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黑蒙治疗专科医院 >> 黑蒙治疗 >> 中国房颤日丨

中国房颤日丨

 

01中国房颤日—6月6日AtrialFibrillation

医学上把成年人,60-次/分钟心跳作为正常值,但这只是教科书上的参考值。在临床上,老人偏慢,年轻人稍快,儿童偏快,这都属于正常现象。而一旦发生房颤,本来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消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房颤波(-次/分),通过房室结减弱传导,心室率也可达到-次/分,这时患者会出现心慌、胸闷、乏力、运动耐量下降等临床常见症状。另外由房颤引起的心室停搏可导致脑供血不足而发生黑矇、晕厥。一旦患者出现上述症状,他们将去看医生从而得到早期的确诊与治疗。但房颤发作中还存在无症状性房颤患者,因为症状不明显误认为自已是正常人,从而耽误了正常的必要治疗,如抗凝治疗等。房颤并发左心房、左心耳附壁血栓易引起动脉栓塞,其中脑栓塞、中风最常见,是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原因。而这部分无症状的患者以血栓栓塞并发症为首发表现,这就是因为没有进行正规的抗凝治疗而发生左心耳血栓,导致血栓栓塞、卒中。因此说,无症状性房颤不但没有什么好处,反而有潜在的风险。

“防”颤

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生活方式的不规律,房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卒中相比,房颤导致的卒中更加可怕,其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如果忽视房颤的治疗,所带来的危害也越来越大!

02房颤的危害AtrialFibrillation

1.脑中风及血栓栓塞:

脑中风及血栓栓塞:房颤增加缺血性脑中风及体循环动脉栓塞的风险,其年发生率分别为1.92%和0.24%,其缺血性脑中风的风险是非房颤患者的4-5倍,中风的发生将导致近20%致死率及近60%致残率。

2.心衰:

心衰和房颤常同时存在并形成恶性循环,两者有相同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脏瓣膜病等,房颤使心衰的患病率增加3倍且加重心衰的症状。

3.心肌梗死猝死:

房颤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增加2倍,但与年龄相关性较小。另外房颤还可导致室颤而致病人猝死。

4.认知功能下降、痴呆:

房颤增加认知功能下降、痴呆、阿尔兹海默病、血管性痴呆的风险,即使对于没有脑中风的患者,房颤同样可以导致认知功能下降,其中对认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学习能力、记忆力、执行力和注意力几个方面。

5.肾功能损伤:

肾功能不全是房颤的危险因素,同时房颤患者中肾功能不全的风险也增加。

房颤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不能根治,主要目的是恢复窦性心律、控制快速心室率、防止血栓形成、预防脑卒中。

关于手术治疗

近年来,针对房颤的预防和治疗取得不少进展,为了提高房颤的治疗效果,达到精准化的消融,我们不断进行着探索。

微创房颤消融术就是其中之一,它只需在单侧胸腔操作,消融线连续、透壁性好,同时可消融心外膜自主神经节和Marshall韧带、切除左心耳,明显提高了消融效果,创伤又小,为孤立性房颤患者治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复杂的持续性房颤患者适合“杂交”消融技术(既往导管消融失败、外科消融术后复发等患者)。

房颤的杂交手术

房颤的杂交手术是指应用内科及外科两种技术联合起来治疗房颤。房颤的杂交手术充分利用了内外科各自的优点,能够进行心内膜、心外膜消融,电生理标测,大大提高了房颤治疗的成功率。房颤的杂交手术分为两类,一类为“一站式”杂交手术,另一类为分期杂交手术。一站式房颤的杂交手术是指:对于孤立性房颤患者进行微创手术心外膜消融与导管心内膜导管消融同期手术,在同一手术室进行,先进行外科房颤手术,作好消融线路,切除左心耳,同时消融交感神经节等。然后再进行内科导管消融与电生理标测手术,以提高消融的成功率。分期杂交手术是指外科治疗的房颤患者,术后3个月至12内房颤复发,再次进行心内导管消融手术。手术时不进行电生理标测,寻找房颤复发的原因,以补充外科消融后再通的漏点,消除异位兴奋灶,恢复窦律。分期杂交手术因为不在同一时间、同一手术室进行,所以对病人手术创伤小一点,对医院手术室的要求也相对低一些。

梅举主任提醒:

房颤患者改变生活方式,如多做运动、戒烟酒、避免饮用有咖啡因的饮料,并经常监测自己的血压和胆固醇水平,以及遵从低盐和低脂的饮食习惯等,都有助于预防卒中发生。

明天(6月6日)我们即将迎来第8个“中国房颤日”,在其来临之际,我们还是要进一步加强房颤(“防颤”)观念,一定要有预防卒中的意识,应把预防卒中作为首要大事。

完往期精彩回顾▼房颤百问百答回顾房颤百问百答回顾房颤百问百答回顾

上海交通大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fdnqa.com/wadzz/116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