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眼睛表现人的内心活动。但这和眼珠的颜色没有关系。蒙古人一般以黑眼睛为美,至少我们老家是这样。他们认为黑眼睛的人聪明,机智,好奇,擅言辞。
我小时候班里就有外号叫“黄毛”的同学,长浅颜色的眼睛。蒙古人对浅颜色眼睛似乎没有特别的看法。有人说浅色眼睛的人聪明,但也提防他们,说浅色眼睛的人狡诈。那是过去老辈人的说法,那时候还不时兴“白人崇拜”,审美还是很本土化,不像现在这么西化。
(据说)拉施特在《史集》里说,博尔只斤(Боржигин)的意思就是浅黄色/纯黄色(хонгоршар)。他说成吉思汗身形高大,蓝眼睛,头发和胡须是赤黄色。还说也速该巴特尔的后代都是赤黄色的头发,浅色的眼睛。
对于成吉思汗的描述有许多矛盾的说法,14世纪的拉施特也不可能见过成吉思汗。古时候的学者不像后人那样系统科学地研究,观察人种,自然描述的准确性要打折扣。
欧亚人种差异肯定是从北欧到远东呈过渡分布,中间的界限也是模糊的。就是在欧洲,金发碧眼的人也成减少趋势。我记得在哪看来的,说是金发碧眼再过不了几代就消失了,可能跟欧洲多元文化有关。
那当初蒙古帝国和前前后后其他的游牧帝国,可能都是多元化的存在,所以他们种族融合的程度可能超出我们的想象。
最近还看了个研究,说蓝眼睛的人,如果上溯共同祖先的话,他们的共同祖先距离现在更近。黄眼睛的人的共同祖先距离现在更远。(有点绕,肯定有更直截了当的表达,呵呵)
前些年蒙古人都看一本小说,蒙古女政客写的《绿眼睛的喇嘛》,算是蒙古迟到的伤痕文学。我只看过述评,估计和苏联50年代,中国80年代的政治控诉文学一脉相承。
这位女作者近年好像在做环保游说,努力在蒙古普及西式的卫生排便系统。德国小滚(ulan)好像早在20年前就在网上呼吁这个了,他说抽水马桶是检验蒙古发展的唯一标准。
这是我姑姑家的小外孙,眼睛也是蓝色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