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黑蒙治疗专科医院 >> 黑蒙护理 >> 医讲堂致命的心律失常

医讲堂致命的心律失常

 

致命的心律失常

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年轻人因猝死成为社会新闻的主角。据统计,我国每年有60万人猝死,其中43%的人在40岁以下。“猝”之一字:一是突然,二是意外,非预料性。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人,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为猝死。Framingham研究表明猝死中有75%为心脏性猝死。猝死人群平均年龄43.8岁,提示中年人是心脏猝死的高危人群;而由于过度疲劳、精神高压、日夜颠倒等危险因素使得猝死人群有着向18~39岁年龄段增高的趋势。中老年人群猝死与器质性心脏疾病更加密切。青中年猝死则多与致命性的心律失常相关,包括超过8成的室颤及室速,以及不到两成的窦性停搏和房室阻滞。正常的心脏跳动是由窦房结作为“总司令”发挥号令。当由于各种原因心房或心室的其他激动信号“起兵造反”,或传导系统“执行命令不力”时,便发生了各种心律失常。室颤、室速等快速型心律失常,发作时心脏的收缩不再听从窦房结的激动命令,而是从心室发出快速的激动信号,通常这个信号可达每分钟-次,并且极不规则,因此心肌呈不规则的收缩“颤动”,不能将心脏中的血液泵出。心脏停止收缩泵血,超过3秒,人体就会出现开始意识丧失、抽搐,继而出现面色苍白或青紫,脉搏消失,心音听不到,血压为零等症状,最终出现呼吸、心跳停止,导致心脏性猝死。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病因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第一,器质性心脏疾病。即患有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衰等疾病,心脏局部供血供氧障碍,容易出现心电活动的异常。年轻人在过度劳累、熬夜、情绪激动、大量吸烟,或者高血压、糖尿病没有控制的情况下,发生急性心梗的风险会急剧增加,心梗时并发室颤即可引发猝死。第二,心电基质的异常。部分人群由于基因遗传的原因,本身存在心肌电活动异常,如QT间期延长/缩短、病理性J波、预激综合征等。家族遗传的离子通道疾病Brugada综合征,患者常因室颤或多形性室速引发反复晕厥甚至猝死。再如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患者逐渐出现频发室性早搏,乃至室速室颤猝死。第三,内环境的紊乱。熬夜、过劳时交感神经的过度兴奋,迷走神经功能的低下,交感神经的兴奋促进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出现,当体内又处于缺血或缺氧、乳酸堆积的环境下,容易导致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甚至猝死。还有过度节食、减肥、腹泻导致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等诱发室性早搏、室颤或心脏骤停的发生。从上述可见,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猝死的患者,多是存在心脏疾病或异常状态,在此基础上,加上不良的生活方式诱因,促成了室速、室颤的发作。在其发生之前,患者会存在数周或数月的胸痛、呼吸困难、心悸、心脏早搏等症状,甚至有一过性黑蒙和晕厥。发生上述不适症状,患者应该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提早发现是否存在心脏疾病或者猝死危险因素,并进行相应治疗。最后也要做好及时救治的准备:公众体外自动除颤器(AED)应用过程已高度自动化,使用方法日趋简单,完全能经未受过或仅受过有限培训的非医务人员正确使用,猝死现场及时的心肺复苏能部分缓解患者在室颤持续时心输出量为零的情况,使有效救治时间拉长。

文稿/心内二病区周巍徐强

编辑/王玉杰

责编/胡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dnqa.com/wazlyy/1429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