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黑蒙治疗专科医院 >> 黑蒙饮食 >> 值得收藏NEJM综述以病毒载体为角度

值得收藏NEJM综述以病毒载体为角度

 

年8月,国际顶级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简称NEJM)发表了题为《GeneTherapy》的最新综述,从基本原理出发,介绍了目前为止基因治疗的临床应用和上市药物,并着重讨论了基因治疗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本文基于这篇综述,重点从病毒载体的角度来介绍一下当前基因治疗的发展现状。传统药物面临挑战,基因药物蓄势待发现代医学目前还以化学疗法,放射疗法和外科手术为主。其中许多药物都是化学合成药剂,旨在改变身体的化学反应并产生依赖性,并且通过减少疾病的症状和延长患者的寿命来实现暂时的缓解。然而,这些传统药剂面临许多挑战:包括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低,体内物理化学性质不稳定,循环半衰期短,体内渗透性低,组织分布性差以及高剂量易引起毒性。

以蛋白类药物为例,基于蛋白质和肽类的药物已成为目前市面最常用的治疗药物,目前全世界有近种市售药物。然而,将治疗性蛋白质引入患者体内的一个不利因素将会导致严重的免疫反应,炎症和发热症状。为了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高质量治疗性蛋白质的生产工艺变得极为复杂,但是目前开发治疗性蛋白的工艺涉及多个关键步骤。因此,开发化学和蛋白疗法的不可预测性太高,时间和投入成本太大。

基因疗法能实现治疗性蛋白的长期表达和组织特异性表达,无需药物干预,放疗或手术治疗,即可从根源上解决传统疗法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且这一新兴的治疗方法可针对单基因遗传病,心血管疾病,免疫缺陷性疾病和癌症等多种疾病。

年以前基因治疗处于迂回式发展,挫折性前进。直到之后,随着基因治疗“科学”的进一步成熟,载体安全性和传递效率的提升,才最终促成了重大的临床进展。尤其年以来,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了六种基因治疗产品(图一),极大加速了基因治疗的发展。

基因治疗的基本原理及分类

基因治疗是指将外源正常基因导入靶细胞,以纠正或补偿缺陷和异常基因引起的疾病,能实现治疗性蛋白的长期表达和组织特异性表达,无需药物干预、放疗或手术治疗,即可从根源上解决传统疗法存在的一系列问题[1]。并且这一新兴的治疗方法可针对单基因遗传病、心血管疾病、免疫缺陷性疾病和癌症等多种疾病。基因治疗包括在体基因治疗和离体基因治疗(CAR-T等)(如下图所示)

图2.基因治疗的2种方式(体外-左;在体-右)

离体基因治疗:由于利用自体细胞,因而不会产生免疫反应;同时还可在体外筛选到高效转导以及无脱靶的细胞,进而实现高效安全的治疗效果。但由于步骤繁琐,细胞活力低等缺点也受到一定的局限。此外,整合型载体的使用更易引起体内的随机插入,进而产生癌变也是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在体基因治疗:由于其操作简便,对于一些体外无法培养的细胞类型是最优选择。但由于体内编辑的不确定性,无法避免很多随机整合或脱靶等事件,并且一些病毒载体还会使机体出现危及生命的免疫反应。因此,开发和优化新型的基因递送载体系统,使治疗基因能更安全有效地递送到靶向细胞或组织,将极大地促进基因治疗在临床应用中的进程。

理想的载体是基因治疗的关键

如上所述,不管是体内还是体外基因治疗,理想载体的选择是基因治疗成败的关键,它们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因此,寻找合适的载体一直是基因治疗的重要研究领域。目前针对基因治疗的载体一般分为病毒和非病毒载体。下图展示了临床试验中各种递送载体的占比情况,病毒载体是基因疗法最常用的递送系统(主要包括ADV、RV、AAV等),它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用于基因治疗的临床研究载体。

图3.不同载体的临床试验占比

1.非病毒载体:主要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来转导治疗性遗传物质,包括针,基因枪,电穿孔,声孔效应,光致成像,磁场转换,加氢,机械按摩,脂质体,磷酸钙,二氧化硅和金纳米粒子等。然而,由于它们操作复杂且存在固有的缺陷,其在基因治疗的效果无法满足临床的需求。

2.病毒载体:相较于非病毒载体,病毒载体更符合理想载体的要求,因此,大量研究人员正集中开发新型的病毒载体,以求基因治疗能够安全有效地治愈人类疾病。

病毒载体是基因治疗产业化的主要挑战

基因治疗在历史上曾出现两次重大危机,均与载体技术直接相关。一次是由于使用了免疫原性强烈的腺病毒载体,在病人体内引起了过度的免疫反应并最终导致病人的死亡;另外一次由于逆转录病毒整合突变效应激活了癌基因,导致接受基因治疗的20名病人当中5位出现了白血病病征。因此,降低病毒载体的免疫原性与随机插入导致基因突变的风险,开发和优化新型的基因递送载体系统,将极大地促进基因治疗在临床应用中的进程。从成本考虑,Glybera退市的很重要原因之一为价格昂贵。而制造定制病毒的费用占生物技术公司开发预算的1/3甚至更多,因此规模化的载体生产能力将是降低研发成本、上市后获得价格优势的关键技术。全球来看,基因疗法CDMO行业获得病毒平均等待时间为16个月,某些情况下甚至为两年。导致病毒产能严重不足的原因除了自年基因治疗首次获得FDA批准以来的需求激增,更主要的是病毒载体比传统生物制剂更难制备。同时在可预见的将来,尚未有其他载体可以替代病毒载体在基因治疗商业化中的主导地位。迄今为止有2/3的临床试验通过病毒载体进行。用于基因治疗的最常用病毒载体包括逆转录病毒、腺病毒、腺伴随病毒(AAV)和慢病毒,其中AAV是使用最广泛的(70%的基因疗法)。非病毒载体主要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来转染治疗性遗传物质,包括针、基因枪、电穿孔、声孔效应、磁场转换、质粒、脂质体、细菌载体和金纳米粒子等。但体内转染效果差以及毒性过大严重制约了非病毒载体的临床转化。

图4:主要病毒载体比较[5]

图5:病毒与非病毒载体的对比

详细介绍目前已被用于基因治疗的几种病毒载体

逆转录病毒载体(RV)

1.RV在临床试验中最新进展:

迄今为止RV载体已进行了多项基因治疗的临床试验,如癌症,地中海贫血,HIV,ADA-SCID,黑素瘤,WAS等,下表罗列了目前已开展的基于RV的重要临床试验研究:

2.RV载体用于临床试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案:

腺病毒载体(ADV)1.ADV在临床试验中最新进展:

ADV载体在整个病毒介导的临床研究中的比例约24%(如上图所示),主要集中在疫苗接种和溶瘤治疗,也正被测试用于疟疾,炭疽,HIV,流感,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以及严重血友病以及心血管和更多疾病的临床试验。下表罗列了目前已开展的基于ADV的重要临床试验研究:

2.ADV载体用于临床试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案:

大量临床试验得到了令人鼓舞的结果,特别是在癌症治疗中,预计ADV介导的基因治疗不久的将来会在根除癌症中发挥重要作用。虽然ADV介导的基因治疗较其他系统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必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才能真正发挥其在临床治疗中的真正潜能:

腺相关病毒载体(AAV)1.AAV在临床试验中最新进展:

目前AAV载体已被用于多项临床试验来治疗多种疾病,占所有基因治疗临床研究的8.1%。包括A/B型血友病、先天性黑蒙症、遗传性脉络膜视网膜营养不良、全色盲和Leber的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此外,还有许多临床试验正在测试用AAV来治疗溶酶体贮积症、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癫痫、1型脊髓性肌萎缩、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芳香族L-氨基酸脱羧酶缺乏症(AADC),以及巴特病等。下表罗列了目前已开展的基于AAV的重要临床试验研究:

2.临床试验研究AAV介导的几类重要疾病介绍:3.AAV载体用于临床试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案:

尽管AAV载体是安全非致病的,但它们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受制于有限的装载容量(不超过5Kb),衣壳蛋白引起的免疫原性,生产工艺困难,大剂量高度纯化载体的需求,普遍的趋向性以及在人群中存在广泛的抗AAV抗体(-)。基于AAV的基因治疗是目前最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因而优化AAV病毒载体对于基因治疗在临床中的应用至关重要:

病毒大规模生产壁垒非常高

资金壁垒

属于重资产行业,建立符合cGMP要求的设施对资本要求很高,前期需要大量资本投入,建设一座新的厂房投资可能高达数亿美金。大规模生产成本包括设备仪器、原材料/消耗品以及人才成本等。仪器设备(生物反应器)现在绝大部分依靠从美国进口,包括默克、赛多利斯、通用电气、颇尔、艾贝泰等;生产过程中用到的原材料和耗材同样如此,包括培养基、填料、一次性反应袋、接口管道等。我们已经逐渐

转载请注明:http://www.fdnqa.com/wacs/1081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