉:如果基因编辑技术非常成熟了,其实就相当于自然进化,而且是一个加速的过程。是否加快这个过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权。我个人的意见,这还是遥远的一步路,至少我预见的未来应该是看不到。为什么呢?一个是基因编辑技术的问题。第二,我们对于生命过程的了解,还没有那么透彻。到底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去搞清楚。
我们对于生命的了解还非常肤浅,现在还处于幻想的阶段。现在我能想到的还只是改变肤色、毛色这种比较简单的问题。但涉及到一些比如智力问题,我们远远没有了解透彻。
老谈:但是也许我们的后代比我们更聪明,等技术发展到那个阶段的时候,他们也许能想出更好的方法。我们站在现在这个时间点,或许我们不必替未来的后代去操心,说不定他们能解决我们现在的担忧。
杨辉:是的,但是这些假设离我们还比较远,无论从技术层面上还是从对生命的了解程度来讲。
第四代技术:单碱基编辑老谈:那我们由您的话题再来拓展一下。现在的CRISPR/Cas9技术是第三代,还存在一些技术缺陷。那么,现在的学术界对于基因编辑进行研究的时候,有哪些考虑?有哪些技术路线和方向呢?
杨辉:现在有一些我们正在进行的工作。比如说,CRISPR/Cas9技术的核心是把DNA在特定的位点形成双链断裂,就是把DNA敲断。但这种敲断存在不安全性。现在的第四代技术,叫单碱基编辑,不切断DNA,只是改变一个单一的碱基。DNA是由一个个的ATCG组成的,我只是把单个的碱基ATCG去转换一下。这样不用形成双链断裂,比第三代技术更安全。
老谈:单碱基替换的话,可不可以完全规避掉基因编辑技术的风险呢?
杨辉:当时大家是这么认为的。它不会形成双链断裂,就不会形成大片段缺失。但单碱基替换的技术会不会引起其他位点的变异?通过我们的研究,已经发现了单碱基编辑,也存在一些技术上的问题。
老谈:所以您已经通过实验证明了单碱基编辑还是存在问题的?
杨辉:这就是我为什么很反对贺X奎的行为。他没有很好的技术去检验这些错误。全基因组有30亿个碱基对,他只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