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黑蒙治疗专科医院 >> 黑蒙诊断 >> 齐鲁光普大揭秘黄瓜猝倒病与黄瓜立枯

齐鲁光普大揭秘黄瓜猝倒病与黄瓜立枯

 

一、黄瓜猝倒病

猝倒病主要发生于苗床出苗后,苗期近地面部分胚茎基部或中部出现水浸状斑,后期逐渐变黄褐色,并绕茎一周缢缩成线状折倒,发病中心明显,往往子叶尚未凋萎,幼苗成片猝倒死亡,致幼苗贴伏地面,湿度大时在病部或土表往往产生白色棉絮状物。该菌侵染果实导致果实初现水渍状斑点,后迅速扩大呈黄褐色水渍状大病斑,与健康部分界明显,最后整个果实腐烂,且在病瓜外面长出一层白色密棉絮状物。果实发病多始于脐部,也有的从伤口侵入在其附近开始腐烂。种子出土前发病造成烂种。

猝倒病的病原是鞭毛菌亚门的腐霉菌,其初侵染来源主要是病残体或土壤中腐生的菌丝或休眠的卵孢子。病菌通过灌溉、农具耕作传播。幼苗出土前后,卵孢子或菌丝体长出的孢子囊萌发,侵染幼苗茎基,菌丝体能分泌果胶酶,使细胞壁和细胞崩解,组织软化。受侵幼苗发病后又长出新的孢子囊,传播后,只要条件适宜便可进行多次再侵染。多雨潮湿阴冷的早春,幼苗出土慢、生长缓慢,抗性弱,极易诱发猝倒病。但多雨潮湿的夏季,尤其台风暴雨后,若瓜田受浸亦易诱发猝倒。苗床低温高湿条件下最易发病。育苗期遇雨连续几日不能揭帘时造成低温高湿环境,病害易严重发生并蔓延。

1.育苗时应注意适时播种,苗床取用无菌新土或播前苗床消毒,在施堆肥等有机肥时事先必须腐熟,还要做好苗床的保温、降温及通风换气,发现病株时要及时拔除并施药保护。

2.发病初期可用75%百菌清倍液、64%杀毒矾-倍液,在苗露水干时喷施,5-7天1次,共喷2次;也可用40%乙磷铝制成1%-1.5%的药土或用甲霜灵制成1%药土于苗露水干后撒施,若能两者结合使用则效果更佳。

二、黄瓜立枯病

立枯病从幼苗刚出土到移栽前都可以发生,主要危害幼苗或地下根茎基部,受害部位产生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暗褐色病斑,发病早期白天萎蔫,晚上和清晨可恢复。当病斑继续扩展整个幼苗茎部时,幼茎逐渐收缩,地上部的茎叶最后萎蔫枯死,但病苗仍直立而不倒伏,拔起病苗可见到淡褐色蜘蛛网状霉。根部染病多在地表根茎处,皮层变褐色或腐烂,在苗床内,开始时仅个别瓜苗白天萎蔫,夜间恢复,经数日反复后,病株萎蔫枯死。

黄瓜立枯病是由半知菌亚门丝核属真菌侵染所致。幼苗生长衰弱、徒长或受伤,易受病菌侵染。育苗期间阴雨天气多、光照少的年份发病严重;当床温在20℃-25℃时,湿度越大发病越重;温暖多湿,播种过密,浇水过多,造成床内闷湿,不利幼苗生长,都易发病。发病严重时常造成秧苗成片死亡。

1.苗床选择与床土消毒。宜选择地势高,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的地块做苗床;育苗床土应选择无病新园土,并进行消毒处理,加5千克的细干土制成药土,施药前先把苗床底水打好,且一次浇透,水下渗后先将1/3充分拌匀的药土均匀撒施在苗床畦面上,播种后再把其余2/3药土覆盖在种子上面。

2.加强苗床管理。一般要求苗床温度在25℃左右,不低于20℃;当塑料薄膜或幼苗叶片上有水珠凝结时,及时通风降湿,下午及时盖严薄膜保温;浇水应在晴天进行,尽量控制浇水次数,浇水后及时揭膜通风透光;阴雨天苗床湿度过高时,可撒施干草木灰,以降低苗床湿度。

3.药剂防治。使用恶霉灵-倍液或甲霜恶霉灵-倍液;使用嘉美金点进行浸种拌种;恶霉灵-1倍液或甲霜恶霉灵1-倍液,与土壤相拌,覆盖到拌过种的瓜种上;发病初期使用70%敌克松制成1%药土或75%百菌清倍液,待露水干后撒施或喷药。

三、黄瓜猝倒病与立枯病的区别

猝倒病和立枯病是葫芦科蔬菜苗期普遍发生的两种病害,容易混淆。

病状:较显著的特点是立枯病是站着死。而猝倒病是幼苗猝倒而死。立枯病开始产生椭圆形不规则的暗褐色病斑,后来病斑扩大,绕茎一周,病部缢缩,最后叶子萎蔫枯死。将立枯病苗拔起,潮湿时可看到浅褐色蛛丝网状的霉,而猝倒病的病菌是白色絮状物。   

发病时间:猝倒病一般发生在幼苗前期,刚出土的幼苗发病较多;立枯病发生较晚,一般在出苗经过一段时间生长之后发生。

发病温度:15℃以下引发猝倒病,20-24℃条件易发生立枯病。立枯病早期与猝倒病相似,但病情扩展后,病株不猝倒,病部具轮纹或稀疏的淡褐色蛛丝状霉,且病程进展较慢,有别于猝倒病。

确诊病害、对症下药,做好防治工作,合理施药,提高品质。









































白癜风医院南昌哪家好
黑龙江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fdnqa.com/wadwh/73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