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背景
Leber先天性黑蒙症(LCA),是一种严重的视网膜营养不良症,且在出生一年后尤为明显。视觉功能通常较差,且伴有眼球震颤、迟缓或近乎瞳孔反射、畏光、高度远视以及圆锥角膜。视力极少高于20/。其中一个典型特征是Franceschetti眼手征兆,包括按压、戳、揉眼睛。眼底外观极其易变。虽然视网膜最初表现正常,但在随后的童年中经常发生视网膜色素变性。且视网膜电图(ERG)的特征是“无法检测”或表现为严重异常。
临床诊断
Leber先天性黑蒙症(LCA)作为先天性或婴儿早期失明病症最初是在及年由TheodorLeberon临床观察而发现的[Leber,Leber]。目前尚未有统一的诊断标准,但有几项临床特征被高度采用:
失明或严重的视力障碍通常在出生后六个月内出现病症。LCA患者通常视力不高于20/[Cremersetal]。
暗视和明视视网膜电图(ERG)消失或大幅度降低,正常的ERG即可排除患有LCA的可能性。但视觉诱发反应是可变的。
眼手征兆,以戳、揉和/或按压眼睛为特点[Fazzietal]。虽然这个征兆曾经被视为LCA患者所特有的现象,但在其他严重的视力障碍综合征中亦可发现。
家族史符合典型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LCA患者通常有以下几项特征:
行动迟缓或近乎丧失瞳孔反射表明有严重的视网膜功能异常;
眼球震颤:当进行凝视的时候,眼球以钟摆式或各方向转动的方式震动;
高度远视(5屈光度),这被认为是眼球正视化(眼睛适应视觉刺激的能力)异常的结果,是早发型视觉障碍的后遗症;
畏光;
圆锥角膜,一种非炎性的中央角膜自限性轴向鼓出现象。圆锥角膜能显著地影响个体的视力但通常不是构成LCA视觉障碍的因素之一。
视网膜检查结果:无视网膜病变可诊断为LCA或其他某种基因亚型。虽然在随后的生命中眼底异常频繁出现,但在LCA患者的婴幼儿期且代表性地表现出正常的眼底外观或只有视网膜色素上皮细微颗粒、视网膜血管窄和罕见的不同阶段的黄斑萎缩。
需要注意的是,在患者身上能发现三种更特殊的视网膜表型:
在CRB1变异的患病个体中有动脉旁视网膜色素保护上皮(PPRPE);
在RPE65变异的患病个体中有“半透明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白点和独特的星形黄斑病变;
一些患病个体从婴幼儿期开始有进行性黄斑萎缩。因为清晰的边界,这种边界层被称为“黄斑缺损”。虽然也有报告称这种情况出现在AIPL1和CRB1的变异中,但“黄斑缺损”与LCA表型相关性研究最密切的是NMNAT1变异[Chiangetal,Falketal,Koenekoopetal,Perraultetal]。、
检测
LCA的诊断基于临床表现。已知由17个基因的致病变异导致LCA:GUCY2D(位点名称:LCA1),RPE65(LCA2),SPATA7(LCA3),AIPL1(LCA4),LCA5(LCA5),RPGRIP1(LCA6),CRX(LCA7),CRB1(LCA8),NMNAT1(LCA9),CEP(LCA10),IMPDH1(LCA11),RD3(LCA12),RDH12(LCA13),LRAT(LCA14),TULP1(LCA15),KCNJ13(LCA16),和IQCB1。并且,LCA的诊断中有一半以上能通过这些致病变异解释。已知至少还报道了一个其他致病位点,但基因仍然未知。
治疗
治疗特点:患者及其父母在所在地的一个为视力损伤儿童开设的机构中治疗是有补贴的。患者可以通过矫正屈光不正,尽可能使用低视力辅助器,以及提供适当的教育和工作机会。
继发性并发症的预防:尽可能组织孩子按压和戳眼。
监督:周期性的眼科诊断评定视力、屈光不正矫正试验,以及对仍有部分视力的患者进行弱视、青光眼和白内障的测定。
遗传咨询
LCA主要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理论上,若父母为携带者,则孩子有25%的可能性患病,50%的可能性为无临床症状的携带者,以及25%的可能性为不患病也不是携带者的健康个体。如果在患病家族中有已知致病基因,那么有必要对有患病风险的亲属做携带者测试。通过实验室提供的目的基因或定制测试的产前诊断对于有较高患病风险的胎儿来说也是必要的。极少出现由CRX为致病变异引起的LCA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情况;如果出现由新CRX变异引起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则应当考虑该患者为无家族史的LCA个例。
--------------END--------------
赞赏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