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症状表现
(1)严重心绞痛,呈压榨感、紧缩感、窒息感,或胸憋、胸闷,时间长于20分钟。典型心绞痛部位为一个中心(胸骨中上段)、上下一条线(上至咽部,下至剑突)、放射至三片(左肩、左前臂尺侧、下颌)。 图1.典型心梗胸痛部位(2)休息和含硝酸甘油或消心痛或速效救心丸不能缓解。(3)常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有濒死感。(4)可伴有恶心、呕吐及上腹胀痛。(5)不典型心绞痛发作位于下颌、颈部、剑下、上腹部等,还可伴有心悸、气短、黑矇、晕厥或短暂意识丧失。(6)可有各种心律失常发生。严重者可表现为快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包括频发多源连发室性期前收缩、室速、室颤;缓慢性心律失常如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二.体征
(1)全身表现:表情痛苦、紧张、焦虑、烦躁、冷汗。 (2)心肺体征:心率多增快,少数心率可减慢。听诊可有S1低钝、病理性第3、4心音、奔马律、心包摩擦音等。警惕新出现的心脏杂音(机械性并发症可能)。呼吸频率加快,两肺下部细湿啰音。 (3)重症心梗患者还可有急性左心衰竭,甚至出现心源性休克。 (4)右心室梗死患者可出现体循环淤血表现,如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等,常伴血压降低。三.心电图
自首次医疗接触开始10分钟内进行12导联心电图,医院建立网络 图2.急性下壁心梗超急性期ST-T动态演变过程注:a:胸痛发作2小时,窦性心律,Ⅱ、Ⅲ、aVF导联T波基底部增宽,T波高耸直立不对称;b:胸痛发作4小时,窦性心律,Ⅱ、Ⅲ、aVF导联ST段斜型抬高0.1~0.2mV,Ⅰ、aVL、V1~V6导联镜像性ST段压低0.05~0.2mV;c:胸痛发作5小时,窦性心律,Ⅲ、aVF导联r波消失,Ⅱ、Ⅲ、aVF导联ST段斜型抬高0.2~0.3mV,Ⅰ、aVL、V1~V6导联镜像性ST段压低0.05~0.3mV;d:胸痛发作6小时,窦性心律,Ⅲ、aVF导联ST-T融合,Ⅰ、aVL、V1~V6导联镜像性ST段压低0.1~0.3mV。 图3.急性前壁心梗超急性期/早期ST-T动态演变过程注:a:入院心电图,窦性心律,99次/分,未见ST-T异常;b:胸痛发作1小时,窦性心律,78次/分,V1~V4导联R波振幅降低,V1~V4导联T波基底部增宽,T波高耸直立升降支不对称,ST-T融合形成单相曲线;c:胸痛发作1小时,窦性心律,92次/分,V1导联QRS波群呈QS型,V1~V4导联ST段凹面消失、斜型抬高0.1~0.3mV;d:胸痛发作6小时,窦性心律,98次/分,V1导联QRS波群呈QS型,V2~V3导联QRS波群呈rS型,V1~V4导联ST段凹面消失、上斜型抬高0.2~0.4mV。2.充分发展期ST-T变化表现为梗死面导联ST段呈单相曲线抬高,对应导联镜像性ST段压低,伴或不伴Q波形成。3.亚急性期ST-T变化R波减小消失,ST段回落,T波由直立逐渐倒置变深,Q波增大变深。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主要依据心梗性心绞痛的特点如程度重、时间长(>20分钟)、药物不缓解,同时有ST-T的动态演变及相应心肌坏死标志物水平升高,超过正常值上限2倍,但早期(起病2小时内)除肌红蛋白外可不升高,故早期诊断治疗不必依赖心肌坏死标志物水平升高。2.定位诊断(1)前壁心肌梗死:V1~V4导联受累。(2)下壁心肌梗死:Ⅱ、Ⅲ、aVF导联受累。(3)右心室心肌梗死:V3R~V5R导联受累。(4)正后壁心肌梗死:V7~V9导联受累。(5)前壁广泛心肌梗死:前壁(V1~V4)心梗图形累及V5、V6、Ⅰ、aVL导联。(6)下壁广泛心肌梗死:下壁(Ⅱ、Ⅲ、aVF)心梗图形累及正后壁(V7~V9)和(或)右室(V3R~V5R)导联。除上述定位导联外,还可伴对应导联的镜像性改变。3.鉴别诊断医院建立网络、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