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黑蒙治疗专科医院 >> 黑蒙治疗 >> 老年高血压患者为何会出现低血压护士该如何

老年高血压患者为何会出现低血压护士该如何

 

白癜风治疗过程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86503.html

临床案例:

王大妈是一位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长期规律服用药物,血压、血糖控制得不错。王大妈经常早上起床时眼前发黑或站久了就会头晕,起初她以为是休息不好并没在意。

最近,自己吃完饭也感到头晕、站不稳,甚至早上还因为眼前一黑跌了一跤,一量血压特别低,到医院检查,卧立位测血压及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后发现,原来是体位性低血压合并餐后低血压。幸好发现及时,要不然在外面晕倒了可就危险了。。。

我明明是高血压

老年高血压中两种特殊低血压

明明是高血压,为什么会出现低血压呢?出现这种问题应该怎么办呢?下面我们就揭开老年高血压中两种特殊低血压的神秘面纱:

一、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指由卧位转为直立位时(或头部倾斜>60°)收缩压下降≥20mmHg和(或)舒张压下降≥10mmHg;根据发生速度分为早期型(≤15s)、经典型(≤3min)和迟发型(>3min)。

体位性低血压在≥65岁人群中的发生率可达15%,75岁以上人群可达30-50%。因此,体位性低血压的预防重点为老年人群。

1、为什么会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使用血管扩张剂等药物后血液重新分配所致血容量相对不足。

自主神经对血管调节功能下降

自主神经调节呈增龄性减退,随年龄增长,心脏顺应性下降、对交感神经兴奋时血管反应性降低,因此年龄越大,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机率越高。

一些疾病会影响自主神经调节,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血管运动中枢周围病变,也可能出现体位性低血压。

某些药物的应用

降压药中的α受体阻断剂(如特拉唑嗪等)、利尿剂(氢氯噻嗪、呋塞米等),血管扩张药(如治疗心绞痛的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甘油、消心痛等),某些中枢镇静剂、抗抑郁药等,较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

2、体位性低血压的危害?

增加心血管死亡、全因死亡、冠心病事件、心力衰竭和卒中的风险,还可以增加发生反复跌倒及衰弱的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3、如何避免体位性低血压?

起身站立时应动作缓慢

尽量减少卧床时间

避免使用可加重体位性低血压的药物,如α受体阻滞剂、利尿剂、三环类抗抑郁药物等。

通过物理对抗或呼吸对抗的手段改善体位不耐受的相关症状。

包括双腿交叉站立、蹲位、下肢肌肉的紧张状态、穿戴弹力袜及腹带、缓慢深呼吸、用鼻吸气、噘起嘴唇呼气等。

方法

评价

1

逐渐变换体位

使机体有时间调节自主神经

2

避免增加胸膜腔内压的动作,如过度用力,咳嗽等

可减少静脉回心血量,降低心输出量

3

避免卧位过久

可能加剧直立时低血压

4

物理对抗动作如腿交叉、弯腰及紧绷肌肉等

减少周围血液灌注,增加静脉回心血量

5

停用或减量降压药物

可使卧位血压略高以维持直立位时的血压

6

穿弹力袜和用腹带

减少外周血量

(下肢和内脏循环)

7

抬高床头10°~20°,白天坐斜靠椅

降低卧位高血压,

减少压力性利尿

首先应维持血压稳定,应选择可改善大脑血流量的降压药物,如血管ACEI或ARB,并从小剂量起始,每隔1~2周缓慢增加剂量,避免降压过度。如果经过非药物治疗,体位性低血压或体位不耐受症状仍然持续存在,特别是神经源性体位性低血压,可以考虑药物治疗。

其中米多君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USAFoodandDrugAdministration,FDA)推荐的一线用药,其他药物还包括屈昔多巴、氟氢可的松等,由于以上药物存在较多不良反应及治疗的个体差异,临床医师应该谨慎使用。

二、餐后低血压

餐后低血压是指餐后血压明显下降,即餐后2个小时内测量血压,收缩压与餐前比较血压下降超过20mmHg;或餐前收缩压不低于mmHg,餐后低于90mmHg;有些血压下降轻但出现心脑缺血症状(心绞痛、乏力、昏厥、意识障碍等),也属于餐后低血压。

Q:餐后低血压有什么表现?

A:部分餐后低血压患者无症状,少数可表现为餐后心绞痛、头昏、晕厥、黑矇(即眼前发黑)、乏力、口齿不清、跌倒、一过性脑缺血等心脑脏器缺血的症状。

为什么会发生餐后低血压?

热刺激作用于胃肠道黏膜使血管扩张;

食物中淀粉分解为葡萄糖,使活性肽分泌增多,引起内脏及全身血管扩张。餐后血管扩张、外周阻力下降,便发生了餐后低血压。

表现出眩晕及晕厥等

哪些人容易发生餐后低血压?

在我国住院老年患者中发生率可高达80.1%,多见于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帕金森病、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瘫痪和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对于老年人来说,因其血压调节能力低,加之很多人又患有自主神经病变,所以这类患者在进餐后血管扩张,血压也就跟着下降,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的低血压症状。

如何避免餐后低血压?

A.饮水疗法

餐前饮水~ml可使餐后血压下降幅度减少20mmHg,并有效减少症状的发生。对于需要限水的严重心力衰竭及终末期肾病患者需慎重。

B.

少食多餐可以减少血液向内脏转移的量和持续时间。

C.

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

与蛋白质和脂肪相比,碳水化合物在胃中的排空最快,诱导胰岛素释放作用最强,因此摄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更容易导致餐后血压迅速下降。中国人早餐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可适当改变饮食成分配比,适当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

D.餐后运动

老年人餐后20~30min间断进行低强度的运动(如步行30m,每隔30min一次)有助于提高心输出量,降低收缩压的下降幅度和跌倒的发生率,但不适合运动量过大。

餐后低血压如何治疗?

餐前血压过高可以导致更为严重的餐后低血压,因此,首先通过合理的降压治疗使血压达标,尤其是有效降低清晨血压。但要避免餐前服用降压药,宜在两餐之间服用。老年人服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50mg,可显著降低餐后胃肠道的血流量,减少餐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降低,有效控制症状,适用于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其他可能有效药物包括咖啡因、奥曲肽、瓜尔胶、二肽基肽-4抑制剂、地诺帕明联合米多君及血管加压素等,由于使用方法不明确,难以在临床推广。

总之,碰到发生过低血压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也不必恐慌,只要提高警惕,帮助老人做到常预防,勤保健,与医生配合,合理降糖、降压,就能防止这两种特殊低血压的发生。

来源:华西老年医学中心

推荐阅读

加群:各种专科护理


转载请注明:http://www.fdnqa.com/wadzz/125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