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小小说/致命绝杀2.小小说/仙人指路3.评论/闪小说24块碎片
1、致命绝杀
文/白小良
一,劫掠
金的故乡在悬崖峭壁上。那山很高,快插入蓝天了,终日白云缭绕的。但金出生后,只在家里生活了一个来月,就被人抱走了。抱金的人身手了得,不然何以攀上那么险峻的悬崖。金的眼晴被蒙着,一双有力的大手把金抱到一个气味完全陌生的地方。后来知道这是在一个蒙古包里。金那时太小,不知道怎样逃走。再说眼睛一直蒙着,被缚在柱子上,也很难逃脱。在金的记忆里,这家人还不错。金有固定的住处,一个双手力气很大的男人天天和他接触,喂牛肉,说话什么的,话是听不太懂,但能从男人脸色和声调上判断出个大概意思来的。他还经常抱金出外散心。他还让金飞翔,比较信任呗。金渐渐认他做好朋友了。不,他应该是金严厉的父亲,老师,主人?对,还是叫主人贴切些。主人喂牛肉给金,但从来不喂饱。主人是为了让金保持饥饿感,以免丧失捕猎的本能。金表示理解,不理解又能怎么样呢,金的眼神犀利而顺从,想忘掉幼时被劫的不快记忆。二,金雕
对,我就是训雕人喜欢的那种雕。体形大,力量大,双爪和眼神都很犀利。能为人类猎捕,兔子就不用说了,我能为主人猎狐狸甚至野狼。狼是值得尊敬的对手,一般情况下,要两只金雕合力才有把握战胜它。白天训练了一整天,现在是晚上了,却睡不着。蒙古包里全是熟悉的气味和习惯的呼噜声。这里我用了习惯二个字,不习惯也不行啊。我一个月大,就被人劫持到这里了嘛。现实如此,但我还是有权利做梦,关于悬崖的梦。那时的襁褓多么舒适呀,那时的夜里多么宁静呀。那时候,压根就没有什么粗俗的呼噜声,爸爸妈妈的怀抱多么温暖呀。哎,不知他们现在着不着急了?如果我不被抱走,如果我仍然住在悬崖的巢里,如果,没有如果,只能面对现实。不过,我还是有一个奢望,等我为主人猎了好多好多猎物之后,主人能放我回到悬崖上去。还是失眠。人类有劫持、拐卖儿童罪,但我不希望主人入狱,毕竟有感情了嘛,只希望我挣够他的饭钱,他能让我回家,兴许能放行。主人看着挺善良的,人是顶级动物嘛,当然会有王者气度的。想给父母写一封信,说放心吧,爸爸妈妈,儿挺好的,这儿主人对我也还行。说来可笑,一开始,我天天失眠,这儿主人还放过金雕的录音来哄我睡觉呢,我一听就听出来了不是真的。晕倒,人类太会骗人了。明天得打猎了,保存体力要紧,睡了。三,绝杀大雪终于停了。金站在主人肩上,马蹄在坚硬的冰雪上答答地响。他们到了一个地方,主人将金的眼罩取了,金振翅晴空。纵身而下,一片黑影竟把那小东西吓呆了。收获不错,五、六只兔子。可主人脸色不太好看。第二天一早,主人拿了狐狸皮、狼皮放金的鼻子下闻。今天收获大,除了五、六个免子,还捉了一只狐狸,火红的,个不小。但主人的脸色还是不太好。回家,主人将一张狼皮使劲儿扔到金的身上。金明白了。但他知道,一个人对付一只狼是十分困难的,那就挑小一点的吧。金在高空巡视,一圈又一圈。金终于发现了狼的行踪。寻踪而去,金对狼心怀敬畏,但一想起主人就顾不得什么了。是呵,主人该有一顶新鲜的狼皮做的帽子了。金收束翅膀,箭一般射在一匹灰褐色的野狼颈上,狼大惊,没料一只雕就敢和自己决斗。刹时间,两个令人敬畏的物种展开了绝命搏杀,利爪,狼牙,四蹄踢踹,巨翅扑腾。雪雾弥漫,血光寒影,直杀到夕阳血红。金被狼拼死拖出了很远。但他至死双爪仍深嵌在狼的脖颈上。待主人循着雪上的血迹赶到时,金雕与狼双双气绝,四目圆瞪。首发《天池小小说》仙人指路文/白小良陈先生教象棋
陈先生开板教象棋:“马走日,象走田,小卒一去不回还……”先生强调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孩子们拿了笔记本,养成记录的习惯。
小白听话,一笔一划记得认真。二黑就不是这样了,他撇嘴说这些儿歌一样的东东一遍就记住了,说罢也不看先生脸色,自顾摇晃脑袋道:小卒了不起……风萧萧哇易水寒,壮士一去呀不回还,那壮士……叫什么来着……他歪头问先生。先生不理这个茬儿,要他赶紧记录口诀。二黑只好摊开本子,一边嘀咕“象”字难写。小白忙拿来自己的本子给二黑看,原来小白也没写“象”字,画一个大鼻子代替了。要问这位陈先生什么身世不清楚,大约属于怀才不遇的那一类人吧。他蛮有趣,时不时地就溜达出些云山雾罩的话来。比如教完小卒的走法以后,他便抑扬顿挫地朗诵起据说是邱吉尔的句子:“我们不过都是小虫子罢了,比小卒子还不如呢。”弄得两个学生张大了嘴。但学生们对于先生下边的话倒是理解一些的。二黑对于开首的话特受用。先生说:“卒子是奴隶,但一往无前占领九宫之后可就成将军了。尽管一路上九死一生,要明白,能够像易水边的壮士那样活一回,此生何求?”先生话锋陡转,一声叹息:“惜乎这是和平年代呀!”看着两个学生的表情,先生的话题终于回到棋局上:“棋上闲争战,人间任是非……这是朱熹的句子,人生不就是棋局嘛。”小白拿着本子尽力记录着先生的话,冷丁接了先生的话说:“我知道象棋里,这个仕为什么是带立人的了?”他自豪地看了二黑一眼,尽量用谦恭的声音说:“口诀说——贴身卫士护老将,只能斜走不出宫对吧?我觉得这个斜走太有意思了。”什么意思呢?小白只笑不说了。下了课,二黑问:“仕为什么是带立人的?”小白笑着,尽量用谦恭的声音说的:“为什么呢?因为领导身边的人提拔快呀?多少个秘书还有司机都当官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二黑的智商没得说,以某县状元的身份念完了一所名校。象棋上更牛,都获得象棋大师的头号了。小白高考惨淡只是学了秘书专科。后来进了公务员系统,从秘书干起天晓得竟然如鱼得水。那天两个人去看陈先生。老先生壮志不已,躺在床上仍然放眼天下,声音不算抑扬顿挫了,但还是有板有眼地朗诵起据说是李鸿章的句子:“人生乃火炬接力而已,某人自有某人之责任,岂关后悔乎?功也罢失也罢,总得换棒!”他枯槁的手拉了床边的年轻人,给出了一个总结:“孺子可教也!小隐隐于野。”“孺子贯通也,大隐隐于市。!”第一句给了二黑,第二句给了小白。二黑羡慕妒忌没有恨,小白的职位明摆在那儿。出来路上,二黑追问小白仕途上的秘诀?拗不过,小白才在可掬的笑容之后拐弯抹角透露了一点儿,他用习惯性的谦恭声音说:“真得没什么,咱从秘书干起不假,不像小时候象棋口诀的“仕”那样,只能“斜走”,咱走得是正路。二黑不满意,怪小白耍官腔,要他撂真货——说具体点儿。真得没什么,硬要说的话,这条不知算不算——陈先生早就告诉我们了嘛——好记性不如懒笔头!现在开会多,你时时都要准备一个笔记本子,大会小会都别忘了瞅领导说话的时候记录,这很重要!你看朝鲜金正恩去视察,旁边人员谁敢不往本子上记?有那么多值得记的吗?领导的话都重要?小白笑容可掬地说:你记得小时候我们笔记“马走日,象走田,一去不回返”,不会写“象”字时,我们怎么样了?画了一个大鼻子代替呗。是吧,怎么记随我们了。补充信息一则二黑的女娃求小白给办了工作后,得寸进尺,一天溜进伯伯的书房要笔记本看。白伯伯说真得没什么。女娃摇伯伯胳膊撒娇非要看,伯伯想了一下说,咱有那么多笔记本,你不能都看吧?他指着那一大摞笔记本。
女娃颠颠抽出几本,一时花容失色,因为笔记本记的大都是枯燥的棋谱!女孩子鬼脸问伯伯,你当着领导的面就记这东东?伯伯笑容可掬没吱声。女孩子翻来翻去终于有了新发现:“为什么第一步大都是兵七进一呢?这是什么走法?伯伯不失谦恭地说了句“仙人指路”。本文获"金佛山杯"全国小小说大赛铜奖
授奖词:《仙人指路》既继承近代官场讽刺小说的遗韵,又兼当代荒诞小说文笔,尤其在人物虚构和叙述中凸显当下官场中人的特有行状,因而别具一格。
闪小说的24块"碎片"文/白小良在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活跃于民间的闪小说正以类乎"大泽乡起义"的方式,惊艳了当下人们的阅读享受。中国闪小说已然进入中国作协系列,名称稍复杂了一点,叫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闪小说专业委员会,会长是程思良。笔者有一个名为《闲泉文学》的闪小说专业平台,笔者还曾写过《中国闪小说作品史略(初稿)》的东西,现在把其中的"导论"引用下,谈谈我对这个文体的看法。
导论原文(节选)如下:
中国闪小说的历史源远流长。在最初的巫术,祭祀里便可窥见它的影子,上古神话,六朝志怪、志人小说、一些道教、佛教故事,也可以当作闪小说来读。本文题为"中国闪小说作品史略",这一语词组合中,有"中国"、"小说"、"作品史略"、"闪"这几个较小的概念。中国小说和史略的意义明确,而对于"闪"的含义却不是十分明晰,国内有"微小说"、"短小说"等等十几种称谓,但中国作家协会只是将"中国闪小说专业委员会"纳入了其下属的学会之中,是有其权威性的。笔者认为闪小说之闪更强调从立意上鉴别优劣,强调描摹视觉上蓦然闪光,之于"闪电"之后的"雷声"、"雨景"则交给读者的想象力了。时语"开卷便看闪小说,引领阅读新潮流",便是受众对这一文体的认可。不仅在于其短,小故事、小段子也短,但对于读者的情感陶冶,智力提升以及精神世界的影响上,却远不能和闪小说相提并论。有人把诗歌里"绝句"的概念引入到小说,还有人举起了"绝句小说"的旗号,可绝句诗和律诗一样,大部分篇幅和精力用在议论抒情上,前边几行写景,后边几行作者就站出来了,或曰点题,限制了读者的想象力。好的闪小说更看重老老实实地描摹好事件的"珍珠",而贯穿珍珠的观念的"线"是引而不露的,读者凭自己的阅历和喜好倾向去开放解读。尽管对于闪小说的定义众说纷纭,但笔者号称写闪小说作品史,总得亮明意见,笔者对于闪小说定义是:闪小说乃是人界、天界、冥界人物命运闪光点的凝练叙述,一般不超过六百字。
下边是24则碎片化的想法:
01,要古人对月球的浪漫想象,不要当下发回的月球的清晰照片。也就是说,科学要求精确,文学则要求朦胧多义,像谢志强老师说的那样一一能见度低才好。能见度高的讽刺,揭露或者好人好事不行,常说的官场小说品位不高也是这个问题。小说不论是非,好坏,别讲道德的帽子,别去政治解读,文化解读就高级了,如汪曾祺的《陈小手》,而许行的《立正》则属于人性解读了。02,弄闪小说不必太正经,太严肃,它的常态就是顽皮,有趣,好玩。近来有个段子,定义医生的,算他山之石吧。所有人的归宿都是火葬场,全都在路上排队,医生的作用就是防止有人插队,时不时地把人从队伍拎出来往后面排排,当然,有实在拎不动的也只能随他了。小说的姿态是冒犯,颠覆,反叛。像郑板桥的书法和苏东坡写词一样不拘成规,孪请照就批苏东坡的词跑调,技术上不行,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因为苏东坡的词是"得意忘形",千古文章意为先。而书呆子才"得形忘意"。03,要重视写作的逻辑。作者和读者实际上是有契约的,对于读者来说,相信你写的东西,特别是细节是真的,是符合一般人的认知范围的,他才往下看,作品主人公性格逻辑、情节逻辑被常识颠覆了,读者就不往下看了。马尔克斯想让女人飞上天,就设计了毯子,神仙飞也要逻辑,他踏云。毯子、云就是比较符合飞翔的道具了。04,暗示的力量很强大。日常生活与小说创作的转换靠什么?有效而简单的方法就是一一暗示。即,用含蓄的语言使读者领会。旁敲侧击,引而不发,弦外之音,言外之意。05,悲剧也是一种正能量。我们提倡写光明面,主旋律,正能量,但这并不意味要排斥悲剧,还有一句话想说一下,在日常中窥见时代的痛处。的确,好文章要让人疼。06,不要怕别人说你模仿,当然,高仿更好了。文学史就是一部模仿史,但要注意这样两句话:①.用过去的阳光照耀当下,讲普世价值。②.十分重要的一点是,用现在的意识统领过去。有点绕,慢慢想嘛。几十年前国人一窝蜂地模仿卡夫卡。出了这个主义那个派的。后来有人不断复制《百年孤独》,中国有位作家可能和马尔克斯通天灵似的,高仿,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还有一个叫高行健的,模仿《等待戈多》也得奖了。07,批评现实主义永远活着。其实,文学不只是讲故事,他的核心应该是传播思想,思想的深度决定作品的历史地位,比如鲁迅。而汪曾琪闲情逸事了,写得美,是审美上的高手。有人提及了小小说的孙方友,我看了下他老人家的东西,传奇是传奇了,但路子不那么宽。我觉得,就当下的小小说作品集而言,孙老有资格获得鲁迅文学奖。冯骥才的小小说集获鲁奖了,其实,不便把冯老归入小小说作家里。当下的小小说作家里边,谢志强、滕刚、秦俑、安石榴是比较让人期待的,就获鲁奖而言。杨晓敏先生在小小说推广方面,劳苦功高,鲁奖没有评论奖吗?诚以为,比小小说更精萃的闪小说作品,完全可以凭着闪小说作品集角逐鲁迅文学奖的,上次,获闲泉文学社独资创办的~年度中国闪小说十大名家冠亚军的余途、程思良,是有希望凭着闪小说作品集获得鲁迅文学奖的(悄悄说一句,《闲泉文学》主编栾加合近期出版闪小说集《心归》,里边弥漫着"红高粱"的勃勃生机。值得期待)。当然了,谁弄文学也不是奔着大奖去的,但统筹兼顾也是中国作协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贾平凹不用说了,让人佩服,别总盯着他写字卖钱。余华也让人期待,十年磨一剑?近期磨出个《文城》?哎,他一直生活在《活着》的阴影下。看评论家谢有顺教授的文章,总让人文思泉涌哇。有人问,莫言怎么回事?莫言不一样,莫言是批判现实主义。他在模仿马什么魔幻现实主义的外衣里边藏了一颗貌似现实的心。08,写和看都要少一点才好。张恨水,大仲马毕竟算异类,也算厚积薄发吗?至少不能算薄积厚发吧。但这两位也不是项级。现在和乾隆一样天天写的人太多了,我们就不必把容量有限的脑袋灌得太满了,真正有益的文章就挤不进去了。看什么好呢?看和你灵魂相通的东西才好吧。就像莫言看《百年孤独》,一下子通上电了。09,文学喜欢傻人,要多写集百般无奈于一身的傻瓜。卓别林的流浪汉,苦涩的笑,人们比较喜欢看。再比如阿Q,比如唐吉诃德。写小小说的滕刚写了个傻了八几的异乡人系列,写闪小说的余途有老愚系列,王豪鸣有赵六系列,白小良有甄四(真事儿)系列。10,文章里写他说,是神。写他高兴地说愤怒地说的,是凡人。高兴也罢,愤怒也罢,读者难道不能从上下文中体验到吗?善良点,给读者一点想象或者分析的快感好不好?11,从本质上讲,小说是围绕麻烦开始的,它还有两位挚友:悬念和冲突。制造麻烦是作家的份内工作。而悬念和冲突则是把故事呈现在读者眼前的工具。失败的作品是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尾,最失败的是看了标题就知道大体情节了。我看文章的开头,就猜想结尾,猜对了,中间我就省略不看了。12,让读者魂不守舍的东西是什么呢?那就是——麻烦缠身的人物。至于麻烦是哪种类型并不紧要,只要对故事中人物命运至关重要就行了。伟大的故事都是活生生的人生,只是把庸庸碌碌的部分剔除了而已。13,阳光不锈。引而不发。不说破便是文化。说破了呢?(便是粗俗)说:一个文学青年,黄昏时分到一县城,一抬头见了大有深意的四个字,阳光不锈。第二天太阳出来又跑去看,失望了。原来是,阳光不锈钢制品店。14,翻旧出新。熟能生巧。利用库存形象。从集句诗到故事新编。在熟中生巧的过程中,我们强化了什么,弱化了什么,略去了什么,增加了什么,正是新创作的关键。15,摆脱欲望。把摆脱欲望的艰难挣扎写出来就是好小说了,写了人性。好的小说家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