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房颤动(房颤)这一21世纪的心血管流行病来临,很多人却是一知半解,甚至陷入错误的认知。9月22日,在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和心血管专业服务平台心在线联合发起的心学院?媒体体验营第二期活动上,医院房颤中心的专家总结了关于房颤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阿司匹林预防卒中关于抗凝治疗,大众有一个常见的误区,即普遍认为冠心病患者经常服用的阿司匹林可预防卒中。事实上,阿司匹林仅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卒中,对于房颤卒中高危患者是无效的,并且阿司匹林胃肠道出血和颅内出血风险并不低,因此,房颤卒中低危患者应用阿司匹林风险大于获益。
这是因为,不同疾病的血栓形成机制不同,冠心病患者多为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处形成的白血栓,血栓富含血小板,因而抗血小板治疗效果良好;而房颤患者则主要是在血液下游血流缓慢区域形成的红血栓,成分以红细胞、纤维蛋白为主,需要抗凝治疗才能奏效。
误区二:吃药就能吃好很多人听到手术就害怕,认为房颤不是什么大问题,吃药就能吃好。资料显示,房颤患者应用抗心律失常药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比例1年往往不足50%,且长期服用可导致心脏或心脏外副作用,临床上也存在使用不规范的现象。目前临床常用于转复房颤的药物有胺碘酮、普罗帕酮、多非利特、依布利特等,但不良反应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房颤导管消融作为转复和维持窦律的有效手段,在房颤的节律控制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在国际指南中已经提出导管消融作为阵发性房颤的一线治疗选择,即不经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直接接受导管消融;对于持续性房颤患者,经过多次消融多数患者也可成功维持窦性心律。
误区三:轻易放弃节律控制我房颤10几年了,不能恢复正常心跳了、我房颤症状不明显,不用做手术了、我有心衰,导管消融效果可能不好、我都80岁了,做手术风险多大啊……对于导管消融治疗,临床上,经常听到患者有这样或那样的顾虑。
这样的担心反而可能失去最佳治疗机会。转复房颤使之恢复窦性节律,无疑会为患者带来更多的临床获益。导管消融对于不同人群如高龄、长时程持续性房颤及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均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更为重要的是,导管消融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还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降低卒中发生率和心血管死亡率。导管消融后维持窦律,还可停用口服抗凝药。
专家提醒,房颤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当出现心悸、气短、头晕、黑曚等疑似房颤的症状,摸脉搏时快时慢、没有规律或有时摸得到,有时摸不到等异常情况时,要引起重视,到专业的医疗机构及时就诊。
心在线专业平台专家打造编辑陈芸┆美编柴明霞┆制版王柳↓↓↓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哪家好北京看白癜风什么医院好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