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期《青岛昊鸿祥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公益版》
《初中生读懂的医案注释》
序
世间技艺,唯一不可以隐藏的就是医术,因为事关众生的身心疾苦,不可不仁,不可不诚也!
我从去年向社会推出我的个人临床医案来,其主要目的是:让初中以上文化的中国人,皆能看懂中医,皆会应用中医!如此中医想不兴盛都难!
但是从阅读者反馈的效果来看,不要说初中以上文化,就连中医同行能够完全领悟和应用的也就几十人而已。如此而来,大违我的本心。
我最近在反思,问题出在哪里?
后来慢慢明白问题出在自己身上:医案写的不够详细,因为我在现实临床中的时间有限,医案写的又过于简略,辨证要点,配方思路,用药的加减要点,应用扩展-----都没有详细阐述,才导致这个结果。
于是,我决定将临床应用频率比较高,有代表性的医案,重新进行筛选,一一详细剖析,阐述内容增加密度。
这样,读者只要看了医案后,便能一目了然与胸,一读涣然冰释,能够打开医思路,灵活扩展应用。达到“一方推出千万方,一法演出万千法”的境界。如此方可:”一花一世界,一方一天地,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医盛衰,个人有份,我虽俗世凡夫,中医有限,但敢不尽力乎!此道漫漫,我当一生而往之!是以为序!
周忠海
年9月30日星期六
写于青岛昊鸿祥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第一篇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节感冒的中医治疗总结
拒绝感冒珍爱生命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人的一生平均感冒次,每次平均持续9天,一辈子感冒症状持续时间大约为5年。按照一个人活80岁计算,人的1/16的生命就贡献给感冒了。也就是说人的一生中有2年在打喷嚏。
儿童通常每年会患4-8次感冒,但流感对老年人危害更大。
我临床20多年,在治疗感冒患者时,发现只要是感冒,往往用中药,一两副就可以治愈的,甚至“喝一次即轻,两次即愈”是常见现象。
而观察社会上西医治疗感冒:感冒一打点滴往往就是好几天,治疗周期是3----7天,即使发烧退去了,还会遗留下:全身酸软,浑身无力,流鼻涕,头晕,脑沉的身体不适症状。
而关于感冒治疗和护理的各种理论和方法都在流行,却存在着太多的对立和矛盾。
如:有的说发烧就是风热;不发烧就是风寒;有的说可以喝姜汤;有的说要喝绿豆汤;有的说喝板蓝根,有的说不能喝,因为板蓝要苦寒败胃;有的说感冒要泡澡,洗桑拿,要多出汗才能好;有的说不能出汗,出汗容易让人虚;有的说感冒传染;有的说不传染;有的说西医好;有的说中医好;有的说用抗生素;有的说不能用;有的说感冒不用治疗,可以自愈;有的说,感冒不治疗会转变成肺炎,气管炎更严重的疾病;有的说一年不感冒两三次,不是好事————等等。
以上种种说法,不要说患者了,连有的医务工作者自己都无所是从了!
呜呼哀哉!不忍“患者受其苦,医者感其惑”,故专门将感冒先从一个个临床医案讲起,再归纳总结,再从理论到临床,从西医到中医,来个全面的剖析比对,从中梳理出一套“简洁,有效,实用”的《中医速效治疗法》。供有缘的患者治疗和护理时,借鉴使用。
感冒医案:1两副中药治愈“重”感冒
赵某,近五十岁,山东理工大学的教授,人很胖,重感冒两天,一直打着点滴,可惜不见好转,于是不得不来找我吃中药。平时患者不愿意叫汤药,嫌弃汤药苦,此次得病实在难受,打点滴又不好,故而,不得不来找我吃汤药。
现有症状:怕冷无汗,浑身疼痛,后背特别发紧。
辨证:太阳伤寒,阳虚无法鼓邪外出。我于是将葛根汤与麻黄附子细辛汤并方,祛风散寒的同时防止阳虚而脱。
开方如下:
麻黄15克桂枝15克炙甘草5克杏仁12克炒白芍15克葛根30克生姜丝50克大枣12枚去核细辛5克蒸附子15克一天一副,两副。喝完药后,盖上被子取微汗,但不可以大汗。
数月后一起吃饭,告知:当时,两副药,其病即愈。
医案注释:
此患者是典型的风寒感冒中的葛根汤证。“外感引起的怕冷,无汗,疼痛”是本方的使用要点。因为患者体质不是很虚,突然受寒所致,所以病症当时虽急,虽苦,两副药即可“邪去体安”。
辨证要点:
平时尚属健康,忽得感冒,故而考虑外感,平时没有怕冷,突然怕冷—多为外寒,无汗---寒邪导致毛窍闭塞故而无汗,浑身疼痛----郁则疼痛,后背特别发紧----背为全身阳气升发之主道且太阳膀胱经所行之地,故阳气不阻或邪郁多能发紧。综合归纳:风寒感冒,寒郁全身之气机,太阳膀胱经不通。
配方思路:
麻黄,细辛,蒸附子,桂枝,生姜丝,共同为祛寒邪,开毛窃之主药,而且附子即能祛寒还有大补人体阳气功用,桂枝散寒也补阳,细辛散寒而长于止痛,生姜散寒而暖胃具食疗之特点。炙甘草调和诸药而补中益气为和药,杏仁辛温能升阳散寒为辅药,又能降而除逆气,止咳化痰,炒白芍缓急止痛,且能滋阴,防止众多辛温药耗阴化燥为佐药,葛根是后背颈项的引经药,且通经脉为使药,为主药,大枣为补气生液,健脾益胃不容小瞧。盖上被子取微汗—法以助药,事半功倍,但不可以大汗----防止过汗伤,散气耗阴,以中病为度。
用药的加减要点:
如果患者有汗,一定要减麻黄的量或者去掉麻黄,可以增加桂枝,炒白芍量,也可以加生黄芪,防风,炒白术,原本气虚或感冒后气虚症明显者,需加芪参,阳虚者附子加量,阴虚者加熟地,山萸肉,二冬,血虚者加当归,炒白芍,以似类同,原有痼疾加重者,需增之但需掌握好度。如患者身体原本阴阳气血虚,但不严重,未同新感混在一起加剧,就以“祛邪为主“或略加扶正药即可,感冒好了,再慢慢调理痼疾。小孩用量要视情况而减。
应用扩展:
此方不仅仅可以治疗风寒感冒,肺炎,气管炎,外感类的肺系疾病,而且对于脾胃虚寒,寒性痛经,风湿性关节炎,以及全身一切任何脏腑,只要遇冷严重的患者,只要体质不是很虚弱的病症皆可以应用。如果是阳气不足引起的心慌,头晕必须加大量的生黄芪党参附子,不但不耗气伤阳,反而辛温药化而疏通气,被我所用,以后我还会专门进行阐述。
经验总结
感冒或者由感冒引起的一般病症,(当然不能包括所有的感冒引起的变证)在临床中相对于内科的久病来说,是最容易见效,痊愈最快的。而且临床应用的方剂,不用像治疗内科久病,顽固病那样,药味那么多,药量那么大。
但需掌握以下临床应用比例非常高的方剂和常用药:
麻黄汤桂枝汤小柴胡汤,白虎汤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桂枝,柴胡,黄芩,姜半夏,附子,生石膏,附子,党参,这几个方子和常用药一定要领悟透澈,就会灵活应用了,仅仅会背是不够的,还必须把所有以上方剂的古今中外方剂医案和资料,尽量搜集全,然后用心领悟方剂配伍宗旨和感冒时的不同病机,自然就会融会贯通。
麻桂各半汤,柴胡桂枝汤,小柴胡汤加生石膏,葛根汤,都十分常用,可以归属以上方剂的加减方。
小青龙汤,五苓散,可以归属到附属方剂里。
周忠海临床常常如下配伍,供大家参考:
麻黄汤配附子治伤寒,防阳脱;桂枝汤加生黄芪治伤风,扶正气;柴胡桂枝汤加芪膏,扶正清热。
疑点问答
问:方中为何有主药,未见君药?
答:麻附桂皆为主药,实不好强分何者为君?何者为臣?况君臣佐使,在所有的方剂研究中,只适合大多数的划分方法,还有少部份,是不适合君臣佐使的划分。如果此方非要分出君的话,麻附二药不可少也。
问:临床中什么病见效快,什么病见效慢?有没有规律?
答:一般规律是“元气亏损,体虚病重见效慢;元气充足,体实病重者见效快;元气充足,体实病轻者见效更快甚至自愈”。本医案的“重”感冒是病症“急重,痛苦”而非元气虚,体质弱,否则,就未必两副能愈或病症虽除,体虚需善后调养了。作为一个医者立体的看待疾病发展和看清患者体质的底蕴,十分重要。
问:附子有毒使用时有哪些要点?
答:流通的附子一般有:盐附子,黄附片,白附片,黑附子,黑顺片(还分无硫黑顺片和有硫黑顺片两种),黑附子性最低,黄附片毒性最强,七八克进了有中毒的,盐附子和白附子介乎两者之间。我公布的医案都是用无硫黑顺片再蒸一个半小时,再晒干,再打成粉,效果很好还安全。
问:蒸附子的具体方法能不能公布出来?
答:可以!为了让更多的人掌握附子的应用和防止中毒,我每期的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