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即血液中的脂质、肿瘤细胞、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及血栓等物质,"游走"在血管中,堵塞脑动脉,引起脑组织缺血性坏死。
脑梗在医学上也被称为"缺血性中风"。在中国,脑梗患者人数已高达万,死亡率为30%,复发率可达20%。
临床上,脑梗常发年龄在45-65岁,即使及时治疗也会出现智力下降,失去意识,偏瘫等后遗症,给患者和家人的心理带来巨大的摧残,被称为中老年人的"健康杀手"。
因此,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脑梗发生前的"信号"!
"头部"发出5信号,警惕脑梗!3种食物再吃,血管会"堵死"!
1、头晕、头痛
头晕,头痛是中老年人常见问题,当脑梗发生时,大脑是第一个有反应的部位。由于脑血管阻塞,长期大脑血液供应不足,使脑组织,脑神经衰弱。
如长期头晕,头痛,要注意,特别是高血压患者,应及时检查,生活中注意慢起床,适当运动,洗澡时也要多注意。
2、视力模糊
脑梗会导致视神经损伤,视网膜缺氧,缺血,视力突然模糊,眼睛前方一片黑,甚至出现暂时性失明的现象。
临床上,称为一次性黑蒙,数分钟后可能自己恢复,也可能是永久性失眠,小心脑干,小脑等区域发生血栓,导致血管堵塞。
3、舌头发硬
大脑是人体的"总司令",控制着神经,行为,语言等。当大脑中血液供应不足时,会抑制大脑皮层的语言中心并导致语言障碍。
一般的表现是:舌头发硬,总是咬到舌头,言语不清楚,不能说完整的句子,或说话困难。
一旦出现上述表现,须立即就医,以避错过最佳治疗机会,从而导致后遗症。
4、经常流口水
在睡觉时流口水,是典型脑梗的前兆。当大脑梗塞时,会导致肌肉和神经的不相容,特别是咽腔,会表现出流口水和吞咽困难。
一般是单侧流口水,脑梗最容易导致的就是偏瘫,一侧脸部出现神经障碍,也会有流口水的症状。
5、打哈欠、瞌睡
打哈欠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这也表明身体正处于疲劳状态。然而,临床上发现,80%的脑梗患者,通常在脑梗塞发作前10天频繁打哈欠。
或者常常感到疲倦,无缘无故有嗜睡的表现。
这两个症状是由于脑动脉硬化,血管狭窄,血液循环缓慢,血液粘稠,脑组织血液供应不足和缺氧引起的。
3种食物再吃,血管会"堵塞"!
1、奶油,蛋糕
蛋糕和奶油中含有大量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摄入,会增加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和胆固醇的含量,使血脂升高,易加速动脉硬化,促进血栓形成,并容易诱发脑梗塞。
另外,而经过炒,烤的食物也含有大量的反式脂肪酸,要少吃。
2、腌制食品
腌制食品,如咸菜、腊肠等都是高盐食物,摄入过多的盐分,易诱发高血压,而血压不断升高,会使血管壁变脆,导致动脉硬化,对血管健康造成威胁。
研究发现,10%心脑血管疾病与盐摄入过量有关,尽量食用低盐食物,远离脑梗。
3、动物内脏
肥肉中的油脂和内脏中的胆固醇摄入过高,会增加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含量,造成血液的粘稠,形成动脉硬化斑块。
常吃大鱼大肉的人,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2-3倍。
45岁以后,预防脑梗塞,控制血压值
控制血压值
高血压是脑梗塞的"罪魁祸首"。一半的临床脑梗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
血压容易导致血管损伤,动脉硬化的形成,诱发高脂血症等疾病,当出现血管堵塞时,脑梗也就不远了。
做好4件事,降压、降脂,脑梗不再来
1、补充槲皮素
槲皮素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的重要元素,对人体有降血压、血脂、增强血管抵抗力的作用,经常食用有助于清血液垃圾、扩张动脉,预防心梗、脑梗等血管病。
增加摄入槲皮素,可以显著抑制恶性细胞生长,减少血液垃圾在血管中沉积,起到防血栓、平衡血管环境,预防慢性疾病的作用,因此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补充。
食物来源:生命之果是槲皮素的主要来源,有研究表明,生命之果中槲皮素的含量高达68%,每天温水泡服6-8粒生命之果,即可满足身体对槲皮素的需求。
2,适量补充水分
水是血液的最佳"稀释剂",血管的"润滑剂"和血管的"清洁剂"。
起床喝一杯温水:经过晚间的休整,身体处于缺水状态,血液更加粘稠,而且早晨是血压高峰期,脑梗塞的发生率很高。
3、两戒
戒烟酒
吸烟使脑梗死的风险增加近2倍,吸烟导致血管内膜损伤,使血管剧烈收缩,造成血管病变,诱发脑梗发生。
酒有利有弊,适当饮酒可增加血液的循环,而过量大酒精,刺激大脑神经,增加心脏负担,使血压升高,加速脑梗死的发生。
尤其是中老年男性,一定控制烟酒的摄入,避免疾病发生。
戒激动
人在激动,兴奋,生气的时候,使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多,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导致人体的内分泌紊乱,容易发生猝死,脑梗,心梗的发生。
保持情绪的稳定,避免大喜大悲,以防意外的发生。
4、勤运动
研究表明,每天坚持运动的人,患脑梗的风险降低20%-30%。
不运动会导致血液流动减慢,脂肪的堆积,导致肥胖,而肥胖是心脑血管的重要的原因之一。
迈开腿,增加血管弹性,增加毒素的代谢,防止血栓的形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