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学
先天性视网膜失养症(Congenitalretinaldystrophy)为一种遗传性视网膜严重萎缩疾病,最严重者临床诊断属于莱伯氏先天性黑矇(Lebercongenitalamaurosis;LCA),轻微型则归类为少年型色素性视网膜炎(Juvenileretinitispigmentosa)。LCA的典型症状在出生后12个月内出现。视觉功能通常较差,通常还伴随有眼球震颤、迟缓或近乎丧失瞳孔反射、畏光、高度远视以及圆锥状角膜,视力很难优于0.05。
临床上已知与LCA相关的基因共有12个:GUCY2D、RPE65、SPATA7、AIPL1、LCA5、RPGRIP1、CRX、CRB1、CEP、IMPDH1、RD3、RDH12。根据研究调查指出,这些基因的突变佔LCA致病基因的40-50%。另外,TULP1以及LRAT突变亦曾被报导会造成LCA相关特征,但确切相关性还在研究中。
发生率
估计每十万名新生儿中有两到三位具有LCA。LCA是幼童时期造成遗传性失明常见的原因,佔网膜失养症的5%。盲人学校的学生中,约有20%的比例为LCA患者。近亲结婚比例高的族群,LCA的发生率会提高。
遗传模式
LCA主要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若父母均为带因者,他们的小孩有25%的机率患病,有50%的机率成为无临床症状的带因者,以及25%的机率成为不患病也不带因的健康个体。极少数的情况下,由于CRX突变而引发LCA的患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对于具有LCA却没有疾病家族史的个体,应该考虑来自于CRX新突变(denovomutation)所造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可能性。
临床特征
LCA患者的症状以眼睛疾病为主(尤其是视网膜病变),有时会合并眼外或是全身性症状。
视力障碍(Visualimpairment):严重的视力障碍通常从出生便出现。三分之一的患者视力属无光觉(noperceptionoflight)。通常视力障碍的程度是稳定的,或是缓慢恶化。部分患者在疾病初期可以有轻微程度的视力改善,原因是脑部视觉路径发育的结果,而非视网膜的成熟。视力的完全丧失与圆锥状角膜、白内障或是黄斑部病变的产生有关。
视网膜
疾病初期患者的眼底检测通常为正常,仅有些个案会有不明显的视网膜上皮细胞及血管的异常。要到疾病后期才会出现异常,眼底检查异常表现包括:
?黄斑部缺陷(macularcoloboma):但非真正的缺陷瘤,只是由于脉络膜视网膜萎缩(diffusechorioretinalatrophy)造成眼底检查时在视网膜中央窝附近的病变
?骨针状色素性视网膜病变(Bone-spiculeintraretinalpigmentmigration)
?广泛的视网膜下斑点(widespreadsubretinalflecks),类似白点状视网膜炎(retinitispunctataalbescens)的表现
?大理石花纹状眼底(Marbleizedfundus)
?视网膜色素上皮层(retinalpigmentepithelium,RPE)离散性圆形色素沉著病灶
?视神经盘异常(Opticdiscabnormalities):如水肿、疣状沉积物、视乳突周围血管新生等
部分基因突变有其特殊眼底表现,如CRB1基因突变的患者有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聚积在动脉週边的现象;另外,RPE65基因突变的患者眼底可见透明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白色斑点及特殊的星状型黄斑部病变。通常在疾病晚期才会出现眼底的异常,例如AIPL1及CRB1基因突变患者会有黄斑部缺损。
其他表现
眼手征兆(Oculo-digitalsign):LCA眼外表现的特色之一,是患者会有所谓的眼手徵兆。此征兆包括戳眼、压眼以及揉眼睛三个特征,目前对于造成此行为的原因尚未完全清楚。反覆性的戳揉眼睛可能会对眼球造成伤害,进而造成眼球内凹(enophthalmos)及圆锥状角膜(keratoconus)等后遗症。
智能障碍(IntellectualDisability):部分研究指出约20%的LCA患者会合併发展迟缓、智能障碍以及眼球运动失用症(ocularmotorapraxia)。CEP突变造成的LCA曾被报导约有15%的患者会有智能障碍或自闭行为,但详细造成机转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诊断
此症最初是在及年由莱伯(Leber)医师临床观察而发现。诊断上通常由临床症状的高度怀疑,合并视网膜电位图及基因检测来确诊。
(1)临床诊断:
目前尚未有统一的诊断标准,但有几项临床特徵被高度採用:
1.失明或严重视障:通常在出生6个月内出现症状,LCA患者通常视力无法优于0.05。
2.视网膜电位消失或降低:消失或大幅降低暗视觉及明视觉的视网膜电位图。若视网膜电位正常即可排除为LCA患者。
3.眼手徵兆行为:虽然这个动作曾经被视为LCA患者所特有的现象,但其他严重视觉障碍疾病患者身上亦可以发现。
4.家族史:典型的LCA通常有体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家族史
或是以下几项特徵亦常见:
1.迟缓或近乎丧失瞳孔反射:反映出严重的视网膜功能异常。
2.眼球震颤:当进行凝视的时候,眼球以钟摆式或各方向转动的方式震动。
3.高度远视(大于5个屈光度):被认为是眼球正视化(眼睛适应视觉刺激的能力)异常的结果,是早发型视觉障碍的后遗症。
4.惧光症。
5.圆锥状角膜:非发炎性的中央角膜自限性轴向鼓出现象(self-limitingaxialectasia)。圆锥形角膜虽然显著地影响视觉正常之个体,但通常不是构成LCA视觉障碍的因素之一。
(2)眼底检查
眼底检查可以是正常或是出现LCA相关的特殊眼底病变。
(3)基因诊断
目前已知约有14个基因与LCA相关,患者可依据发生频率、临床特征与家族病史,利用基因定序或是基因定量分析以检测相关基因突变。兹将相关基因列表如下:
治疗与预后
目前除了RPE65基因突变造成的LCA正在进行基因治疗的临床试验,其他基因突变造成的LCA尚无有效的治疗方式。诊断后的照顾以支持性治疗为主,如矫正屈光不正、使用弱视辅具(lowvisionaids)以及相关的特殊教育。要尽量避免小孩戳揉眼睛,以避免併发症。患者应定期检查视力,并至眼科门诊追踪以矫正屈光不正,检查是否有弱视、青光眼或白内障的情形。若患者视力有改善,可以再以视网膜电位图评估。
目前RPE65基因突变的LCA基因治疗已进入第I∕II期的临床试验。早期的三个临床试验使用重组腺病毒相关病毒载体(re白癜风偏方有效吗治愈白癜风需要多少钱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