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签到-得好礼
一个来月之前,当北京草莓音乐节的参演名单放出来之后,一些机灵的人们就感觉要有大新闻发生。
不因为别的,只因参演名单中有这么一个名字:窦唯。
很少在公众面前露面的窦唯,似乎每一次出现,都能引起一场轩然大波——不论是演出、发新歌,还是吃面、坐地铁,甚至于骑个电瓶车遛弯,都总会引起一片热议。
毕竟,这可是曾经的“魔岩三杰”之一。
人们翘首企盼到昨晚,北京草莓终于迎来了窦唯的演出。
不出人们所料,窦唯又搞了个大新闻——或者说在听众看来,是个大新闻:
窦唯在台上,时而敲鼓,时而弹琴,放着采样录音,全程一言不发,只是安安稳稳的进行着他的演奏。
一首全本的《殃金咒》,50分钟,没有半点掺汤兑水,但也没唱一句词儿。
犹如年初登东海音乐节一样,不唱。但这次人们的反响却比三年前不知道好到哪里去。
一些人觉得有点小失落,毕竟没有听见他献声;但大多数人还是被窦唯这一曲《殃金咒》感动了。
虽然艰涩难懂,但这诚意十足的表演,加结束那句“谢谢,再见”,也足够让人们觉得这趟没白来。
虽然很多人依旧听不懂,但人们已然理解了“没唱歌”的窦唯。
(一)
窦唯似乎一直就和常规音乐人们不太一样。
从80年代末、90年代初,他还没有被人们成为“仙儿”时候开始,他其实就是个异类。
尽管很多对摇滚乐初窥门径的人,尝尝说窦唯在黑豹时期的事儿,但实打实的说下来,除了黑豹时期的几首歌比较“常规化”,其他的歌都是很不同寻常的。
比如94红磡那场,几首歌曲都很让当时的人出乎意料,没有人听过这样的音乐。
说他是领先于时代的,一点都不过分。
不过那时候的窦唯和现在还有着不小的区别。那会儿他还年轻,满腔热血,歌中无不流露着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流露着各种不甘心和批判。
这个沉默寡欲的年轻人,用迷幻的旋律,勾画出当时下人们心中的呐喊与挣扎。
从这时开始,窦唯不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摇滚音乐人,某种程度上来说,他已经脱离了“摇滚”这个词儿,而是去找寻一种更自我的音乐。
逐渐的,人们感觉越来越“听不懂”窦唯了。
曾经那些朗朗上口的旋律都没了,编曲越来越复杂,所表达的东西也越来越深,人们听得云里雾里,而窦唯也被人们称作“窦仙儿”。
歌儿听不懂,再加上和王菲的婚姻问题,窦唯也逐渐沉寂起来……听不懂,见不着,所以就“仙儿”了。
(二)
再后来,年丽江雪山音乐节,让人们再一次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