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黑蒙治疗专科医院 >> 黑蒙常识 >> 独家寻访特有的徐州矿区美食记忆,来自8

独家寻访特有的徐州矿区美食记忆,来自8

 

本期作者:枪枪

原籍齐鲁,生于彭城,长于煤矿。

好美器、好美女、更好美食。

学理不成,学文、学艺亦不成。

有幸入伙“食尚徐州”,有鱼丸、有粗面,

几犹麦兜所言:找到了生命的真谛。

现在很多人一提到矿区美食,第一个想到的是旗山矿月饼,事实上,矿区的经典美食很多,琳琅满目、异彩纷呈。那种味道仿佛是被存封的美酒,当你想起时,就像揭开酒盖,一阵阵沁人心脾的香气从心底缓缓升起。

一个徐州人总能与煤矿扯上关系

过了白露节气,早上的空气就变得凉爽起来。周末明明已经醒透了,就是赖在床上不想起来。肚子不争气的“咕咕”叫了。瞅着窗外已经大亮的天,突然想起儿时在矿区的那碗馄饨了。味蕾的记忆最为强烈,随之,一幕幕有关儿时的景象浮现在眼前……

16岁以前,枪枪一直在煤矿生活。现在想来,煤矿不仅是一个经营性企业,也不只是一个生产资料聚集的方式,更是一种迥异于乡村、城镇的生活状态。几千上万的职工、家属集中在一个不超过5公里的半径的“文化飞地”中,矿区把这些人的劳动、生活、喜怒哀乐胶着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而这种感觉,可能只有曾经生活在其中的人才能真切感受的到吧!

不只是枪枪,恐怕所有生活在重要工业化城市的80后都有类似强烈的感触。黑龙江的大庆、四川的攀枝花、的开滦,就拿徐州而言,管道公司、铁矿、电厂的工矿子弟对这种生活都不陌生。

但以上这些,都不如“煤”字对徐州的影响更为深远。

徐州煤城的历史》》》

徐州因煤而兴,也曾经因煤而“伤”。徐州煤炭开采可追溯到北宋元丰年,时任知州苏东坡发现煤炭后,喜赋《石炭》诗,开徐州煤炭之先河。

徐州现代煤炭井工开采的历史,正式可追溯到年,徐州道员程敬之奉左宗棠之命,选派南京候选知府胡恩燮筹集商股,成立“徐州利国矿务总局”,距今已经年的历史,是开滦之外中国最早的煤炭企业。

徐矿开采百年纪念碑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徐州为华东沿海省市提供了数以亿万吨计的煤炭资源。

煤矿是个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产业工人。仅徐矿集团(原矿务局)一家企业曾经就有十万矿工和十万职工家属。再加上天能、大屯、宏安、新光集团公司,以及其他不记名的小型煤矿企业,徐州有数十万人从事与煤矿相关的工作,而在近十余年大规模城市化进程加速之前,徐州城市人口不过八十万(上世纪八十年代),全市人口也一直在千万以内。所以有人说,一个徐州人总能与煤矿扯上关系,不管是七大姑还是八大姨。这绝非夸张之语。

徐州韩桥煤矿旧址

权台煤矿

废弃的老矿山

年,我出生在中原的重工业城市徐州,自幼的生活就和这个城市和煤矿联系在一起。作为一个煤矿子弟,它对我的生活印记就像父亲一般,随着一座座矿山的报废,长满荒草的操场,从热闹变萧索的工人村、工人俱乐部、大食堂、工人体育场……工业时代的它们就像所有的父亲一样,逐渐老去最终离我们而去。

当时的人们总爱用“火热”来形容矿山的生活。

正像一首歌里唱的“沸腾的矿山没有夜晚,只有太阳和月亮交接班”。是的,如果你能穿越时空,还有一双可以俯瞰大地的双眼,一到夜晚,能够看到在漆黑茫茫地面上闪烁着几点光芒,那些一定是煤矿的灯光。

矿区丰富的美食生态!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矿上的人们对吃并不含糊。在那个物资贫乏的年代,当工人,吃一口“矿上饭”,是很多人来煤矿工作的重要原因。

就拿一天里头一遭重要的事儿“早点”来说,矿山的孩子们是一点也不缺嘴。父母大多是双职工,上班又很早,单位有大食堂。所以家里孩子们都养成了在外面吃早点的习惯。

长大后去过很多地方,发现“早餐”算得上一个城市和地区的标签。那些商贾云集物流交汇之地最能孕育出花样迭出的各色早点。广州、武汉、扬州、苏州莫不如是。虽然枪枪大爱徐州的早点,但客观来讲,本土早点在全国的传播效应和影响力都很弱。

可在当时的矿区孩子眼中,一个个远离城市的偏远“孤岛”中,却有着丰富多样而又让人垂涎欲滴的早点。

矿山的人们来自五湖四海,男人们深入井下采掘光和热,女人则把各自家乡的美食带到这里来。一个个做起小吃的买卖,让偏远的矿区俨然成了“舌尖上的中国”。煎包、蒸包、汤包,炒面、米线、凉面,糍粑、米糕、粽子,豆浆、油条、馓子,辣汤、油茶、马糊,不一而足。对于每个矿区的孩子而言,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美食地图。

关于矿区美食的记忆

对自小生活在夏桥煤矿的光晨而言,最令她念念不忘的是一块“大肉饼”。

光晨:

难忘那块“大肉饼”

记得那会儿妈妈最常带我去的就是去吃贾汪夏桥矿门口的“老田家大肉饼”。那可是真正的饼大肉厚啊!运气好的时候,碰上桌案上还有切剩一块不大的“三角”,那绝对意味着这是个“幸运的早晨”。最虐心的要数,眼看着一块刚出锅的大饼三下五除二被前面几个买走,快到我们时一点都不剩了。然后只能眼巴巴地看着,这时和蔼的田爷爷,总会边擀着面边安慰我们,“不急不急,下一锅马上就好!”田爷爷负责揉面、包馅、擀饼,他的儿子负责守着那口大平底锅。看着他把田爷爷擀好的大饼放到平底锅里那一刻,我们这些等待的食客才觉得又有了希望和盼头,眼都不眨得看他浇油、翻饼、浇水……终于锅盖一掀,大饼好了!我们娘俩一人一半。

这时,也顾不得烫嘴了,迫不急待地一口咬下去,一层酥脆的饼皮,再一层薄软的面皮夹着足有一指厚的鲜香肉馅,真是满嘴流油,人间美味啊!离开贾汪后,再也没见过那多厚实的肉饼了,后来听说老田头去世后,他的儿子在接着做,只是再也没找到地方。

曾经在张集矿生活了十五个年头的芳也有她念念不忘的“矿区美食”。

芳:

那么好吃的酥饼和豆脑再也没有了

当时我住在张集矿矿里(生产区)的家属院,矿大门有很多周围的村镇居民做的当地小吃,有时候我也会走上十几分钟的路程,到附近的工人村去品尝那里的小吃(煤矿生产区和生活区是分离的)。而工人村的小吃往往是职工家属做的营生,他们的手艺并不专业,但是正因为如此能吃到质朴而本真的“家乡味”。而且大家生活在一个院子里,在那里吃饭就像在邻家阿婆家吃饭一样,很有亲近感。让我最难忘的,是两家来自南通的小吃店,一个做酥饼,一个做豆脑。那个味道真是香,后来离开矿上后,我再也没吃那么好吃的酥饼和豆脑了。

现在的张集矿周边小吃街:

永远留在记忆中的馄饨

不可否认,往日的旧时光给这些其实很普通的小吃抹上了迷人的玫瑰色,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作为一个馄饨爱好者,枪枪也有着自己的独家回忆。

枪枪自小生活在沛县境内的三河尖矿,儿时的我吃遍了整个矿区及周围的馄饨摊,数量不下十家,风格流派也有四五种之多。

矿上曾经红火的美食一条街,现在变得冷冷清清

首先是“最古典”之担挑馄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矿上来了个挑担卖馄饨的外乡人,南方口音,人黑且矮,挑着一个竹扁担。这头是火炉和一口锅,那头是馄饨皮、馅、佐料。馄饨是现包现下,包好后放在木头小屉上。这种旧时南方馄饨担的标准配置,在我眼中竟蒙上了一层古典梦幻的色彩,不由得联想到武侠电影中的经典桥段。这家馄饨担没多久就走了,总共也就吃过两三次,却每每记起。上高中时爱听侯宝林的相声,他说起旧社会艺人落魄后从事各种营生,其中对馄饨担有极为细致的描述,每次听到这段都会想起那个馄饨担。

“最难忘”之剁椒馄饨。如果说上面那个是“惊鸿一瞥”,这个就是“长相厮守”。我家楼下住着一老头,姓阮,在房头支个棚子卖馄饨,我是他家常客。他家馄饨皮似饺皮,皮厚馅多,迥异于南方轻盈飘逸的小馄饨。

最特别的是他家的辣酱,因为一般馄饨店很少配辣酱,可他家的辣酱却是一绝。后来专门打听,才知老人家在湖南,这自制的剁椒风味独特,配以馄饨食之,酸辣鲜香。现在想来也是舌下生津。后来到市区读书后,一直念念不忘。再后来听说卖馄饨的老人搬到徐州市火车站附近,仍以此谋生,只是一碗馄饨的价格已从一元涨到六元。为此我还专门找了一次,结果扑了个空,只得打消这个念头。

当年玩耍的花园,如今蔓草丛生,但小时候的滑梯和凉亭还在

“最特别”之砂锅馄饨。有一日,家中小姨神秘兮兮,说矿门口开了一家店,卖砂锅馄饨,非常好吃,并特别警告这馄饨极烫,吃下一碗得要半小时。

我心想,这馄饨再烫还不是囫囵吞下,哪有她说的那么怪。后来她骑车载我到那家店,要上一碗馄饨。馄饨不是放在碗里,而是置于砂锅之中,上桌时还“咕嘟嘟”冒泡。馄饨用胡椒粉调味,这家店还贴心地配有白胡椒和黑胡椒两种,任君选用。砂锅保温性很好,吃到最后,真的是满身大汗。看到我龇牙咧嘴的样子,小姨哈哈大笑起来。此事至今已过近20年,但此情此景仿佛就在眼前。

现在偶尔再回矿上,当年的小吃早已消失大半,留下的不到十之二三。

那碗馄饨的滋味,也只能在记忆中回味了。

属于一个时代的独特印记

这个照片,大约是枪枪五岁那年与姑姑的一张合影(照片拍摄时间大约是年)。这张非常普通的合影却在无意间记录着属于那个时代的独特印记。

我们身后是矿上的礼堂,上书五个大字“工人俱乐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文化生活仍相对匮乏。当时家中有一台黑白电视机,但信号极不稳定。在这种情况下,到矿上礼堂看电影、看演出是职工家属最主要的娱乐活动,没有之一。

三毛钱的电影票礼堂里那个红色的灯箱,容易夹手的折叠座椅,上下两层的观众席,半月牙型的检票口……后来到矿上看电影渐渐成为了历史。

随着时代的变迁,煤矿和它所赋予的生活已经走进历史。特别是随着国家供给侧改革和去产能工作的实施,徐州的煤矿早已停产大半,过去的煤炭塌陷地也已经成为风景宜人的湿地公园。

曾经的庞庄煤矿,现在其原址上一座现代化电厂拔地而起

现在的徐州更是已脱掉“煤城”的帽子,赢得了“一城青山半城湖”的美誉。

“从煤城变绿都”,

我们欣喜地感到生活变化的同时,

不应该也不能够忘记那些

渗透在我们血液中的情感和故事,

那些被刻上父辈烙印的矿山生活。

正如那句名言: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白癜风哪治的好
银川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fdnqa.com/wahl/129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