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视网膜疾病
“大夫,我以前只是晚上看不见东西,现在白天看东西也慢慢模糊了,是不是要瞎了?”“我们家代代都有人眼睛不好,我视力也下降了,我的孩子也会这样吗,能有方法避免吗?”
在临床上,我们几乎每周都能遇见这样的询问,来询问的患者往往是家族性发病,有时在本家族中出现类似情况的成员不在少数。经过系统的检查之后,结果最终指向了同一类疾病——遗传性视网膜疾病(inheritedretinaldisease,IRD)!
IRD种类众多,主要包括非综合征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P)、Usher综合征、锥-杆细胞营养不良、Leber先天性黑朦、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及各大亚型等。遗传模式上,IRD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常染色体隐性、X-连锁和线粒体母系遗传。
IRD目前都有哪些治疗手段?
一.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是将载体DNA整合到视网膜的特定细胞中,减缓或阻止患者的视网膜病变进展。目前研究表明,隐性遗传或X连锁遗传患者对基因治疗更敏感。对于已确定致病基因的患者,基因治疗是具有潜力和有效的新手段。
美国一项III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Luxturna(AAV2-hRPE65v2,vortigeneneparvovec)对RPE65突变导致的IRD具有显著疗效(NCT)。年12月,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已批准Luxturna作为第一个眼部基因治疗药物上市,这是首个用于遗传眼病的基因疗法。年11月,Luxturna被列入我国药监局发布的第一批临床急需境外新药公示名单,希望此药能够以免临床试验方式在我国上市,尽快造福中国患者!
我科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基因组医学研究所联合,成立中美遗传眼病诊疗研究中心,开展IRD遗传基因检测,为后续的基础研究及临床诊治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二、细胞替代治疗
细胞替代治疗是将细胞移植到患者眼内产生健康细胞,以期能够替代无功能的细胞并与剩余的视网膜细胞连接,恢复视功能。目前还处于临床试验阶段,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目前的研究中,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Cs)不涉及伦理和排斥反应问题,成为细胞移植的新来源。
医院国家科技部中英干细胞移植中心,采用重编程关键基因制备iPSCs,并将修复的iPSCs分化为RPE细胞,将RPE细胞种植于蚕丝蛋白生物膜上制备细胞膜片,移植至RCS大鼠模型,该项目成功完成,为临床应用基因修复的自体iPSCs来源RPE细胞移植治疗IRD提供实验基础和依据,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支持。并且也于近期启动了干细胞临床应用研究,推进干细胞移植治疗IRD的实施进程。
三、视网膜假体移植
视网膜假体是第一个被美国和欧洲批准用于治疗包括RP在内的终末期视网膜疾病的方法。
人造硅视网膜(ASR,Optobionics公司研发)作为第一个于临床试验中接受6名RP患者测试的视网膜下假体,直径2mm,由个微电极尖端无源微型光电二极管组成,被植入视网膜下后只被入射光线激活。试验患者均视力改善;Alpha-IMS(RetinaImplantAG,Reutlingen,Germany)是一无线视网膜下植入系统,能够恢复晚期遗传性视网膜变性失明(光感或更差)患者的视力。
视网膜假体移植目前虽只适用于终末期失明患者,但也给IRD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曙光。我科与德国图宾根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合作,共同探索视网膜假体在IRD治疗中的应用。
四、综合治疗
在RP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中,综合治疗贯穿始终,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目前,RP的综合或辅助治疗主要包括自体血清注射治疗、细胞因子治疗、高压氧治疗、营养支持治疗和经角膜电刺激或针灸等其它治疗,以及针对RP并发症的对症治疗等。
在针对RP患者的治疗中,我科可通过提取患者自体血液中的血清进行注射,对视网膜、视神经进行营养支持,可改善视网膜血管功能,有助于提升患者视力。此外,我科与德国图宾根大学合作,在国内率先开展对RP患者经角膜电刺激(transcornealelectricalstimulation,TES)和针灸眼穴位治疗;对伴有黄斑水肿的RP患者抗VEGF及抗炎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RP患者的视力,延缓RP进展。
遗传眼病专家出诊时间:
马翔眼科主任每周一、周三上午一部眼科门诊
专家简介
马翔教授,大连医院眼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眼科博士,全美眼科排名第一的Miami大学BPEI研究所博士后5年。辽宁省眼科学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全国委员,全国眼底病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眼科学组副组长等。从事眼科工作30余年,在眼底病、疑难复杂眼病、遗传眼病诊治方面造诣深厚。发表文章60余篇,全文及摘要SCI收录30余篇。主持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等课题,辽宁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二等奖2项等奖项。荣获国际眼科研究学会颁发的“突出研究奖”,“辽宁名医”称号等。
赞赏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