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黑蒙治疗专科医院 >> 黑蒙诊断 >> 夏正安饿死医生

夏正安饿死医生

 

北京白癜风哪家最好 http://www.bdfyy999.com/

不断有人置身险境。

昨天有人跟我说:

“高血压让我付出很大代价,很是郁闷,才三十多岁血压就这么高了?医生讲我需要吃降压药,一吃就要终身吃。想想都怕,真的不想自己下半生每天靠服药度过。所以我想问问这个病能不能调理好,具体要怎么做?至于费用方面该要好多是好多,只要我的病能好......”

我告之今年不接新人了,需留些时间自我梳理。

他又说:

“认识您之前我对中医一无所知,也没找过中医,你不接诊我该怎么办?这血压我真的好怕,如果不控制好肯定是不行的。哎……本想着趁这次住院来找你。”

类似的病人,类似的惊慌失措,太多太多。

还有很多家长来求助,说孩子身体如医院跑。

我常说,应该自己懂点医。

要不要学点医?

很多人说太忙了,或者声称”社会分工”,认为自己不需懂医。

治病是医生的事啊?!

把自己的健康医院……

要知道,医,不是一门职业,而是人存于世,必懂的常识。

人的身家性命,岂可随意交于他人之手。

命自我立。

此所谓自古以来的”文人通医”。

汉朝长沙太守、医圣张仲景曾经痛彻感叹:

"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呜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憃若游魂。哀乎!趋世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

二千年后,我们依然感叹:

危若冰谷,至于是也!

应当“留神医药,精究方术”的“当今居世之士”,

应当“通医”的文人,

其实就是普通人,就是今天说的知识分子,就是你们各位。

年前《北京流感中年》刷屏,

看完文章开始悲哀,看完评论才真正凉透了心。

文章后精英们的评论,大多只在感叹疾病的凶猛,感叹生命的脆弱无常,感叹国家对特效药的研发不力,感叹没有尽早吃抗病毒药………

很少有人去反思疾病和治疗观念。

如今放眼看去,各行各业的精英不少,懂医理的有几人呢?

?

年后没多久,《流感下的北京中年》这档事,

真实发生在我一个学生身边。

年前流感大潮中,她邻居一位七十岁的老爷爷也不幸中招。

她说记忆里,邻居家的这位爷爷身体硬朗,每天骑自行车四十公里锻炼身体,走路比很多年轻人还要快。起初老人家以为就是个普通的小感冒,也没当回事,后来严重了,医院,然后就开始了长达二十多天的输液,却始终没有看到好转,再次检查变成了肺心病,呼吸困难,上了氧气。

我的学生家里是开西医诊所的,当时全家去东北旅游了,回来后她医院看老人时,已经用上了呼吸机,医医院做手术还有希望......

没几天,噩耗传来:就在大年三十,老爷爷永远的离开了。

随即在她家展开了一场讨论。

她这个正在学中医的的女孩,和她的一屋子西医家人展开了一场讨论。

她认为老爷爷的感冒并没严重到致死的地步。

她的家人们说,不要小看一个感冒,临床上很多时候真的会要了人命。

的确,每个医生都以治病救人为第一准则,没有哪个医生不希望病人康复出院。

感冒了就吃药,再不好就输液,医院的处理方案并没有错。

只是,所有的不幸,都值得我们去思考。

如果非要说现代医学,代表着“科学”,

那么,过分依赖“科学”,是否也算一种“迷信”?

这个世界上,是否只有一条路?

是否非要一条路走到黑?

我学生告诉我:那次流感她们全家也不幸中招,先是她母亲感冒,她赶紧煮了姜汤给她喝,然后饿了她两天,第三天就好了。接着是他爸爸咳嗽,他坚用他自己的治疗方法,吃了半个月的药也没好,拖了一个多月。而我学生最后也在生理期感冒了,鼻塞、咳嗽,她爸爸一天无数个电话催促回去输液,她坚持没回去,来找我,第二天早上起来感冒咳嗽就好了。

她跟家人说,中医西医各有优势。但你们不要再说中医治不好病。

嗯,看上去,不管再忙,不管从事什么职业,还是应该学点医!

学点什么医好呢?

我见过很多病人或家属,聊起病情和治疗经过,医院的西医大夫都要专业。

各种数据指标,各种奇怪拗口的病名,各种很多字我都不会念的药名,各种治疗专业名词,他们脱口而出,如数家珍。

我常感叹,凭这些人的智商和钻研精神,如果来学中医,一定成高手。

只是,对于个人而言,无论你在西医学习上花了多少心力,你终归医院去决断和实施。

在治疗过程中,不管你西医知识多么”专业”,你只能是一个旁观者。

假如你自恃懂一点,这般那般去说道,去指手画脚,人家一句话就可以把你顶回去:“你是医生,还是我是医生?”

就算你是自学超人,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把西医的病理学解剖学药物学外科学内科学心理学全部掌握了,每天买菜时盯着猪肉牛头羊肝狗肺观察肌肉纹理血管走向,每天做饭时挥舞柳叶刀割肉切肉,以指望有朝一日在家人生病时,亲自送上“温柔的一刀”……

你还是难以施展才华。

为什么?

因为西医治疗行为的实施,需要团队行动。

你能在家里除洗衣机冰箱之外,再去买一堆B超心电图CT机吗?

你能在厨房除了油盐酱醋之外,再准备一堆各种试剂各种验血验尿验大便的瓶瓶罐罐吗?

你能在灶台下除了煤气罐之外,再塞进比人还高的氧气瓶吗?

你能在雇请保姆请月嫂之外,再去请一批护士麻醉师吗?

你能在设置书房儿童房之外,再留几个房间作为隔离室手术室吗?

你能在需要输血的时候,敲开邻居的门及时给你献上B型或AB型血?

你能在浴缸用福尔马林泡一具尸体标本以供学习揣摩?

中医不一样,一个人足够了。

真正的中医诊所,可以一个人,对付一切。

田边地头也好,远山僻壤也罢,三个手指头,几根银针,几把野草野花,够了。

此等差异是医学体系的理法观念决定的。

无须去对比中医西医的高下。

不管怎样,从便利性和个人可操作性而言,中医的优势显而易见。

很适合作为“家庭医生”之首选。

好吧,学点中医。

学什么样的中医?

这些年以来,中医的气数,也就是在苟延残喘。

原因是多方面的。

也有中医的自行滑坡和自甘堕落之因素,怨不得人家恶言相损。

前几天,有位女子给我发来一大段话:

91年的我,在过去几年里我都缺乏年轻人该有的青春与活力,曾经被别人嘲笑20来岁的年纪,60.70岁的灵魂和身体。形体虚瘦,身体上极易疲乏困倦,即使什么都不做也常感气短乏力,手脚长期冰凉,而且腰椎和膝盖也不好,一到阴雨天就疼。

生活中我常也缺乏热情,常有无力感和挫败感,我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我明明很爱惜身体:“很少熬夜,很少吃垃圾食品,每天按时按量吃饭、大量喝水、爱吃水果、酸奶,曾经还一度拿水果酸奶当饭吃……”结果身体是越来越差,一度很绝望。

后来由于喜欢看书而做了儿童国学老师,因接触国学而知道了中医,仿佛发现了新大陆我兴奋不已,前年下半年我多医院去找中医专家调理身体,中医院的大夫惜字如金,每次去只管开一大堆药,我陆陆续续喝了将近大半年中药,身体只是略微有些起色。

直到去年上半年我偶然看到一篇古一舍的文章,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过去了,出乎我的意料,您看病比以往我见过的任何一个医生都要细致,而且没有开药,告诉我是虚寒体质,让我改变饮食生活习惯:不渴不喝水,每次小口喝,吃饭七分饱,不喝汤,少吃生冷寒凉水果,有时间就艾灸,我按这些建议坚持了一段时间,腰椎和膝盖的问题明显好了很多,整个人精气神好了不少。只是亲友见我瘦老是来干涉我的饮食,为此我纠结挣扎了很久。

后来我感冒了一次,咳嗽十天后实在扛不住了我便又医院,看病的中医大夫才听我说了几句话就开单子让我做检查,然后断定我是肺炎,建议我住院治疗,我懵懵懂懂的办理了住院手续......

然后在输液前的最后关头我咨询了您,我记得当时是放假前夕,您说已经离开工作室,回了家,听了我的描述建议我不要输液,赶去您的工作室。

当晚针灸了一次,咳嗽缓解,接下来几天只控制饮食,四天后我的感冒咳嗽完全好了,没有吃药打针。

医院办出院手续时,医院的医生给我开了十天的输液清单,外加一大堆中药和中成药,想想都后怕。也是这一次的经历让我从此对夏老师深信不疑,如果没有遇见您,我依旧会在错误的生活方式里渐行渐远,直至大病。

如今的我已恢复了往日的青春活力,并用自己的实力行动去影响身边的亲朋好友,即使过程艰辛,我也要努力让古中医的理念让更多人知道,多一个人知道就多一个人受益!

对于您我除了感恩还是感恩!衷心祝愿小悦悦健康快乐成长,祝夏老师一家阖家幸福!

学中医,当师求汉代以前。

方药当学《伤寒杂病论》,针灸当学《内经》、《难经》等经典。

这些年来,中医的传承传教,是存在很大问题的。

而市面上打着中医幌子的乱象乱行,也在不断抹黑着中医本身。

靠西医的检查报告就开出方子抓药,算中医理法吗?

别说只要是中医中药刮痧汗蒸艾灸,就绿色环保了。

辨证不对,照样伤身误人。

如今中成药和补品的滥用,触目惊心。

学中医,不是说就非要成为大夫。

中医不是一项技能。中医就是生活。

如果不懂医理,一开口说话就是错,一吃东西就是错,一运动就是错......衣食住行敬老爱幼干什么都容易出错。

学中医,符合常理的观念和思维最重要。

学针灸,不一定就是何时何地非得用针。

懂得了病理经络穴位,有时用指头按压一下,也能解决问题;

学方药也不是碰到任何问题非得开方用药。

说白了,学了《伤寒论》,你也才会真正的搭配做菜和合理食疗。

学点中医,是为了防止把小病治成大病。

学点中医,是为了在遇到大病时懂得择医,在治疗时懂得配合。

学点中医,是为了明白该怎样面对自己的身体。

现在流行天天手中一杯枸杞茶,似乎这就是养生了?

不要认为中医的这一套很简单。误区太多。

我有一位住在外地的亲戚,平常很注意“养生”,每天自己用苦瓜粉和苦丁茶泡大量的水喝。这样的胡乱养生,医院。年前在出差时心脏不适,医院做了支架,他非常配合治疗。但很快又出现各种问题再次住院手术.......

去年九月,一位女士来面诊,我建议她停下去健身房挥汗如雨。

她说才办的卡,而且听说去健身房可增强她的体质,能解决她的痛经,她说她想试试。

既然拦不住,只能由她按自己的法子了。

昨天该女士又来了。

说去健身房一个半月,又出了一个半月的大汗,

痛经没解决,而且感觉身体更差了。面色苍白,眼袋浮大,稍微久开一下车腰就痛…

还有位女士告诉我,说他先生就是一肉食动物,去年带他妈来过我工作室,本来他自己也想找我看看,期间听我跟一个肠癌患者说进食别超过七分饱少吃肉,他扭头就走了,说不让他吃肉还不如死了算了。

对这位先生,不需有微词。

人生短短不过百年,各人按自己的意愿生活就好。

只是,很多人平常对《黄帝内经》的养生观念不屑耻笑,

如果他们平常这样不拘小节,我行我素,万一病来时也能置之一笑呢,我会很欣赏。

能无所谓到底,就是好汉。

可是,太多人平日看上去不怕死,熬夜、酒肉、嗔怒、为所欲为,

或者自以为是的乱养生,

真生病了,又怕得要死,惊慌失措,在医院下跪的场景时有发生。

不管怎样,如今的情形,医院是有存在的价值的。

毕竟中医是小众医疗,这是事实,

找到好的中医治病更是小众。

自古皆然,于今为甚。

医院人头攒动,一床难求,

而作为一个普通人,能遇到一位靠谱中医的几率,

医院的同一间病房同时找到两张相邻空床来拼成双人大病床的几率。

黑中医的浪潮时起时伏。

社会太浮躁。治病易治命难。

一些真正的中医开始隐退。

当然,总还有一些徒有虚名的人在点缀着表面的浮华。

既然,好中医难求,自己更应自惜。

所谓的疾病,不是从天突降的恶魔,一定是与病者相约而来。

哪有什么突如其来的绝症?

无非是长期衣食住行有误的集聚,

无非是贪嗔痴慢的代价,

无非是乱治误治的成果。

即便是很多所谓的遗传病,哪是什么真遗传?

无非只是遗传了家人的身心生活习惯而已。

即便是很多所谓的先天性疾病,哪是什么真先天?

无非是孩子们在为父母孕育前后的愚昧或错误埋单。

或大或小的疾痛,

其实是上天向我们点亮的一盏盏信号灯,

是上天向我们响起的一声声警报号,

提醒我们该审视自己,提醒我们拨乱反正。

这几年来,我越来越强调病人自身作为,淡化医治之功。

因为在我们看来,

真正治好病的是病人自己,是他们身心的大药。

医者能做的,

不过是或吆喝一声提醒误入迷途,

或递根拐杖,或搀扶一把,或踢掉几块他们脚前的乱石……

仅此而已。

方向还是得病人自己选,路还是得病人自己走。

是瘫倒在地还是自强不息?

是随众皆醉还是唯你独醒?

是随波逐流还是逆流而上?

是步入深渊还是迷途知返?

全靠你自己的认知和选择。

医治的功用,无非是顺应病体自身的作为走向,或推或扶或拉或扯。

胡拉扯,瞎推扶,无论你救人之仁心如何切切,

都属误治。

行有不得,返求诸己。

医院和医生,是典型的向外求。

求助于各种保健品,求助于于专家,求助于高端仪器,求助于新特效药,求助于杀敌五千自残八千的所谓高科技疗法.......

健康和幸福一样,

向外求,是永远得不到的。

即便千里迢迢过来的人,

我也只喜欢给身心建议。

我不希望他们对医药产生依赖,即便是中药。

虽然人们现在早已习惯对医药产生依赖。

大家都指望医药为自己远离常识的认知、恣意享受及离谱欲望保驾护航。

不拒绝人类这一要求的医者或医学,

是不人道的。

会导致人类迷途到不复之渊。

宋代写出《小儿药证直诀》的钱乙说,

医生是这世界上最清白的营生。

我希望如今还是。

我希望永远都是。

医生是值得所有人尊敬的职业。

但是,

对于怂恿你丧失常识丧失自愈力的医生,

对于助纣为虐助你恣意膨胀欲望的医生,

你应当,饿死他们。

你完全有能力,饿死他们。

最后一句相当重要:

如果这个世界上果真有神医的存在,

那一定是我………………………………………………………………………………………………………………………………………………………………………………………………………………………………………………………………………………………………………………………………………………………………………………………………………………………………………………………………面前的你。

作者简介:

夏正安,行于麓山下,走于湘江畔,遥望仲景先圣,潜心研习古中医。

座右铭:该守心时,能守心;想出手时,能出手。

夏正安

行有不得,返求诸己


转载请注明:http://www.fdnqa.com/wadwh/143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