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骗子,犹如见过街老鼠,人人喊打。骗财、骗色、骗名,凡有利益处,皆有骗子,士农工商各领域,骗行无孔不入。大骗骗于朝,小骗骗于市,名堂繁多,防不胜防。骗子江湖,人多,水深,不懂“水性”者被其淹死而不知,可笑乎?不可笑也。
作为一名在农村和不同城市具有长期生活经验的人,我对生活中常见的骗行多有见闻,有的还亲身经历,不过由于自己“寡财少色”,被骗的情况也有,损失甚少。农村的骗子江湖和城市的骗子江湖差别还是蛮大的,各位如有兴趣,且听我细细道来。
一
大部分农村还处于乡土社会,南方宗族力量保持好的地方,内部比较团结,乡土气息重,北方往往多姓杂居,内部团结和乡土气息相对要弱,受城里新潮风气、观念影响大。尽管如此,骗子在全国各地农村到处可见,其骗行虽有差异,但大抵相同。
在富有乡土气息的广大农村,最多的还是一些比较传统的骗行,这些骗行不少在“三言”、“二拍”等明清小说里多有记载。如假冒僧尼骗财骗色,如“仙人跳”、“放白鸽”、“假元宝”,如假冒家中变故,急需钱财治疗等等,至于所谓“职业乞丐”问题更是古老。明人张应俞的《江湖奇闻杜骗新书》就揭露了24种骗行。我老家在南方一个靠近县城的村子里,一个自然村就一个姓,辈分不乱,续得上。这是我们那带绝大多数村庄的情况。村里人之间行骗很少听闻,跨村特别是跨行政村行骗的倒是有,但不多,主要是跨县、跨市、跨省的,听得多。后来,我到北方工作,也见闻了发生在农村的一些骗行。
骗婚,现如今已成为一个好的生财之道。现在男女比例失衡,农村打光棍的大龄男的比较多,家里穷,自己也没什么出息,畏畏缩缩的,谋生能力不强,甚至有点生理缺陷。一些地方,彩礼很重且名堂繁多,娶个媳妇得“过五关斩六将”,得要父母半条命。骗子们很精,很懂“婚姻市场”行情,既然名堂多,彩礼重,行骗的空间就很大,风险很小且收益很大。以我的阅历看,北方地区发生的骗婚很多,处理得很少,婚骗子逍遥法外,屡屡得手,遭骗者有时候也是“有理说不清”甚至连骗子的人影都找不着,真个是“哑巴吃黄连”。我讲个亲见的骗婚故事,为尊重他人,隐去当事人的真实名姓:一小伙家中贫困,为人老实本分,在家里附近小厂子上班,一个月千把块钱的工资,三十好几了没结婚。在父母的安排下,几年来相亲不下数十次,每次不是女孩嫌小伙子家里穷,就是嫌小伙子人“太老实了”,要不就是小伙子对人家女孩没感觉。这可把两老口急坏了,后来经朋友的朋友介绍,说隔壁县有一个女的,离婚一两年了,带个女孩,人长得不错,年纪三十不到,家里有些资产,愿意再嫁,不过彩礼等要按照头婚弄。小伙子的父亲问我,我说人都没见,就谈要这要那的事情,这说明人家很在乎钱,你是阿猫阿狗,人家不是那么在乎,如果真成了,这种人你家恐怕吃不消的,要提防婚骗子。后来,老人可能是觉得我书呆子气重或其他,没听我的。爷俩跑去相亲,后面又把那女的带回家里,遭到中间人和这个女的索要钱财,老人觉得不对劲,打电话给我要我过去“救场”,结果钱是基本没给骗,闹了一场不愉快。
除了骗婚,假冒僧尼行骗的,这几年特别多。常见情形是这样的:一个僧尼打扮的人向你施礼,说你家房屋有祥云围绕,是有福之家,与佛有缘,现在某某地方要修庙、刻碑、立塔,或者说某月某日某处有大型法会,请你赴会,高僧为你诵经烧香(平安香、发财香等),要你交一笔善款。如果你实在不感兴趣,他(她)会让你买“开过光”法物(如平安符、护身符、佛珠等),五元十元或三五十元不等。我刚才说得可能大多数人知道甚至遭遇过,其实下面这些情况可能就隐秘的多,复杂的多。几年前有一位法师对假冒僧尼现象痛心疾首,奋笔写了一篇《假冒佛教僧人骗术揭密》。法师揭露到,有的僧尼是被正规寺院“开除”的,却打着僧尼的名号找有钱的老板修建寺院,并拉一些心术不正的僧尼捧场,寺院修建后,又与导游公司等合谋,卖高价门票、天价(伪劣)佛香、冒充高僧给人算命、推销各种“法物”等等。这些假冒伪劣的僧尼害人匪浅,老百姓损失的财产数以亿计。其实,自玄奘取经译经后,我国基本上信奉大乘佛教,讲究的是普发慈悲、圆觉众人,哪来的算命术啊!戒妄语是佛家一大戒,给人算命(特别是以算命为名妄构灾难吓唬人)是典型的妄语,违反佛教大戒。至于化缘,当前我国的正规寺院都有一定的资产,加上印发一些佛教典籍,接受信众的捐赠(均有相当严格、规范的管理),不存在所谓的外出化缘修建寺院之类的问题,更不存在代为诵经烧香的问题,法物开光程序严格,开光的法物实行专营,不存在上门推销的问题。
假装家人出现重大变故急需钱治病的行骗也比较常见。常见的情形是这样:一个女的或男的,年经三四十岁,哭丧着脸,喊你大哥大姐或大爷、大娘,你搭理她(他)后,他就哭诉(没有眼泪,泪迹都没有)说自己家人得了白血病什么的,需要几十万治疗,家里财产变卖光了,加上政府的帮助,还差二三十万,行行好,好人有好报,如果你犹豫,她(他)给你拿出所谓的村里、乡里证明给你看。此时你善心大发,虽然将信将疑,但是经不住她(他)反反复复地哭诉(没有眼泪,泪迹都没有),最后你主动自觉地给了她(他)几十元甚至一二百元,还以为做了善事。这些骗子的骗术一点也不高明,因为她(他)的表现不符合常理,一个人在家里遭受重大变故情况下哪有如此能说会道啊,脚步轻快地行走于千家万户,并且关于重大疾病方面的治疗、报销等材料什么都没有,谁信啊。另外,你得了别人的善款,难道不应该留下地址和电话以便今后报答呢?
二
接着说说城里的骗子江湖。电信诈骗、网络诈骗、投资诈骗、街头诈骗、情感诈骗、教育求职诈骗,应有尽有。现如今通讯发达了,很多行骗不需要“面对面”了,而是通过电话、网络、短信方式进行,精心构造骗局,让人防不胜防。既有铺天盖地的“美少妇重金求子”、“快速办证”、“包小姐”、“猜猜我是谁”、“中大奖”、“真钱变假钱”之类的小儿科把戏,又有“网银升级”、“信用卡被透支”、“退税费”、“收藏品拍卖”、“钓鱼网站”、“一本万利项目求加盟”等比较复杂的骗局。这些骗局大多是团伙作案,分工明确,通过巧妙做局,骗人透露账户密码或“自觉”地将钱打入指定账户,并迅速将钱转走。
早几年“法院传票”诈骗盛行,我也时不时地接到别人的问询电话。这种诈骗的主要流程是:首先,诈骗分子扮演成法院工作人员,通过人工或语言电话通知你,你有“法院传票”需要领取,过期会有严重后果等,并留下详细咨询电话。然后,“法院工作人员”会告知你,你因为信用卡恶意透支未及时还款或其他一些经济事由被某银行起诉。你的所有账户资金马上要被冻结。如果你犹豫,他会告诉你法院会彻查此事,法律后果你自负,建议你及时将借款打入打“法院账户”上来,法院帮你处理好这件事情等等。当年,一个朋友说市中院某法官打电话要他去领“传票”,说他因透支交通银行信用卡五千元被告了,法院要冻结自己的银行账户,问我怎么办,我说你在交通银行根本就办信用卡,再这点钱也够不上告到中院的标准啊,你叫他把传票送到你家里去,装作验他的工作证和传票、起诉状,没有的话就打他一顿,然后报警。后来,骗子自然是不敢来了。这种骗局其实相当的小儿科,你直接去法院走一趟,自然就明白了。这与“退税费”之类骗局原理是一样的,税务局等部门给你退税、退费,你直接去那里办就行了,有钱给你,你还嫌麻烦吗?另外,还有冒充国安、公安、检察院办案的骗局,与“法院传票”骗局原理也是一样的,说你的身份证或信用卡等被人冒用,你涉嫌信用卡诈骗、贩毒、洗钱等犯罪,要你说明情况,然后骗你赶紧将一定数额的钱打到某个账户上去,以防你的资金不安全或者帮你“花钱消灾”等。某天,一朋友慌慌张张地告诉我,南京警方打电话过来说自己早几年在南京丢失的身份证被黑社会犯罪团伙拿去开户洗钱,警方要求她接受调查。我说很简单,其实你根本就没在南京丢失身份证,要调查让他们过来就行了,他们真敢过来你就报警呗。
街头诈骗在小城市不少见。“攀亲认人型诈骗”、“大师看病型诈骗”这两种主要针对老年人的诈骗可要认清楚了,迷惑性很强,一不小心就可能上当受骗。攀亲认人型诈骗典型情况是这样:某个老人走在街上,被骗子盯上了,骗子跟老人寒暄,自称是其子女的朋友或亲戚、老乡,骗取信任后,以有急事需借钱为由骗取钱财。几年前,我的父亲走在街上,一个壮小伙子笑盈盈地过来搭话,说是我的高中同学,同学聚会时借我三十元,然后给我父亲一张百元大钞,我父亲眼尖,一看就晓得是假钞,他装作若无其事,告诉他找不开,直接找我就行。骗子怏怏而走。大师看病型诈骗典型情况是这样:某个老人(一般是女性)走在街上,忽然一个中年妇女走过来问知不知道某神医,这时候又窜出一个中年妇女说他知道这个神医,可以带她去,老人一听自己也跟着去看看病也挺好的,去看神医的路上,两个中年妇女使劲套老人的话,接下来的“桥段”就和一般的“神医行骗”是一样的。
城市流行的诈骗还有黑中介诈骗、招生诈骗、网恋诈骗等等。大学生想在校外搞点兼职,一些黑中介和皮包公司联手,骗取学生的报名费、面试费,林林总总数百元。考军校一直是很多年轻人的梦想,结果又是被人利用,这方面的报道现在很少了。近几年来,出国中介诈骗和“自主招生”诈骗增多。因网恋诈骗失财失色甚至丢命的不在少数。至于老年人找保姆,打起保姆的歪主意,结果反被保姆骗得精光的狗血剧情那是经常听闻。
光怪陆离的城市,无奇不有,骗子的故事几天几夜也听不完,讲不尽。
三
骗子江湖有其逻辑,比如骗子团伙内部讲究上下尊卑,师承派别,团伙之间讲究江湖道义,给别人活路,不去相互拆穿,等等。骗子们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如善于运用多种手段全面收集分析受骗者的信息,并迅速加工信息,随机应变,神秘难测。
各种骗术都有一套话,改革开放前叫“行话”、“黑话”,旧社会的上海滩,专骗有钱人的为“拔人”,骗卖儿童称为“贩石子”,拐卖年轻女子成婚称为“开条子”,现在多改头换面,称为“话语话术”,其实本质都是一样,假装“专业”、“权威”、“有通天的本事”或假装“可怜兮兮”,中间还时常夹杂着财色引诱,成名成仙的引诱,坑蒙拐骗呗。《英耀骗》、《阿宝篇》等骗术秘籍被骗子们奉若至宝,骗术是一门“高深”的学问,高深明巧,纷杂多端。《英耀骗》总结道:“初贵者志极高超,久困者志无远大。聪明之子,家业常寒。面拙之夫,财终不匮。眉精眼企,白手兴家之人。.......神暗额光,不是孤孀亦弃妇。妖姿媚笑,徜非花底定宠姬。满口好好好,久居高位;连声是是是,出生卑微。面带愁容而心神不定,家有祸事。”《拍案惊奇》中写道“世间最可恶的是拐子。世人但说是盗贼,便十分防备他。不知那拐子,便与他同行同止也识不出弄喧捣鬼,没形没影的做将出来,神仙也猜他不到,倒在怀里信他。直到事后晓得,已此追之不及了。这却不是出跳的贼精,隐然的强盗?”
骗子江湖的兴盛,概括而言,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经济社会的发达水平。考察中国骗子的历史,明清至今越来越盛。何也?主要根源在于经济社会越来越发达,可行骗的空间越来越大了。明清小说里,常常有商人外出,老婆被人诱奸,做生意被人骗财甚至害命之类的故事,这些都是当时市民生活比较真实的反映。程朱理学往往挂在道貌岸然者的嘴上,真实的市民社会充满肉欲、铜臭味。现如今,金融诈骗的种类越来越多,普通诈骗也是不断翻新,团伙性越来越强,“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农村经济发展整体上比较差,行骗基本上是传统的。城市大不一了,行骗的名堂太多了,许多是长期在农村居住的人闻所未闻的。
二是深厚的文化土壤。细言之,有三端,一为多数人重诚信重品德,对人缺乏防范,容易被骗子利用。骗子好比《西游记》中的白骨精,是个高明的“心理师”、优秀的“编剧”、“导演”、“演员”,敲其千而推其比,审其一而知其三,很懂地窥探人的心理,利用人们的诚心、善心以及对“福禄寿喜”的非分心行骗。有一种骗叫“正骗”,骗子以正人君子的面目出现,打着真善美的旗号,蒙骗众人,借机敛财。一些权贵地主搞所谓的慈善“劝捐”即为适例,“经手自肥,雷击电焚”的毒誓那是哄骗老实人的。二为权谋文化的负面影响。中国是一个注重权谋的社会,上至帝王显贵下至平民百姓,都讲究权谋,以防吃亏上当,以谋额外好处。骗子们只要骗局做得精妙,往往就有“鱼儿”上钩,受骗者往往自责权谋不如人,羞愧难当,把受骗当成“交学费”,变相纵容了骗子。三为笑贫不笑娼。贫穷在市民社会中是遭人鄙视的,富有总能得到额外的赞赏,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客满楼,笑贫不笑娼的亚文化为骗子行骗减轻了罪恶感,实为文化上的纵容。
三是模糊哲学的传统。中国传统哲学讲中庸、讲和谐,“较真”整体上是很不受欢迎的。骗子喜欢的就是人们的“不较真”。不较真就容易过分鍖椾含鐧界櫆椋庡尰闄㈠ソ鍖椾含涓鐧界櫆椋庡尰闄?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