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黑蒙治疗专科医院 >> 黑蒙护理 >> 健康管理夏季如何预防中风的发生

健康管理夏季如何预防中风的发生

 

梁泉美副主任医师,东鸣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师、社会工作师、健康管理师,从事临床诊疗工作近30年,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各种危急重症救治。脑中风是一组以脑部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又称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主要分为出血性脑中风(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脑中风(脑梗塞、脑血栓形成)两大类,以脑梗塞最为常见。脑中风发病急,病死率高,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中风的死亡率也有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由于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目前认为预防是最好的措施,因此,加强对全民普及脑中风的危险因素及先兆症状的教育,才会真正获得有效的防治效果。中风,中医病名,有外风和内风之分,外风因感受外邪(风邪)所致,在《伤寒论》名曰中风(亦称桂枝汤证);内风属内伤病证,又称脑卒中,卒中等。现代一般称中风,多指内伤病证的类中风,多因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所致。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蹇不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等为主要表现的脑神疾病。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之特点的疾病。

本病病因较多,从临床看,以内因引发者居多。中风的发生,归纳起来不外虚(阴虚、气虚)、火(肝火、心火)、风(肝风、外风)、痰(风痰、湿痰)、气(气逆)、血(血瘀)六端。主要有如下几点:

1.情志郁怒:五志过极,心火暴甚,可引动内风而发卒中。临床以暴怒伤肝为多,因暴怒则顷刻之间肝阳暴亢,气火俱浮,迫血上涌则其候必发。至于忧思悲恐,情绪紧张均为本病的诱因。

2.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醇酒,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郁化热,引动肝风,夹痰上扰,可致病发,尤以酗酒诱发最烈。

3.劳累过度:《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烦劳则张”,即指人身阳气,若扰动太过,则亢奋不敛。本病也可因操持过度,形神失养,以致阴血暗耗,虚阳化风扰动为患。再则纵欲伤精,也是水亏于下,火旺于上,发病之因。

4.气候变化: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与季节气候变化有关。入冬骤然变冷,寒邪入侵,可影响血脉循行。正如《素问·调经论》说“寒独留,则血凝位,凝则脉不通……”。其次早春骤然转暖之时,正值厥阴风木主令,内应于肝,风阳暗动,也可导致本病发生。

5.血液瘀滞:血瘀的形成多因气滞血行不畅或气虚运血无力,或因暴怒血蕴于上,或因感寒收引凝滞,或因热的阴伤液耗血滞等,本病的病机多以暴怒血蕴或气虚血瘀最为常见。

最近全国气温突然升高,眼看炎热的夏季就要到来。当气温升到30℃以上时,脑中风的发生率比平时要高出60%。家里有心脑血管患者的朋友要注意了,炎热的夏天,更容易发生脑中风,特别是三高人群更加需要注意。今天带朋友们来了解一下,为什么说夏天是中风的高发期,以及如何有效预防。夏天为何容易发生中风,这5个原因,知道了尽量避免:

1.气温过高,更易出汗

因为高温,只要在户外待一下,马上就会汗流浃背,如果没有适时补充水分,就容易出现脱水的情况。温度过高不仅会发生中暑,而且体内水分流失过多,血量急剧下降,血液粘稠度升高,容易诱发脑血栓,从而导致缺血性脑卒中。

2.长期呆在空调房

夏天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吹冷气太多会引起血管收缩、硬化,容易形成血栓。所以空调温度最好保持在27℃或更高。不可长时间吹冷气,尤其不可直吹头部,否则会使头部受凉,使脑部大血管发生收缩,从而造成脑血流减少而引起供血不足,这也是中风常见的病因之一。

3.室内外温差大

夏天许多人喜欢把空调的温度调得很低,造成室内外温差很大,在寒冷与高温转换的环境下,人体会产生压力反应,会导致脑血管不断收缩、舒张,出现脑部循环障碍,发生中风。另外电风扇也不要直接对着身体吹。

4.情绪波动大

燥热的夏季也会影响人们的心情,原本一件无足轻重的事,有可能就会令人产生焦躁易怒等负面情绪。在这些负面情绪的影响下会导致血压升高,从而诱发中风。

5.肠胃疾病高发季节

夏天食物的保存时间被大大缩短,家里的剩菜剩饭有许多人舍不得扔,等到第二天再吃的时候已经腐败变质。这样的情况很容易引起胃肠疾病的发生,病人有腹泻、呕吐导致脱水的情况。脱水会导致血液中的水分大量流失,血液粘稠度加大,进而引发中风。夏季如何预防中风的发生,有这5点很关键:

1.补充水分

夏天容易出汗,千万不要等到感到口渴才喝水。应及时补充水分以稀释血液,防止血液粘稠,血栓形成。每日饮用超过毫升的水,如果出汗多可以补充一些淡盐水。另外,建议中老年人早晚喝一小杯水,有助于稀释血液,还能清除肠胃中的有害物质。

2.避免温差较大的环境

尽量降低进出温差大环境的机会,建议进入空调房后,先披一层薄外套,尽量让身体受到较小的刺激。

3.空调温度27度最适宜

在夏天,很多人喜欢把气温调得很低,大约20摄氏度,这会导致血管收缩,增加中风的危险。空调的温度宜在27~28度之间,注意不能直吹,要定时开窗通风。

4.多吃水果蔬菜

除多喝水外,还应多吃蔬菜水果,特别是富含维他命C、D的蔬菜和水果,有助于血液稀释,血管软化,改善动脉硬化。另外,适当补充维他命B,有助于修复神经,预防中风。

5.适量运动

在夏季尽量避免高强度的运动,容易导致中暑等危险的发生,可以选择如:游泳、慢跑、太极拳这类有益身心的运动。

脑中风的预防

1、预防中风,就要把中风的危险因素尽可能降到最低。

①控制高血压是预防中风的重点。高血压病人要遵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物,有条件者最好每日测1次血压,特别是在调整降压药物阶段,以保持血压稳定。要保持情绪平稳,少做或不做易引起情绪激动的事,如打牌、搓麻将、看体育比赛转播等;饮食须清淡有节制,戒烟酒,保持大便通畅;适量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

②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关键在于防治高脂血症和肥胖。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脂肪高的食物如肥肉和动物内脏等;适量运动增加热量消耗;服用降血脂药物。

③控制糖尿病与其他疾病如心脏病、脉管炎等。

2、注意中风的先兆征象:一部分病人在中风发作前常有血压升高、波动,头痛头晕、手脚麻木无力等先兆,发现后要尽早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3、有效地控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当病人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先兆时,应让其安静休息,并积极治疗,防止其发展为脑血栓形成。

4、注意气象因素的影响:季节与气候变化会使高血压病人情绪不稳,血压波动,诱发中风,在这种时候更要防备中风的发生。

中风前的信号

①哈欠连绵:当脑动脉硬化逐渐加重,管腔愈来愈窄,脑缺血缺氧加重,特别是呼吸中枢缺氧时,会引起哈欠反射。多在缺血性中风发作前5至10天内,频频打哈欠者可达80%左右,是重要的报警信号。

②口吃:流涎症状是说话不利索、流口水,有中风迹象,可能会突然发病。

③一过黑蒙:即突然出现眼前发黑,看不见东西,数秒钟或数分钟即恢复,还伴有恶心、呕吐、头晕及意识障碍。最近,挪威医生科蒂在18例一过性黑蒙的病人中,发现11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④视物模糊:即表现为短暂性视力障碍或视野缺损,多在1小时内自行恢复。科蒂对出现短暂视力障碍的10例病人进行了眼底检查和脑血流量测定,发现其中有3例视网膜中心动脉闭塞,7例为视网膜分支动脉闭塞。

⑤剃刀落地:是指自己持刀刮胡子时,头转向一侧,突然感觉手臂无力,剃刀落地,1至2分钟后完全恢复。这是由于转头扭颈时,引起已经硬化的颈动脉扭曲,加重了狭窄,导致了颅脑供血不足所致。

⑥偏侧麻瘫: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严格说来,这已是最轻型中风。据追访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3至5年,约有半数以上的人发生缺血性中风。

凡出现以上征兆之一者,都应及早检查,明确诊断后,进行系统治疗,才有可能避免中风的发生。

转载于问上医

梁泉美副主任医师

医院东鸣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年7月广西医科大学学校医学专科毕业,年1月广西中医药大学中西医临床医学本科毕业,临床执业医师、全科医学副主任医师、初级社会工作师、三级健康管理师,从事内科、急诊科临床医疗工作近30年,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各种内科和急诊科常见病及多发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慢阻肺、肺心病、急慢性胃炎、胃溃疡、急性胃肠炎、结肠炎、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意外、急慢性肾炎、尿路感染、泌尿系结石等,熟练掌握各种危急重症抢救及治疗。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学术及社会团体活动,是广西预防医学会第一届慢性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广西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三届急诊急救专业委员会委员和第三届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西医学救援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广西蛇类研究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南宁市武鸣区五星志愿者、中国抗癌协会会员、广西医学会会员、广西社会工作协会会员、广西八桂义工协会会员、南宁市武鸣义工协会会员。

转载请注明:http://www.fdnqa.com/wazlyy/115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