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蒙按
作者
无厌伽蓝
班级图书角项目公益体验者,年12月随泉蒙公益工作人员走访永州江华县项目学校。
楔子“年轻人,还没有想好为这次阅读公益之旅写点什么吗?”
恍然中,我才清楚地看到我正端坐在电脑前,电脑右下角显示14:59。桌子上那本被撕过一页的笔记本有些碍眼,旁边站着刚才在向我问话的陌生人。
“你是?”
我边回应着边站起身来,对眼前突兀的陌生人却并不惊讶,大概他说到的“阅读、公益”这几个字眼,正好戳中了我写稿的窘迫。我顺势拿着手中装着红茶茶叶的杯子,向茶水间走去,余光瞟到了电脑右下角的时间,这么快就要到下午3点了啊。
“你称呼我乌鸦便是了,别的介绍对你来说也显得多余。”
我邀请这位陌生人也喝点红茶,他很干脆地摆了摆手拒绝了。于是,我拿起水壶让刚烧好的开水缓缓流入装有红茶的茶杯,然后快速回到座位上,此时电脑上的时间变成了15:00。
“倒是你,难道还没想好怎么写这次江华之旅的感受吗?”
我突然像是被一道惊雷击中。果然,乌鸦对我了如指掌。
第一辑这是一次意外的旅程。
江华县,是泉蒙公益班级图书角的项目地。而我则作为公益体验者有幸与泉蒙公益的工作人员一起踏上了这次旅途。这次活动的主要内容是走访江华当地的项目学校,了解孩子们的阅读情况。当然了,让偏远贫困的乡村获得获得和在城市一样的阅读权利,的确是一件称得上公益的事情。但我的感想......好像不仅仅于此。
“乌鸦,如你所说,我的确无法开始为几天前的旅途写点什么。”
乌鸦叹了口气,“不必着急,你可以先和我随便聊聊,比如这次走访的经历之类的。”
“旅途从一个寒冷刺骨的早晨开始,仙石完小是我们的第一站。我们一大早就来到了仙石村,这里的教学设施十分简陋,没有一个像样的操场,教室内课桌和椅子上的痕迹早已满目疮痍,给校园广播站配备一台电脑都是件十分奢侈的事。然而孩子们对于绘本的喜爱和见到生人的羞怯,这才是穿透我内心的感触。”
“能具体说说吗。”
“刚到学校的时候正是下课的时光,当我们走进了其中一间教室时,有的孩子们嬉闹着,脸上的笑容很自然地流入我们眼中。还有那么几个孩子,或趴着或坐着在看来自泉蒙图书角的绘本,津津有味地品尝着他们的精神粮食。那种专注所需要投入的热情,连冬天的寒气都可以抵挡。”
“.......”
“在这所学校期间,我们组织了一场活动,让孩子们听一个故事,再根据听到的故事作一幅画。不过,在活动刚开始的交流中,这些孩子们总是保持沉默,偶尔的回答也是十分小声的。不过让我印象最深刻一次是,第一排的一位男孩彩笔没墨水了,却坚持用力地给画作上色,哪怕周围同学的彩笔就在旁边互相传递着,他也丝毫没有向其他同学请求帮助,坚持着他内心的原则。”
乌鸦沉默不语。
“但是我知道,他非常需要一只彩笔。于是,我小声地向他征询了意见后,他同意了我帮他借一支彩笔。”
“所以你是感受到孩子们对于书籍的喜爱和当地环境的艰苦吗?”
“嗯,可能个别学校的条件稍微好一点,但是和我们在城市里的小学差距还是挺大的。大多数乡镇小学更多像是迴溪完小那样,一年的经费只有十几万,校长室里也安装不起空调,聘请一位老师都因为经费要三思。”
乌鸦打趣着回应:“不过,作为一名节能主义者,这样从简的方式倒是挺符合我的心意的。”
“调侃还是适度吧。”我顿了顿嗓子,“不过不管是哪所学校,像是上游完小、白芒营完小、花江洞完小等等,孩子们大多都是相似的。虽然玩闹嬉戏是孩子的天性,只要有人稍加引导,孩子们对于阅读的兴趣就会喷涌而出。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觉得阅读居然是一件和玩耍一样有趣的事情。发自心底地为阅读感到开心,这就是我从他们的眼神中感受到的。”
“就只有这些了么?但是你的笔记本上还残缺这一页,看来你还是无法写稿啊。”
“我究竟还有什么想说的......”
第二辑刹那,我回过神来。我望着电脑右下角的时间,我仍然身处在14:59这个时刻,被撕过一页的笔记本仍然碍眼地平躺在桌子上。之前装有泡好的红茶的茶杯,此刻只剩下茶叶,杯中的热水早已消失不见。只有一个陌生人仍然和刚才一样站在我身旁,我隐约觉得这位陌生人的名字叫乌鸦。
“年轻人,还没有想好为这次阅读公益之旅准备写点什么吗?”
“......”这句话似乎我在哪里听到过,“你的名字是乌鸦吗?”
“嚯!年轻人,居然知道我的名字。”旁边的这位陌生人开始了他的解释,“你应该发现了些许端倪吧。”
乌鸦接着说道:“现在你已经被困在下午三点这个时间缝隙中了,否则就如同你在电脑看到的是时刻表一样,你将永远身处于三点前最后一分钟的循环。”
我又撇了一眼电脑的右下角,14:59提醒着我现在距离下午三点还有一分钟。
“除非你能够想起你在这趟阅读公益旅程全部的感想,以及你那或许被你遗忘的初衷。不是任何其他像泉蒙那样机构的初衷,那个属于你自己的,当初选择踏上这趟意外旅途的初衷。”
“属于我的初衷......"我喃喃自语道。
"别在那里发愣了,继续来聊聊这次旅途的所见所想吧。"
"继续?"我并不是很明白乌鸦的意思。不过现在是该好好整理一下思绪,关于这次意外旅途的感想。
"我能聊聊这次阅读公益旅途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吗?或者说暂时没有那么容易去克服的难题。"
"请便。"乌鸦很干脆地回答。
整理思绪需要一点时间,我拿起放好红茶茶叶的杯子,起身去茶水间将开水倒入茶杯中,随后缓缓地走回座位。我开始又有了关于那段旅途的画面。
"这么说吧,我当初看到泉蒙的理念——阅读是最容易实现的教育公平。这句话还是给了我许多触动,许多关于教育的感想如泄洪一般涌出。那些处于偏远贫困地区的乡镇,山区里的村子,那里的孩子们不别说接受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了,就连阅读一本书都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
抿了一小口茶,我接着说道:"虽说想要当地的学校的硬件水平跟得上城市的步伐,让那里的孩子像城市的孩子一样上各种兴趣班,是一件不切实际的事情;但是如果乡村的孩子连读一本自己渴望阅读的书籍,都无法顺利的实现的话,实在是一件遗憾的事情。"
"所以,阅读一本书的权利对于乡村教育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对吧?"
"没错,实际上让孩子们接触到更多有益的书籍,的确也不是什么太困难的事情。就和为了保护环境,每个人自觉地做好环保上的小事一样。我想这也是泉蒙做了很多包括班级图书角这样的公益项目的目的。很庆幸,这次走访的所有学校已经能被这样的公益项目覆盖到了,不过......"
"不过什么?"
"虽说这是一件对于教育、对于学校、对于孩子甚至家长们都十分有益的事情,我也在心里十分认同这样的理念和行动。但是似乎还是有部分当地的学校和老师们把这样的事情当成了一个任务,一个为了体现行政考核的任务。"
"能细说一下吗?"
"哦,忘记说了,此次和我们同行的还有江华县教育局的张主任。在休息期间的闲谈中,我们问了他现在这些乡镇小学是否也有小升初升学率的压力。他回答道:这是自然的。江华的小学关于阅读会有统一的考核和排名。自然了,阅读这样的活动会被量化成各种指标。那些名列前茅的小学,哪怕只是做足了那些表面功夫,也会理所应当地获得表彰。"
"所以......"连乌鸦也开始进入沉思了。
"所以如同泉蒙提倡的那样,首先得有着「不阅读的权利啊」。这样好的教育公益项目一旦变成了交差的样子,那么学校和老师应付检查,孩子们几分钟翻完一本书的情况经常会发生。在交流过程中,也有老师表示自己并没有多花时间看书,对于学校的阅读课也只是敷衍一下。还有老师说出了‘有没有那种只有一页的书,这些太多字了看不完’这样的话。另外,江华县现在四年级到六年级孩子还要多一门考试科目——阅读。"
“这样看来是本末倒置了。”乌鸦回应着我。
“当然了,对于平常爱阅读看书的孩子们来说,这门科目应该是轻而易举的。我有看过阅读的考试试卷,虽说有一部分的题目是有大纲限制的,但是也有很多是那种「言之成理即可」的题目,能发挥孩子们在看过许多书籍后的自由想象力。”
"哈哈,可不是吗。上学的时候每次看到语文关于阅读题的答案都是「言之成理即可」。"
“张主任也表示这样很无奈,他也认同阅读是一件从属于个人自由意愿的事情。但是他认为在这样教育的环境中,想要培养孩子们的阅读习惯,推动校长们和老师们的积极性,也只能出此下策。”
“因行称义,形式化的元凶。”
我点了点头,非常认同乌鸦的这个观点,然后继续说道:“虽说如此,但能够在阅读教育上向前迈出一小步也是十分不容易的事情。白芒营完小的校长算得上是一位真正想要去做好阅读教育,她组织了部分对于阅读有兴趣的老师,专门建了一个读书小组。虽说她也吐槽着许多老师都无法为孩子做好阅读的榜样,但是在字里行间,她还是相信着阅读对于孩子们的意义。”
“那么,你对这种现状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因为不够好,所以才有更好的希望。虽说会存在着许多像这样的难题,但这不正意味着明天可能做的比今天更好,蕴含着希望吗?一步一个脚印,被潜移默化的不仅仅是孩子们,还有那些大人们,这大概就是那些做着教育公益的组织需要长期努力的事情。”
“那么,你的感想就只有这些了么?”乌鸦把头歪向我的桌子上的笔记本。
“嗯......大概。”
“但是你的笔记本仍然残缺着一页。”
第三辑我将视线转移到笔记本,相同的感觉再次发生,手中茶杯里的茶水再次消失,只剩下一粒粒红茶叶静静地躺在杯底。
无尽的下午三点钟。
“年轻人,还没有想好为这次阅读公益之旅准备写点什么吗?”
我若有所思地望向身旁这位熟悉的陌生人。而且我恍惚间意识到我似乎和这位陌生人已经进行过许多对话,聊了许多关于那次阅读公益的旅途,也是关于这次我需要撰写的稿件。很奇怪地,我也很明白我似乎被困在某种缝隙当中。
当然,我知道他名字是乌鸦。最重要的是,我还知道,他知晓我的一切。
我不等他嘲弄我,径直走向茶水间,起身的途中用余光确认了现在的电脑的时刻仍然是14:59。拿起刚刚烧好开水的水壶,将茶杯中的茶叶充分享受着水的滋润。很迅速地,我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看来是需要我说点什么吧。”我主动向眼前这位陌生人提问。
“你很明白自己现在的处境嘛!我觉得我不用再次向你解释现状并且介绍我自己了吧。”
我点了点头,虽说没有明确的记忆表明我认识这位陌生人,并且也没有和他有过任何交谈。但我确信那种感觉,我认识这位叫乌鸦的陌生人。
“那我开始聊聊我的这次的阅读公益的旅途。”我开门见山地向他表明我的意愿,我知道他也正是因此而出现的。正如黑格尔所说「存在即合理」,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有原因的。
乌鸦点了点头。
“聊聊最后一天去花江洞完小的经历吧。相比于江华县城,花江洞则是在地势更高的山上。我们花了一个多小时才到达花江洞完小。相比之前接触到的一些乡镇小学,在这里生活的人们连获取平常的生活资源都要大费周折,更别提这所学校的教育资源了。这里虽然也一共有六个年级,但是一个年级只有一个班,一个班也只有一个老师带着,每个班大概也就二十多个孩子。”
乌鸦附和着:“在山区,的确会比较艰苦一点。有老师愿意来这里教书也是需要很大的决心的。”
“但是,这所学校也是我这次旅途见过最有活力的学校。每位老师以及孩子们对于阅读,对于知识总是充满着热情。”
我拿起手机,翻开存过的一张照片,“看,这是一次走访教室所看到的。当时正值学校中午的阅读时间,这位老师一直拿着手中的书慢慢翻阅。过了好一会儿,当泉蒙工作人员开始给孩子们讲解如何上一堂绘本课,此时老师才慢慢扶动陈旧的眼镜框,和孩子们一起全神贯注听着绘本的内容。”
我顺势的将所有旅途的照片翻给乌鸦看了一遍。
“不过最让我佩服的还是这所学校的校长。她姓曾,五十八岁了,按她的说法是已经到了可以退休的年龄了,不过她仍然乐意为山里的孩子做些事情,在她看来这就是理所应当的。”
“这普通的事情并不简单。”乌鸦附和着。
“她说,在她还年轻的时候,就毅然决然和她的丈夫一起,扎根在花江洞,为这里的孩子努力建设着这所花江洞完全小学。一晃就是几十年,曾校长和他的老伴依然坚持着他们的初衷。”
“那几十年前的条件会比现在更艰苦吗?”
“曾校长有和我们说过花江洞完小的现状要比当初刚来的时候好太多了,崭新的篮球场,有投影仪的教室,能教英语的老师都是慢慢有的。当然了,还有越来越多有价值的书。从曾校长的眼神中,我能体会到无穷的活力,那是对最初的信念坚持不懈带来的。”
我似乎开始对自己的初衷若有所思。
“也许平常人无法想象一个文艺青年能够毅然决然在山区教一辈子书,但这也许才是阅读教育所应该具备的价值。教育并不是从幼儿园到大学再到工作甚至生老病死的流水线,那样的教育只会让人变得像一台机器。”
“我是个机器人!啊哈,开个玩笑。”乌鸦又开始了他那习惯的搞怪,“也许未来真有一天,发展成熟的强人工智和人类一样,那样的话人类的独特性价值将会被抹灭。”
“也没错,但是那种价值是人类自己主动拱手相让的,任何事情的得失都是等价交换。当人们习惯于当下的定式,习惯让别人代替自己思考,成为人的初衷就被自己抛弃了。不是吗?阅读就应该是人一辈子的事情。不是那种为了装饰自己,也不是为了完成数量上的指标的阅读,而是那种充分发挥人类独特性的阅读。”
尾声“那么你的初衷呢?”
这一问,让我突然呆住了。
乌鸦盯了会我手中的茶杯,“你知道你喝的红茶的英文吗?
‘BlackTea’,表面显红,实则为黑,这就是红茶。剥离表象,窥其本质,或许你已经通过这次旅行,寻回了那份属于你自己的初衷。和你聊了那么多关于这次旅途的事情,那我也就不难为你了。喏!这个就交还给你吧。”
没等话音落完,一张白纸落在笔记本上,而这张白纸正是被撕去的那一页。而这一次手中的茶杯依然是温暖的,茶水在杯中依然充满着活力。乌鸦却早已不知踪影,仿佛我的身边从来就没有一位陌生人。回过头留意到电脑的上的时刻显示着15:01,我明白不会再有什么无尽的下午三点钟了。
我看着那张孤零的白纸上的文字。恍然间,我明白临行前的回忆在被我丢失之后,终于重新得到了我的确认。
那张白纸上写着:“此刻,我即将以一名阅读者的身份开始流浪。”
那一天的下午三点钟,我踏上了前往江华的火车。我终于想起了自己参加这次阅读公益的活动的初衷。对我来说这根本就不是一场意外的旅途,而是一场命中注定的流浪。
年公益体验者走访札记:
徐斯钻:阅万卷书,行万里路
海丽:原来泉蒙是这样扎根的
年公益体验者走访札记:
4天11所乡村学校,我看到了什么?
乡村孩子们的阅读点灯人
每个童年都应有童书的馈赠
零距离接触那位不一样的校长后,我发现……
—END—
如果您认同泉蒙为阅读所做的努力,
诚邀您加入月捐伙伴计划,
用阅读温润更多孩子的童年。
您的支持,
不管是1元、10元、30元还是元…
都可以给我们带来更有预期的未来、
更有保障的信心、
激励我们做得更好。
扫描下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