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天气寒冷、干燥,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特别是流感和感冒。流感主要通过飞沫传播,而感冒主要通过接触传播(特别是手的接触),小孩的抵抗力弱,最容易受到病菌侵袭。
预防流感和感冒,除了可以接种流感疫苗外,还需要从以下几点来注意:
1注意保暖,及时根据温度变化增减衣物;
2多喝水,多吃水果;
3进行耐寒训练,可尝试锻炼用冷水洗脸,并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4尽量避免出入人过多的公共场所,外出最好戴口罩;
5室内注意通风,每天开窗通风半小时到一个小时;
6注意卫生,勤洗手,特别是接触到感冒患者本人,或他们碰触过的东西后,一定要洗手。
二、守住本宝宝的“咽喉要道”冬季干燥的空气、多变的气温,频发的雾霾天气都会对呼吸道造成严重伤害,一不小心就会出现嗓子干痒痛的症状,引发咽喉炎。而且,冬季容易发生感冒,如果感冒期间护理不当,也很容易因痰液贮留而诱发咽喉炎。
冬季预防咽喉炎应该注意多喝温热水,多吃些滋阴润喉之物,如百合、银耳、黑木耳、梨等,平时用嗓较多的人更要保护好嗓子,尽量减少说话。另外,冬天容易上火,容易上火的人要少吃辛辣食物,以免刺激嗓子影响健康。如果出现咽喉肿痛的现象,可以及时服用一些清热解毒类的药物,在日常生活中也可多喝菊花茶等清火饮品。
三、大干皮拜拜,冬季也水润皮肤干燥是冬季常见的问题,对于女生来说更难以忍受。随着冬季周围环境湿度下降而加重。在冬季增加皮肤水分是很必要的。预防皮肤干燥可以用保湿护肤品。应用保湿护肤品的最佳时间就是沐浴后皮肤较湿润的时候,就寝前再使用一次。另外,沐浴时使用温水,不要太热,水温太热会导致皮肤干燥或者瘙痒,也会使头发看起来更干枯。
四、不犯老腰老腿关节炎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年人的脊柱、骨关节开始出现退行性老化,而冬季的风、寒、湿等都是容易诱发骨关节疾病的因素。可出现如颈部僵硬、肩背酸痛、腰痛、一侧或两侧下肢疼痛和麻木、膝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和活动不利等症状。
那么该如何预防冬季骨关节病呢?
1要注意保暖,特别是关节部位要时刻保持一定的温度,不要受寒;
2要注意饮食,尽量进食清淡爽口、易消化的食物,忌辛辣、油腻及冰冷的食物;
3要注意锻炼,适当的活动对关节的健康及预防类风湿有好处,但不宜进行剧烈运动,可以选择坐着或卧床的运动锻炼;
4可以适当补充对关节保健有好处的营养素,比如盐酸葡萄糖胺。
五、做个"暖宝宝",心脑疾病不来扰冬季气温骤降天气寒冷,人体血管收缩,而体表血管弹性却降低,从而使得血压上升,容易导致脑血管破裂发生脑溢血。与此同时,寒冷和干燥还可使血液粘稠度增高,容易产生血栓,造成脑梗塞、诱发冠心病或心肌梗塞。冬天易发的感冒也会诱发多种炎症,而炎症也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所以,冬季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首要任务是注意保暖,和降低血液粘稠度。主要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保暖,及时增减衣服;
2适当活动,注意劳逸结合,晨练之前、晚上睡觉前喝一杯温开水,可适当稀释血液;
3避免大喜大悲,和过于紧张激动;
4饮食不要过于油腻,进食少胆固醇的食物,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5有基础疾病的老人,要按时服药,不可突然减量或停药;
6老年人最好随身携带救心药物,以备不时之需;
7补充辅酶Q10等营养素。
六、生活方式健康又规律,身体棒棒哒适当锻炼,少大汗
冬季养生宜适当活动筋骨,坚持室外锻炼,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和体温调节功能,使身体与寒冷的气候环境取得平衡,适应寒冷的刺激,有效地改善机体抗寒能力。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生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锻炼身体要动静结合,以微微出汗为度,不宜大汗。
宜足饮水有些人可能认为,冬天,人的活动减少,而且一般来说也不会感到口渴,因此不需要喝太多水。这种认识其实是错误的。冬天虽然排汗排尿减少,但维持大脑与身体各器官的细胞正常运作,仍然需要水分滋养,这样才能保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冬季一般每日补水不少于~毫升。
宜通风换气冬季还应该注意保持室内的空气新鲜。冬季天冷,有些人喜欢紧闭门窗或蒙头入睡,这是很不好的习惯。冬季室内空气污染程度比室外严重数十倍,影响健康。所以,冬季在调节室内温度的同时,还应注意室内空气流通和湿度调节。应习惯经常开门窗通风换气,白天要开启门窗,让空气对外流,晚上也应开小气窗通风,以清洁空气、健脑提神。
*以上图片来自摄图网
?原文刊载搜狐健康:
当前时间: