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黑蒙治疗专科医院 >> 黑蒙饮食 >>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影像诊断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影像诊断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primaryangiitisofthecentralnervoussystem,PACNS;primarycentralnervoussystemvasculitis,PCNSV)是主要局限于脑实质、脊髓和软脑膜的中小血管的罕见重度免疫炎性疾病。年Harbitz首次报道了一种原因不明的血管炎;年Cravioto和Feigin将其称为孤立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并作为一种独立疾病首次被提出。年Calabrese和Mallek系统报道了8例该类疾病病例,并将其统一命名为PACNS并系统地提出初步临床诊断标准,年Birnbaum和Hellmann对既往报道进行综述,提出补充诊断标准,年Hajj-Ali等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脑组织病理活检结果提出分类标准。PACNS目前仍属于罕见病,全世界报道总数迄今约余例,而且其中有部分患者属于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reversiblecerebralvasoconstrictionsyndromes,RCVS)。年美国梅奥诊所Salvarani等所报道的例PACNS患者为目前关于该病最大样本的报道。国内仅有数例PACNS零星报道,尚缺乏大样本研究。随着神经影像和病理活检技术的发展,对该病诊断的临床准确性不断提高。本文专家组针对PACNS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分类、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形成专家共识,以指导临床诊治PACNS。

流行病学

迄今为止,PACNS自然人群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尚不明确,目前文献报道推算的发生率约2.4/10^6,女性患者稍多,美国梅奥诊所的例样本研究中男女比例约0.8:1。PACNS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0-60岁多发,偶见于儿童。

临床表现

PACNS通常缓慢起病,少数也可急性起病,病程可有复发缓解,也可进行性加重。临床表现与受累血管大小、血管炎病理分型有关,常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头痛、认知障碍以及持续性局灶神经功能缺损或脑卒中的相关表现是PACNS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也是2/3以上PACNS患者的首发症状。偏瘫多见于较大血管受累,癫痫多见于儿童。部分成人患者可合并淀粉样血管病。

2.1头痛头痛为PACNS的最常见症状,可见于PACNS患者的50%-60%,可能与血管炎本身、软脑膜炎性反应、颅内压增高、脑出血或梗死等血管事件有关。头痛的形式程度不一,常表现为亚急性、隐袭起病,少数可呈急性起病,进行性加重。

2.2脑血管事件脑血管事件可见于30%-50%的PACNS患者,呈急性起病,多表现为多次发作的、累及不同供血区的多发梗死(40.5%),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5.8%),也可合并脑出血(9.8%-12.2%)。患者可出现局灶神经功能缺损症状(83.0%)[如失语(24.5%)],运动障碍包括瘫痪(4.9%)、共济失调(12.0%-19.0%),视觉症状(15.0%)[包括视野缺损(18.4%)、持续性或一过性视物成双(14.0%)、视物不清(11.0%)、视乳头水肿(4.3%)、一过性黑矇(1.2%)等],其他症状包括帕金森综合征等锥体外系症状(0.6%)、恶心呕吐、眩晕、头晕、构音不清等。

2.3脑病表现此组表现主要包括癫痫发作(20.2-33%)、精神症状(25%)、意识或认知功能障碍(54-62%)、遗忘综合征(6.1%)等。

2.4脊髓病表现PACNS中约5%有脊髓受累症状,单纯脊髓受累罕见。患者多伴后背疼痛,表现为进行性截瘫,累及肢体、骶尾部的麻木感,尿便障碍等。

2.5视神经炎PACNS中视神经炎较罕见,目前仅有数例PACNS相关视神经炎的文献报道,可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视力下降、眼球转动疼痛,可伴有轻度头痛。

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近年来,由于神经影像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脑血管检查技术进步,神经影像学检查在临床上对PACNS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分型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检查目标内容,影像学方法可分为三类:(1)血管管腔检查:包括DSA、MRA、CTA及经颅多普勒超声等检查方法;(2)血管管腔和管壁检查:主要包括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R-MRI)及黑血序列BB-MRI(T1-weightedfat-bloodsuppressedsequence)等检查方法,可清晰辨识管腔内部结构;(3)脑实质检查:包括MRI、CT、SPECT、PET等检查方法。

3.2.1CT:PACNS患者中约1/3-2/3经头颅CT检查可显示不同程度的异常低密度信号影,约12%伴有颅内出血,可表现为脑实质、蛛网膜下腔、脑室高密度影;也可见深部白质钙化。由于CT敏感度较低,临床常被MRI取代。

3.2.2MRI:MRI是对PACNS最敏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PACNS患者通过MRI检查约90%-%可有阳性发现。应用MRI不同的序列成像方法更容易发现PACNS的异常表现,常见的颅脑MRI异常表现有以下10种,具体见图1。

(1)正常:这种情况见于少数PACNS早期,此时可通过磁灌注成像来提高诊断敏感性;

(2)同时累及皮层和皮层下的多发梗死:此种情况在PACNS中较常见,可呈中血管或其分支供血区梗死,也可表现为小动脉型梗死,常见部位依次为皮层下白质、深部灰质、深部白质、皮层,呈T2、FLAIR高信号;

(3)进行性融合的白质病灶,此表现易被误诊为脱髓鞘疾病;

(4)DWI多发高信号,可见于PACNS急性期;

(5)脑实质内大小血肿;

(6)脑实质多发微出血:梯度回旋MRISWI可表现为无症状的多发斑点状微出血灶,结合其他序列的多发缺血证据,更利于诊断PACNS;

(7)脑实质多发小的强化病灶;

(8)单发或多发大块强化病灶,可伴水肿、小血管强化,易被误诊为肿瘤;

(9)血管周围间隙扩大伴强化;

(10)软脑膜的强化病灶,此表现可见于约9%的PACNS。

脊髓MRI检查多表现为脊髓胸段受累,矢状位可见多发小片状均匀强化,轴位可见后部及软脊膜小点状均匀强化。

近年出现新的针对颅内血管的MRI成像技术,如HR-MRI可见脑部病变处血管管壁向心性增厚及强化[可以与RCVS鉴别(图2)];BB-MRI可清晰辨识管腔内部结构(图3),均有助于PACNS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3.2.3颅内血管检查:此类检查方法包括DSA、CTA、MRA、超声等,对于诊断PACNS的敏感性不高,阳性结果可作为疑诊PACNS的证据。当受累血管管径小于0.2mm时,脑血管造影常为阴性结果;当大血管受累时,常表现为双侧大脑半球多发的血管节段性狭窄和狭窄后的扩张,呈串珠样,也可表现为向心或偏心性管腔狭窄、边缘锐利的多发性闭塞、脊髓或脑血管的多发微动脉瘤,具体见图4。

目前MRA检查所使用的场强多为1.5T或3.0T,其空间分辨率远低于DSA,仅能用于大中血管的评价,包括不需对比剂的时间飞跃序列(time-of-flightMRA)、需对比强化的CE-MRA;在高场强(>7.0T)下MRA分辨率可达到μm,可用于评价更小的血管。

血管超声检查中,灰度超声空间分辨率约0.1mm,可探及大、中血管改变;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提供血流信息,但是难以穿透颅骨,故不常用于PACNS的诊断,不过可用于探测颅外动脉进行鉴别诊断。

来源: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李神经影像之家:推荐书目(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北京市中科医院好不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fdnqa.com/wacs/908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