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黑蒙治疗专科医院 >> 黑蒙常识 >> 病虫害大丽花常见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大丽花常见病虫害防治

 

  一、大丽花青枯病

  1、症状

  根和块根被病菌侵染后变褐腐烂,地上部叶片萎蔫,下垂枯死。横切病根、茎,木质部呈黄褐色,并有细菌脓液溢出。

  2、病原

  为青枯病原菌PseudomonssolanacearumE.F.smith。

  3、传染途径

  病菌可在病株残体或土壤中腐生,在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则大量繁殖,遇寄主便从伤口侵入。高温多雨季节移栽时,若土壤或肥料带有青枯病菌,最易发病。

  茶花养护:阳台盆栽茶花的养护管理

  4、防治方法

  ①培育无病苗,避免在病区选择繁殖材料。

  ②不要用发生过此病的土壤种植。加强苗木管理,避免产生伤口。淋水要适当,并要防止病区灌溉水流向健株。发现病株应拔除烧毁。

  ③改良土壤:每亩撒施消石灰-公斤,施足腐熟农家肥,翻整土,使土壤肥沃、松散、微碱性,以抑制病菌繁衍,并增强植株抗性。

  ④药剂防治

  1)及时清除、烧毁病株,每穴灌注2%甲醛液或20%石灰水消毒,也可撒施石灰粉。

  2)发病初期用链霉素倍液或用30%DT(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倍液、70%DTM可湿性粉剂-倍液喷雾,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3-4次。

  3)也可用上述药剂灌根,每株灌药液0.5公斤,并结合喷雾,7-8天1次,连续3-4次。

  二、大丽花花枯病

  1、症状

  花冠发病。在花瓣顶端的部分呈淡褐色,发生圆形或近圆形的斑点,接着在花瓣扩展,花瓣从发病处枯萎,逐渐变褐枯死。外侧花冠发病向内侧花冠发展,导致腐烂花瓣下垂。

  2、发病条件

  病菌在5-25℃均可生长,而以20-25℃生长最适宜。秋季多雨和重瓣大型花发病重。

  3、病原(ItersoniliaperplexansDerx)

  属真菌半知菌亚门,丝孢目,锁霉属,花枯锁霉。病菌的菌丝易形成锁状联合,菌丝一些细胞形成小梗,着生不对称无色的芽孢子,有力地发射。病花残体上生存的病菌是病害的侵染来源。

  4、防治方法

  ①及时剪除并销毁病株。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②发病初期,用必菌鲨-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喷雾防治。发病严重时期,用喷克菌-倍液进行喷雾,可以迅速控制病害。

  养花:花痴入门15式

  三、大丽花白绢病

  1、症状

  大丽花基部发生湿腐,初为褐黑色,以后产生白色绢丝状菌丝体,并形成油菜籽大小的菌核。

  2、病原

  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rolfsiiSacc.],属半知菌亚门。菌丝白色,疏松或集结成线形而紧附于基物上,形成菌核,菌核小(直径0.5-1.0毫米)而齐整,初白色,后变黄褐色,内部灰白色。

  3、传染途径

  病菌以菌丝体和菌核在土壤中和植株残体存活多年,从植株根颈部侵害寄主。病菌寄主广泛,鸢尾、兰花、芍药、除虫菊、桃、梨等也常被侵害,引起猝倒、根腐、基腐和果腐。

  4、防治方法

  ①拔除病株,将土壤中的菌核集中烧毁,在病穴撒布石灰,或填入用70%五氯硝基苯粉剂加新土倍配成的毒土进行消毒。

  ②发病初期,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倍液浇灌病株茎基部,隔7-10天再浇灌一次。

  四、大丽花灰霉病

  大丽花灰霉病为害叶、花、嫩梢及芽。在叶上引起褐色斑点;在花上引起花瓣褪色或变褐;芽胺害后发生软腐。在潮湿天气,病部长满灰色霉粉层,即为病菌有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1、症状

  花部易受侵害变褐,进而发生软腐,重者花蕾不能开放,上生灰色霉状物(病原菌子实体)。因此,灰霉病亦称花腐病。叶上发病,则发生近圆形至不规则形大病斑,病斑常发生于叶缘,淡褐色至褐色,有时显轮纹,水渍状,湿度大时长出灰霉。茎部病斑褐色,有时显轮纹,水渍状,湿度大时长出灰霉。茎部病斑褐色,呈不规则状,严重时茎软化而折倒,为大丽花的主要病害。

  2、病原

  灰葡萄孢[BotrytiscinereaPers.],属半知菌亚门。分生孢子梗细长,分枝,有时近顶部呈二叉状,在短梗上生有分生孢子单细胞,卵圆形,通常产生黑色、不规则的菌核。

  3、传染途径

  病菌主要以菌核随病株残余物越冬。菌核在适宜条件下长出分生孢子梗,产生分生孢子,引起次侵染。病斑上产生的分生孢子梗,产生分生孢子,引起初侵染。病斑上产生的分生孢子依靠风雨传播,引起再次侵染。多雨季节危害严重,病菌寄主范围广泛。

  4、防治方法

  ①由于灰葡萄孢有寄生性也有腐生性,要及时将病花、病叶剪去深埋。

  ②实行轮栽。或换用无病菌新土。

  ③加强栽培管理,避免栽植过密,以利通风透光,提高植株抗性。浇水时不要向植株淋浇,以免水滴飞溅传播病菌。雨后注意排除积水。

  ④当病害发生时,可以使用喷克菌-倍液进行均匀喷雾,每7-10天一次,连续2-3次。

  云南:享誉彩云之南的八大花卉

  五、大丽花白粉病

1、症状

  大丽花白粉病危害叶片、嫩芽、花柄和花芽。病部表面产生一层白色粉状物,即分季孢子。叶片上几个小病斑可连接成大病斑。被害后,植株矮小,叶面凸凹不平或卷曲,嫩梢发育畸形。花芽被害后不能开花或只开出畸形花。严重时可使叶片干枯,甚至整株死亡。秋冬产生灰色的菌丝体及少数小黑点。小黑点为闭囊壳。

  2、病原

  为蓼白粉菌ErysiphepolygoniDC.,子囊菌纲、白粉菌目。菌丝生在叶片正、反两面。

  3、传染途径

  以菌丝体越冬。翌年温度上升至18℃-25℃时,菌丝体开始生长,并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在环境条件适宜时即萌发长出菌丝,产生吸胞,吸取组织内营养。高温高湿利于发病。

  4、防治方法

  ①及时剪除并销毁病株。加强栽培管理,注意通风透光,降低湿度。

  ②发病初期,用必菌鲨-0倍液,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喷雾防治。发病严重时期,用喷克菌-倍液进行喷雾,可以迅速控制病害。

  六、大丽花暗纹病

  大丽花暗纹病学名PhyllostictadahliaearumE.F.Smith发病症状:该病主要侵害大丽花叶部。初发病时在大丽花叶上形成圆形、半圆形或不整齐形的病斑。后成暗褐色大斑。有时在病斑上产生轮纹,羰斑中央部分成灰色,后期在病斑上可散生黑色小粒点。

  1、症状

  该病仅发生于大丽花上,发病后,可使大丽花叶部产生大块褐色斑纹,既影响其观赏价值,又有碍大丽花叶部的光合作用和制造营养。叶面及叶缘发生圆形或半圆形的暗绿色轮纹状的病斑。病斑以后变暗褐色,中间为灰绿色。病斑表面散生黑点小粒点。病重时,叶片凋萎下垂。

发生规律:该病的病原属真菌的半知菌类,以分生孢子器在大丽花病叶上越冬。第二年春分生孢子器顾熟,散放出分生孢子,随风雨飞散到期新的植株上萌发侵入。一般在湿润的条件下容易发病,室内栽培时常发病较重。

  2、防治方法

  ①冬季清除越冬大丽花的残枝枯叶,可清除第二年的侵染源,减少发病。

  ②在少量发病时切除并烧毁病叶,可抑制病菌的蔓延发展。

  ③注意合理施肥,不过多施氮肥,增施钾肥,并加强养护管理,能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④合理密植,及时排水,形成通风透光,不积水的生态环境,能减少发病。

  ⑤在大丽花萌发新枝叶时,特别在春雨和梅雨季节,每隔半个月喷等量式-倍波尔多液一交,连续喷2~3次,能有效地防止发病。如已开始发病,可在早期喷施托布津0倍液,以抑制其蔓延为害。

  ⑥发病初期喷洒必菌鲨-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倍液、40%多·硫悬浮剂-倍液、50%混杀硫悬浮剂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倍液、50%琥胶肥酸铜(DT)可湿性粉剂-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防治1次或2次。发病后期,喷施喷克菌-倍液,或阿米西达进行喷雾。

  七、大丽花褐斑病

  1、发生规律

  病菌在大丽共病叶残体中越冬,成为翌年的侵染来源。植株过于密集,通风不良,以及潮湿的环境发病均较严重。病害发生在6-9月份。

  2、症状

  最初感病叶片上出现淡黄色小点,不久即下陷并不断扩大,最后形成圆形或近圆形的病斑,边缘暗褐色,中央灰白色至浅褐色,稍具轮纹。病斑直径为1-5毫米,表面产生淡黑色的霉状物。

  3、防治方法

  药剂防治:发病严重时可用1%波尔多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倍液或其他杀菌剂喷洒。

  4、加强栽培管理

  植株栽植不宜过密,注意通风及花圃地的排水,降低湿度,以减少发病条件。冬季收挖块根时应彻底清除地面病株残体。发病期内发现病叶应及时清除并销毁,以减少侵染来源。

  八、大丽花夜蛾幼虫

  1、习性

  有昼潜夜出的习性,白天潜于植物附近土表下,夜间出来危害。

  2、防治方法

  ①于植物附近松土处找寻幼虫人工捕杀。

  ②浇灌90%敌百虫晶体水溶液-0倍液,或80%杀螟松乳油~0倍液杀除。

·END·

长按







































北京市治疗白癜风的最好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专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fdnqa.com/wahl/713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